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流采用的技術
電子商務的發展,使現代物流的概念比傳統物流具有一些新的內容和特點。而這些新特點導致物流必然要采用一些與傳統物流不同的技術。那么,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如何?又可以采用有哪些技術呢?這正是下要面重點討論的內容?! ?/P>
電子商務物流特點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使物流具備了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特點。
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
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力、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
網絡化
物流領域的網絡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制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絡通信,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應商提出定單的過程,就可以借助于增值網上的電子定貨系統(EOS)和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來自動實現;二是組織的網絡化,即所謂的組織內部網。比如,臺灣的電腦業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基本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采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采取外包形式將一臺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給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產,然后通過全球的物流網絡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梢?,物流的網絡化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征。
智能化
它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術難題。目前,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物流的一個新趨勢。
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
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制造資源系統(MRP)、企業資源計劃(ERP)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準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電子商務物流技術
電子商務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等特點,使得物流技術也不斷向前發展。一般來說,物流技術是指與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所有專業技術的總稱,可以包括各種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物品包裝、物品標識、物品實時跟蹤技術等。此外,還包括物流規劃、物流評價、物流設計、物流策略等。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普及,物流技術中綜合了許多現代技術,如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條碼等。下面將對條碼技術、EDI以及GIS和GPS技術作一介紹。
1、條碼技術及應用
條碼技術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它是實現快速、準確而可靠地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數據錄入和數據采集的“瓶頸”問題,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條碼技術提供了一種對物流中的物品進行標識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動識別技術、POS系統、EDI等現代技術手段,企業可以隨時了解有關產品在供應鏈上的位置,并即時作出反應。當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興起的ECR、QR、自動連續補貨(ACEP)等供應鏈管理策略,都離不開條碼技術的應用。條碼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物流管理現代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物流條碼是條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在國際范圍內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碼標識體系,而且為貿易環節提供了通用語言,為EDI和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因此,物流條碼標準化在推動各行業信息化建設和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EDI技術及應用
EDI(電子數據交換)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準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在貿易伙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它是實現信息交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利用現有的計算機及通信網絡資源,提高貿易伙伴之間的通信效率,降低成本。
3、射頻技術及應用
射頻技術RF(Radio 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電磁理論。射頻系統的優點是不局限于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系統遠。射頻識別卡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且有智能。RF適用于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采集和交換的場合,由于RF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對于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
近年來,便攜式數據終端(PDT)的應用多了起來,PDT可把那些采集到的有用數據存儲起來或傳送至一個管理信息系統。PDT存儲器中的數據可隨時通過射頻通信技術傳送到主計算機。操作時先掃描位置標簽,貨架號碼、產品數量就都輸入到PDT,再通過RF技術把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管理系統,可以得到客戶產品清單、發票、發運標簽、該地所存產品代碼和數量等。
4、GIS、GPS技術及應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其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無論它來自數據庫、電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輸入)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后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范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銷售情況、運輸線路以及其他內容。
全球定位系統(GPS)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GPS在物流領域可以應用于汽車自定位、跟蹤調度,用于鐵路運輸管理,用于軍事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