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實質上是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其實就是技術的競爭,而技術的競爭一定要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所以,我們從前總是將企業的競爭最終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但是,最新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的競爭最終一定是學習力的競爭。
因為,人才是有時間性的。你只能保證自己今天是人才,卻無法保證明天的你依然是一個人才。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提出,今天的大學生從大學畢業剛走出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四年來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老化掉了。當今世界,知識老化的速度和世界變化的速度一樣,越來越快。所以,為了使你在明天依然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人才,一定要有學習力作為你的后盾。
每一個人才背后,一定要有很強的學習力做為支撐物。如果你的學習力每況愈下,那你很可能從一個“人才”變成你的企業乃至社會的一個“包袱”。人才其實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斷地晉級,不斷地發展,只有人才的學習力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提高,才能保證人才的新鮮,這樣的人才才是信息時代的人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
所以,人才競爭的背后隱藏著學習力的競爭。對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企業一定要努力建立自己的學習型組織,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居于不敗之地。企業要致力于提高整個企業組織的素質,要努力修煉成為學習型組織,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總之,不論是聰明的企業領導還是聰明的家長,對你的員工、對你的子女重視的不應僅僅是文憑上的學歷,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足夠強的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