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手時間》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通過口述采訪的形式,講述了蘇聯解體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身處關鍵歷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為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
作者簡介:
1948年出生于烏克蘭,畢業于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
白俄羅斯記者、散文作家。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切爾諾貝利事故、蘇聯解體等重大事件。著有《二手時間》《戰爭中沒有女性》《鋅制男孩》《切爾諾貝利的回憶》等。
曾獲得包括瑞典筆會獎、德國萊比錫圖書獎、法國“世界見證人”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德國書業和平獎等在內的多項大獎。 2013年和2014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2015年獲獎。
【譯者簡介】
呂寧思,電視主持人和制作人、寫作人和翻譯人。
現任鳳凰衛視資訊臺執行總編輯、副臺長;南京大學客座教授、西華大學客座教授。著有《鳳凰衛視新聞總監手記》和《總編輯觀天下》等。曾于三十年前翻譯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戰爭中沒有女性》(2015年再版)。
媒體評論:
她的復調寫作,稱為我們時代里苦難與勇氣的一座紀念碑。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蘇維埃人是存在的,阿列克謝耶維奇見到了他們……這部復調寫作的杰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道的談話、電視的片段,每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實。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顯現……這本書像河流一樣厚重、有力。
《費加羅報》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杰作《二手時間》在試圖濾去20世紀蘇維埃人作為人類的特殊經歷,然后質問我們:如果烏托邦引來了災難,貪婪的資本主義模式把我們拖進萬劫不復的深淵,我們破壞了環境,造成了精神的虛無,還留下什么路可以走?阿列克謝耶維奇從來不只是寫她的同胞。她關照的是我們所有人。
德國書業和平獎頒獎詞
--誠摯地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本網站本著大家相互學習,無盈利目的,如有需要請到正規渠道購買書籍。如有內容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對此我們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