中國本土品牌的春天到來了
來源:世界經理人
最近,歐盟發布了相關法令,針對外國人進入歐盟時穿戴假名牌仿冒產品將進行處罰,這一消息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眾所周知,中國是仿冒國外著名品牌的中災國,在中國各個市場中隨處可見仿冒世界名牌的服飾、箱包、鞋帽、手表、打火機等等各種個人消費品。仿冒名牌的盛行,其成因大致有三點:一是中國消費者崇拜洋名牌產品和愛慕虛榮的心理在作怪,二是仿冒產品的利潤率很高,三是中國市場法規不健全,仿冒的違法成本不高。
市場有需求,利潤很高,而且一般不會被查到,查到也不過是被沒收或者少量罰款,自然這種行為就越來越猖獗。
在這個生態價值鏈中,處于最底層的是小攤小販,中間層是批發商,最高層是仿冒造假的生產企業。具有有的生產企業可以和正規的生產企業媲美,有著不差于正規企業的生產設備、制作工藝、技術標準,但這些企業沒有或不愿意在品牌創造上投資,不愿意冒市場風險,所以拿來別人的名牌直接就用。
其實,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雖然外國名牌受到了很大的侵害,損失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品牌形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高檔品牌產品的消費者也在感情上、心理上受到了損害。但真正損失最大的是國產品牌企業。
國產品牌歷史一般開始于80、90年代,市場根基弱,資金少,屬于襁褓中的嬰兒,一落地就面臨著一個惡劣的生存環境。本來國產品牌在與洋品牌在競爭中就處于劣勢,只能一步步依靠質量和廣告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可是其不斷提升的市場被來自于假冒洋品牌低價格惡性競爭沖擊得大大縮小,只能在正規洋品牌和假冒洋品牌的夾縫中生存發展。生存能力強的存活了下來,生存能力不強的紛紛倒下。
看到歐盟關于假冒洋品牌出入境處罰的消息,我不禁高興萬分,為這個法規的實施驚喜發狂。我心里想到:國產品牌的春天終于到來了!
歐盟這個法規的出臺和實施,可謂是幫了中國政府和國產品牌企業的大忙,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和中國品牌企業希望中國消費者能夠樹立正確的品牌觀念和知識產權法律觀念,居然是歐盟來實現的。
這個法規實施,相信會是很多消費者至少是經常出國或需要出國的人必須注意自己的攜帶用品不能有假冒洋品牌,而在這個影響下,很多消費者在日常購物中就會減少購買假冒洋品牌,轉而購買正品洋品牌或國產品牌商品。而我們知道購買假冒洋品牌的消費者之所以知假買假,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所以不買假冒洋品牌的消費需求將更多的轉到國產品牌上。這樣一來,國產品牌的市場規模將會迅速擴大。
同時,當國產品牌被中國人帶到世界各地的時候,也增加了國產品牌在世界的展示、宣傳。國產品牌成為世界品牌,也是可以期盼的。
我為歐盟的法規實施歡呼,我為國產品牌春天的到來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