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規模和員工數量的增加,內部實施的培訓在企業培訓中逐漸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業內部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受到兩個重要的因素影響:講師和教材。
內部講師培養一共分成五個階段,每個階段三天,分別從講師表達技巧、課程開發和設計到教案的編寫和優化。每個階段的學習最好能隔開1個月以上,讓學員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練習上臺授課的技巧。
第一階段的課程主要幫助講師掌握如何在表達前梳理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結構,然后運用聽眾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呈現,并獲得聽眾的掌聲。
內部講師培訓是一門實踐和練習要求非常高的課程,學員經過課程學習以后必須在講臺上有充分的時間練習講授,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因此企業引進內部講師培訓的同時,必須配合跟進與輔導工作,才能將此培訓的效果做到最佳,具體的跟進計劃和輔導請見第七部分。
(一)大腦認知信息的奧秘
1.結構化
2.遷移
3.認知錨
(二)理性思考
1.信息的分類
2.知識的關系與圖譜
3.主題-樁子-支架
4.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
(三)感性表達
1.區分:理性表達與感性表達
2.如何說才能讓對方認真聽
3.關系與現實
4.與聽眾建立關系
(四)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1.消除緊張
2.覺察肢體語言
3.獲得聽眾的合作與信任
(五)綜合練習與點評
1.分單元現場呈現和抗干擾練習
2.學員分組點評
3.老師總結
⑤課程結束后的跟進方法與評估
為了跟進培訓后的學習成果,培訓組織者需要做的工作:
在培訓結束后一個月之內安排2-3次內部講師試講活動,要求內部講師將自己在授課中學
習到的內容練習一遍。試講主題由學員自己確定,時間為30分鐘;
給每個試講的講師錄像,并組織聽眾給出真實的建議和意見,并收集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授課的講師,最好以書面形式;錄像給本人觀看,并提出改善點。
檢查每個學員是否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和任務。
根據學員試講的情況和改進點,寫出每個內部講師的評估報告。
學員在完成第一階段培訓后需要完成的工作:
按照授課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任務完成作業;
反復觀看講師提供的“公眾表達技巧”的錄像帶,并列舉出自己存在的問題點;
準備一個30分鐘的授課在一個月之內試講;
反復觀看自己的授課錄像,并對照“公眾表達技巧”錄像列舉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改善點。
如果條件允許,再安排1天培訓,由內部講師將自己準備的課程呈現10分鐘,由老師給出點評建議,通過對照項目開始學員的實際狀況和項目結束后學員的實際表現,最后給每個學員一份評估建議和報告,同時給本次培訓項目一份總結報告,總結學員的進步和項目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