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北京奧運會供應鏈
《21世紀》:據北京奧組委預測,2008年奧運會的參加人數和使用器材的件數預計為歷史最高,物流需求量也會相應攀升,并有可能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具體數字有沒有測算?
李燕凌:首先,關于具體的物流量,因為計算口徑不同,因此具體預測結果也會不同。比如物資數量的計算方法就有很多種,把一支筆可以當作一件,一包筆作為一件文具也可以單獨計量。把一臺電腦可以當作一件,顯示器和主機分開就可以當作兩件。按不同的方法計數,物流量的差別會非常大。
具體的物流量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認識到奧運物流的工作量具大,并盡可能在滿足服務水平的同時減少物流操作量。因為并非物流服務量高就證明物流工作好。所有從事物流工作的人都明白:在同樣服務水平的前提下,物流服務費用所占的比例越低,服務管理水平越高。盡管保證奧運會的服務水平是第一位的,但在合理可行的范圍內,我們盡可能減少物流支出,貫徹節儉辦奧運的指導思想。為此我們制定了許多具體措施:如測試賽結束后,如果場館具備封存條件,奧運物資就地封存,而不再運回物流中心,減少配送壓力,減少物資損失的幾率;在物流中心的使用上也采取了根據需要分期租賃的方式;初次之外,我們還與贊助商UPS公司緊密配合,共同探討物資的合理裝載以及倉儲排班等問題。
《21世紀》: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賽前只能確定40%的物流活動,其余60%的均為未知事件。那么,面臨龐大的物流量和不確定因素,物流部有何預防措施?
李燕凌:關于奧運物流的不確定性,業界有不同說法,但是具體比例數不重要。物流量本身是很不好控制的一個量,到底是以物資的重量來控制,還是件數、車次,這都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但給了我們一個定性的認識,就是在奧運物流中的確存在很多計劃外的需求。
我們怎么來應對?一是方案上的準備,如有緊急事件我們該怎么處理。我們在前期工作中已啟動了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對種種可能發生的事故做一些評估,它發生的幾率會有多高,造成的損失有多嚴重,具體的責任人是誰?第二是資源上的準備。物流服務如果資源上準備充足,發生意外情況救容易得到及時解決。物流服務無非是人、車、空間和計劃管理上的組織。我們在場館、在物流中心、各種資源的配置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往屆奧運會的數據。既然物流服務的需求是較難準確預測的,我們認為較為可行的一個辦法就是以往屆奧運會的資源量為起點進行預測,因為往屆奧運會的數字畢竟是實際使用的數字,是應對了計劃外需求的數字。在此基礎上上,我們還將積極發揮體制優勢,按照以競賽為核心、以場館為基礎、以屬地為保障的原則通過發揮各方力量應對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
另外,通過測試賽的檢驗和調整,我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計劃外需求。
《21世紀》:您也提到,物流與海關、檢驗檢疫和財政等各部門關系密切,明年幾個部門之間如何協調辦公?有沒有什么固定的機制?
李燕凌:我們在前期籌備過程中,得到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包括其他政府部門,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讓我們的工作能夠比較順利的推進。在物流部通關工作這一塊,也已經成立了奧運物資的通關工作小組。海關總署、質檢總署都是我們的成員單位。這個小組每月會定期開會,如果有其他問題,還會召開臨時性會議解決。對于緊急問題,將通過雙方建立起來的緊急聯系機制解決。在8月測試賽期間,曾碰到過多起緊急物資通關事件,我們都通過緊急聯系機制妥善處理了這些問題,實現了平均通關時間2天,部分物資一天內完成通關的速度。
《21世紀》:據27屆悉尼奧運會資料表明,當澳大利亞取得主辦權之后,就立即修改了本國的海關法,以便免去許多和奧運會相關物品的關稅,在物品檢查的同時就立即通關。中國海關針對北京奧運會也出臺了《北京奧運會物資通關須知》和《海關總署支持北京奧運會的措施》,在通關工作方面,我們做了什么樣的準備?
李燕凌:關于通關工作,我們前期得到了海關總署和國家之間總局以及北京海關和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大力支持。在關稅方面,奧組委財務部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做了很多工作。目前的政策很明確,基礎就是當初北京奧組委申辦時做出的承諾。
因為我們的奧運物資大部分是暫時進境物資,不涉及關稅的問題,更多涉及的是通關手續和進境期限問題。按照正常的海關管理規定,暫時進境物資的期限為半年,為了滿足奧運大家庭成員的通關需要,海關總署在聽取奧組委需求的基礎上,遵從往屆奧運會先例,將暫時進境期限延長至2009年3月。也就是說:只要是奧運會物資,在2009年3月之前運走就可以了??傮w說來,我們一是遵守承諾,二是遵照往屆慣例。
《21世紀》:奧運會的安檢工作是否也有一部分在奧運物流中心來完成?
李燕凌:這個說法對了一半。奧運安檢是個專業的領域,安保部會有更權威的解釋。就我個人的了解,奧運物資的安檢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貨物本身的檢查。第二個部分是車的檢查。我們奧運物流中心會對貨物進行掃描檢查。在場館門口,還會對車輛進行檢查。具體方案建議還是請安保部介紹。
物流業契機
《21世紀》:現在8月份的好運北京測試賽已經告一段落,目前物流部工作重點?
李燕凌:工作重點有兩個:第一方面,為賽事提供物流服務。第二,通過賽事本身測試我們的工作計劃和運行政策是不是合適。通過測試來檢驗、強化、提高我們的工作水平和團隊運行能力。
《21世紀》:奧運物流中心在賽后將何去何從?
李燕凌:首先,奧運物流中心屬于政府選址,基地招商、企業投資,奧組委租用運作模式。具體地點由政府部門和奧組委共同確定,選址符合北京的整體發展規劃,處于空港物流園。其次是基地招商,招商工作是物流基地來完成的。而投資則由具有專業經驗的企業完成,建成之后由奧組委租用,所有權屬于投資方。
由于投資方在建設的時候就有自己的商業考慮,因此賽后可以將奧運物流中心進行其它商業利用。這樣就不會給賽后處置上形成很大的負擔。符合節約資源的原則。
《21世紀》:奧運會是一件大事,它對國內的物流業、物流公司,能起到什么樣的推動作用?奧運會能給國內物流業帶來什么啟示和機會?
李燕凌:奧運物流對國內物流業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會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近年來國內物流服務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總的說來,水平參差不齊,差距比較大。
而奧運物流的服務水平并不能因奧運會的舉辦地不同而產生原則性的差異,參與多屆奧運會的客戶群,會用一貫的服務水平提出要求。如果要提供這個服務,首先要滿足這個要求和水準。我們來制定標桿的時候,也會按照這個標準。企業在參與奧運物流服務的過程中,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這些要求去做。當這些行為在不斷重復的時候,企業的服務水準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另外,奧運會的物流服務贊助商UPS公司在物流管理方面具有較為先進的知識和經驗,由UPS公司進行奧運物流服務的牽頭整合對于提高物流服務企業的運作水平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
摘自:中國物流與采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