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是企劃者的墓志銘
目 錄 |
![]() ![]() |
銷售部與企劃部,在具體的工作中,看似對立卻又不可分。銷售部是將貨鋪到消費者面前,而企劃部則是將貨“鋪”進消費者心里。如果銷售是沖鋒的戰士,企劃則是運籌帷幄的軍師。銷售做今天、顧眼前、重回款,企劃為明天、做規劃、重成本……
企劃經理人終日圍繞著產品,負責其“生老病死”。與生產、研發、采購、財務、法務、設計、媒介、銷售等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實際上,如此的“多面手”,該如何在職場的夾縫中求“生”呢?
產品開發常犯的六宗罪
一、過分相信銷售意見,導致規劃失敗
在銷售會議上,一些沒有完成任務的區域經理總把原因歸咎為“沒有適合的產品、產品品質不夠好、促銷方式有問題”等等。接下來,企劃經理與區域經理就不得不開始了拉鋸式的“溝通”,而溝通的結果往往是:現有產品改包裝、調克重、變口味,乃至開發新產品。待到季度庫盤,就會發現倉庫的呆滯包裝材料一大堆——看似產品“變”到位了,企業反而虧了一大堆錢。
W企業一位深受老總認可、相當“得勢”的區域經理在銷售會議中提到,他管轄的區域,業績難以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缺少適銷的口味,當地人好“酸”口味,為滿足市場需求,應該開發一個酸口味的產品。老總立馬許可,企劃經理和研發部門迅速將新品出爐。產品上市一個月,僅銷售數千件,離當初上市提案中的首批要貨量“100萬元/月”嚴重不符。經過調查才發現,這個產品只在這個區域的單個縣城做到了“旺銷”。
實際上,由于銷量有限,產品根本達不到設定的毛利指標。為了開發這個產品,這個企業投入的研發和制作成本,就高達數萬元。所以,過分相信銷售人員的意見,不經過科學的調查,就盲目地“催生”產品,是企劃經理人之大忌,其結果必然是導致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 ?
二、過分注重對手動作,盲從策略處處被動
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在這句名言的引導下,企劃經理人往往行事謹慎,一切按市場調研的信息來規劃產品。B企業在一次月度例行調查中發現,某主要競爭對手在某區域大量地上市一項新品,該新品的零售價為0.8元一包。由于有著價廉物美的品質,于是經銷商非常認可。經過分析,認定是對B企業一元產品長期高增長現象的重拳出擊,估計對手在本區域試銷后,將會在全部區域進行推廣。B企業為打擊對手在產品上市中的萌芽狀態(快銷品有個規律,能將對手的新品壓制三個月不暢銷,這個產品基本上就沒戲了),決定對其1元主銷產品增加3個點的經銷商返利。僅兩個月,就把對手打得很慘。但第三個月,企業想將這個主銷產品恢復價盤時,卻發現經銷商因為上兩個月“吃”入太多,消化不良,當月不愿意在少3個點的條件下進貨。之后的兩個月,B企業銷售只達成目標的50%。這個情況的后果是,很多B企業的業務人員獎金無法兌現(任務完成不超過60%,當月無獎金,而業務人員的獎金占比是工資的60%)。不少業務員失望而去,導致了部分市場出現了亂套。最終,費了很大的努力,價盤才恢復了正常。因此,對于對手的變化,重視但不要盲從,要結合自有產品的規劃特性作出判斷或調整,企劃經理的一個小決策,有可能影響企業的很多方面?! ?
三、產品品質遠超對手,市場競爭無力應招
有點行話叫“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的確,只要將好產品不斷地降價,產品自然有機會暢銷。但好像只有傻子才會做這種虧本的生意。企業永遠是需要掙錢的,否則企業該如何存活?
企劃經理經常要求研發部門盡量做出最好的產品,殊不知,產品經過測試,品質明顯高于對手,但在上市時卻發現,盈利能力遠不如對手。結果,問題就來了。
C企業面對行業低檔產品,鎖定了幾大競爭產品,開發了一款口感相當不錯的產品。雖然毛利只有9%,但一經上市,就非常暢銷。企業剛剛松了一口氣,并暗嘆薄利多銷時,主要競爭對手展開了將其同檔產品一次性增加給經銷商5個點的促銷活動。C企業的新品立即受阻,旺銷不到兩月的產品,就沒有流轉了。C企業硬著頭皮跟進了一段時間的促銷,也不得不停止,因為本身只有9個點的毛利,用掉5個點做SP,就虧本了。最后,企劃經理只好與研發人員溝通,適當降低品質,以迎合產品對毛利的要求。但毛利降下后,消費者明顯發現其產品質量變差了,就不再購買。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好產品,在歷經半年之后,“轟轟烈烈”地倒下了?! ?
四、口味測試評比第一,市場試銷不見叫好
做食品企業的企劃,尤其是小食品,隔三差五的就是和研發同事們一起測試產品、調口味。某企業的企劃人D經理,是新上任的產品負責人,在半年的任職中,D經理頭痛的是,產品調試本來很理想,但在市場中,卻有很多銷區反映口味不好,消費者難以接受。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口味測試是一個產品成型的基礎動作。但在這一動作中,企劃經理要慎防三個方面的誤區。一是“實驗室不等于車間”,要分析實驗室里的產品,在車間是否因采購原料不同或者工藝有出入而存在口味上的差異?二是“內品不代表外測”,不要因為著急上市,就忽略了外部消費者測試,僅僅內部品評就了事。尤其是孩童食品,同事品嘗了好未必就是好,還要找小朋友實地做測試。三是“口味不能通打天下”,有的銷區的消費者不喜歡,或許并不是口味的問題。畢竟,在不同的區域,消費者口感有著不同的偏差?! ?
五、都知包裝設計重要,實操過程仍然中招
包裝對于食品的重要性勿容置疑。尤其是食品中的沖動消費品,如方便面、啤酒等,一款有“賣相”的產品尤為重要。
某企業開發一個新品,包裝檔次做得非常好,明顯超過了同檔次產品。結果使得本來是定價2元錢的產品,很多零售商都賣3元錢。表面上看,經銷商獲利更大,積極性也更高了,但產品的最終判官是消費者,消費者購買該產品后,其參考標準當然不可能再是2元錢,而是3元檔次的產品,所以,僅有一款好“外表”的新品,明顯無法達到消費者意想的品質。所以,消費者在初次嘗試以后,再沒了沖動購買它的欲望了。企業只能叫屈,本來就是依2元錢檔次設定的品質,就因為包裝過好,經銷商硬在賣三塊,消費者也不知情的情況下拒絕了,一個新品就這樣倒下了。所以,在包裝運用方面,在正確對待包裝材質的選擇,包裝質感等應該和市場同檔產品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選擇,一味追求了好的材質來做包裝,對產品并不一事實上有好幫助。
六、產品開發顧前丟后,上市伊始倉促應戰
F企業,經過長時間運作,一款代表企業實力和形象的產品終于成型了??诟袦y試一流,毛利更達到行業空前的40%,具備了殺入超市和行業一線企業拼殺的要求,包裝形象也非常誘人。但企劃經理忙于產品開發,或者是一葉障目的固化在追求一個好產品的狹隘點上。結果忽略了產品上市的提前準,結果,臨近上市了,上市規劃卻做得亂七八糟:試銷城市定了,但城市經理忙著討價還價;產品在車間成型了,卻發現包裝尺寸過大、包裝松垮、賣相不好;產品量產了,卻發現KA主管的商超進場談判還沒搞定;最終進賣場了,卻發現現場促銷人員來不及培訓;培訓好了,又發現現場試吃效果卻非常差,原因是采購的話筒出了問題,發不出聲音……
人們常說,“成功”一次只來一個,但“問題”卻每次都是排著隊來??梢?,作為企劃經理,須知產品開發并不是單純做好一個產品的口味(那樣豈不是請研發就夠了)。產品開發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環節,這些問題,都需要企劃經理未雨綢繆?!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