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1)
一、供應鏈管理的興起
90年代以來,隨著各種自動化和信息技術在制造企業中不斷應用,制造生產率已被提高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制造加工過程本身的技術手段對提高整個產品競爭力的潛力開始變小。為了進一步挖掘降低產品成本和滿足 客戶需要的潛力,人們開始將目光從管理企業內部生產過程轉向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供應環節和整個供應鏈系 統。不少學者研究得出,產品在全生命周期中供應環節的費用(如儲存和運輸費用)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 來越大。加拿大英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邁克爾·W ·特里西韋教授研究認為,對企業來說,庫存費用約為銷 售額的3%, 運輸費用約為銷售額的3%,采購成本占銷售收入的40%-60%左右。而對一個國家來說,供應系 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以上,所涉及的勞動力也占總數的10%以上。另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 的發展,企業之間的合作正日益加強,它們之間跨地區甚至跨國合作制造的趨勢日益明顯。國際上越來越多的 制造企業不斷地將大量常規業務”外包”(outsourcing)出去給發展中國家,而只保留最核心的業務(如市場 、關鍵系統設計和系統集成、總裝配,以及銷售)。譬如,波音747飛機的制造需要400萬余個零部件,可這些 零部件的絕大部分并不是由波音公司內部生產的,而是由65個國家中的1500個大企業和15000個中小企業提供的 。 我國的四大飛機工業公司這幾年承擔了波音737/300、737/700、757、MD82、MD90—30各機種的平尾、垂 尾、艙門、機身、機頭、翼盒等零部件的“轉包”生產任務。福特公司在馬來西亞生產零部件后,要送至日本 組裝成發動機,然后再將發動機送至美國的總裝廠組裝成整車,最后汽車返回日本銷售。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制 造汽車使用的零部件有2/3是從外部獲得的,它從1140個不同的供應商購買60000個不同的部件。我國一些運營 良好的家電企業(如春蘭空調公司)和高科技企業(如深圳華為公司)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也是把很多零部件 生產任務外包給其它廠家(如春蘭公司就有近100家零部件協作廠)。在這些合作生產的過程中,大量的物資和 信息在很廣的地域間轉移、儲存和交換,這些活動的費用構成了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滿足顧客的 需求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企業整個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終產品的供應、儲存和銷售系統進行 總體規劃、重組、協調、控制和優化,加快物料的流動、減少庫存,并使信息快速傳遞,時刻了解并有效地滿 足顧客需求,從而大大減少產品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對一個國家而言,供應系統也非常重要。在海灣戰爭中 ,多國部隊攻打伊拉克的勝利,除了其先進的武器裝備外,整個軍需物質供應系統高效有序的運作也是其致勝 的保證。在制造業占國民經濟重要地位的國家(如中國)里,整個制造業零部件廠家的合理布置和協作體系的 建立,對其經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作為一種新的學術概念首先在西方被提出來,很多 人對此開展研究,企業也開始這方面的實踐。世界權威的《財富》(Fortune)雜志, 就將供應鏈管理能力列 為企業一種重要的戰略競爭資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考慮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 活動,形成這方面的核心能力,對廣大企業提高競爭力將是十分重要的。
二、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業從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運輸、加工制造、分銷直至最終送到顧客手中的這一過程被看成是一個環環 相扣的鏈條,這就是供應鏈。供應鏈的概念是從擴大的生產(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發展來的,它將企業 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后延。譬如,日本豐田公司的精益協作方式中就將供應商的活動視為生產活動的有機 組成部分而加以控制和協調。這就是向前延伸。后延是指將生產活動延伸至產品的銷售和服務階段。因此,供 應鏈就是通過計劃(Plan)、獲得(Obtain)、存儲(Store)、分銷(istribute)、服務(Serve)等這樣 一些活動而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Interface), 從而使企業能滿足內外部顧客的需求。供應 鏈與市場學中銷售渠道的概念有聯系也有區別。供應鏈包括產品到達顧客手中之前所有參與供應、生產、分配 和銷售的公司和企業,因此其定義涵蓋了銷售渠道的概念。供應鏈對上游的供應者(供應活動)、中間的生產 者(制造活動)和運輸商(儲存運輸活動)、以及下游的消費者(分銷活動)同樣重視。因此,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和過程,其目 標是要將顧客所需的正確的產品(Right Product)能夠在正確的時間(Right Time)、 按照正確的數量(Right Quantity)、正確的質量(Right Qulity)和正確的狀態(Right Status)送到正確的地點(Right Plac e)——即“6R”, 并使總成本最小。
三、供應鏈管理的幾種方法
1.在時間上重新規劃企業的供應流程,以充分滿足客戶的需要。推遲制造(Postponed Manu-facturing) 就是供應鏈管理中實現客戶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改變傳統的制造流程,將最體現顧客個性化的部 分推遲進行。譬如,美國Benetton制衣公司就是應用該方法的典型例子。公司將某些生產環節推遲到最接近顧 客需求的時間才進行生產。如對毛衣而言,顧客需求變化最快的主要是衣服的花色,而尺寸變化則相對較小。 所以Benetton制衣公司在生產毛絨衫時,先以一定規模生產的方式將其制成白毛衣(不染色),然后等到快要 投放市場之前再染色(而不是象傳統上那樣先染色再針織),這樣來保證使衣服的花色符合當時的最新潮流, 以滿足顧客需要。再以生產圓領衫為例。在大量生產模式下,圓領衫的生產是采用同一花色,大量生產不同型 號的衣服。其結果是,在街上人們所穿的圓領衫千篇一律,沒有新鮮感。而實際上,人們對圓領衫型號的要求 只有大、中、小幾種,而上面所印的圖案和文字才真正反映了人們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新的廉價的速熱印花技 術,使人們對不同圖案的愛好得到了滿足。新的生產方式為,在服裝廠生產出來的只是不同型號的沒有印花的 圓領衫。而在銷售過程中,可以根據顧客的不同要求,現場將顧客喜愛的圖案和文字印在圓領衫上,甚至可以 印上本人的照片。這樣顧客拿到的就是一件非常滿意的圓領衫。 總之,在整個供應系統的設計中,應該對整個生產制造和供應流程進行重構,使產品的差異點盡量在靠近 最終顧客的時間點完成,因而充分滿足顧客的需要。這種對傳統的制造流程進行重構的做法實際上與當前流行 的企業經營過程重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一致的。
2.在地理上重新規劃企業的供銷廠家分布,以充分滿足客戶需要,并降低經營成本。這里要考慮的是供應 和銷售廠家的合理布局,因為它對生產體系快速準確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加強企業與供應和銷售廠家的溝通與 協作、降低運輸及儲存費用等起著重要的作用。譬如,傳統的美國公司生產打印機時,是在美國本土生產主機 部分,考慮到各國電源和插頭型式的不同而將插頭部分放在別國生產,然后將插頭運回美國,在美國本土裝配 儲存,最后運往其它國家。顯然,這種運作方式在儲存和運輸上都有一些浪費。而美國惠普(HP)公司的作法 則不同。譬如,它給中國生產打印機時,是將打印機插頭的生產放在深圳,當中國某地需要貨時,打印機和插 頭分別從美國本土和深圳運往目的地,在那里的零售店組裝,使打印機與插頭的裝配放在最接近客戶的地點進 行。 這時,產品的儲存和運輸就與傳統上單純的儲存和運輸不同,這里的儲運是增值的( Value-added Warh ousing)。我國某機床廠也是通過供應系統的合理設計來滿足客戶需要并降低成本。如該廠有很多用戶在江蘇 ,為了降低成本和縮短交貨期,它就在江蘇設了一些供應配套廠,主要為其生產各種卡具和夾具。當該廠的機 床主體部分生產完后,首先發往江蘇的配套廠,并在此與卡具和夾具組裝并試車。由于與江蘇的用戶近,因此 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修改調整,最后將組裝好的機床和工裝運往江蘇的用戶。
供應系統合理布局中需要考慮的包括:總裝廠與目標市場的距離以及總裝廠與其零部件廠之間的距離???裝廠距離目標市場較近,可以迅速了解市場的變化以及顧客的需求,并且能夠大大降低運輸及儲存費用??傃b 廠與零部件供應廠家距離較近,可以使零部件供應家迅速了解總裝廠在生產環節的改變及其在需求上的變化, 并且便于它們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合作關系的發展,同時也減少了儲運成本。所以,當企業打算在其他地點開發 新市場時,通常在新市場附近建設新的總裝廠,并要求長期合作的零部件供應廠家在附近投資協作配套廠,或 在當地與適當的廠家合作。例如,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為了開發中國市場,在上海投資,合資建立了上海大眾汽 車有限公司。上海大眾轎車所需國產零部件約70%由上海的企業(含上海大眾)供貨,30%由外地企業供貨。 而東風汽車公司神龍轎車已定點的零部件企業有44%在湖北,38%在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