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對降低商品成本,特別是流通成本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經濟學家彼得·德魯克于1962年在美國富有盛名的經濟刊物《財富》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被認為是對現代物流業發展起到奠基作用的文章——《經濟的黑暗大陸》,德魯克先生從傳統經濟學和現代商業學兩個角度,深刻分析了商品成本和價格的構成因素。德魯克先生認為:商品總成本是由50%的生產成本和50%的流通成本組成。長期以來,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流通成本對商品整體成本產生的重大影響,在商品經濟萌芽和發展之初,更多的是通過不斷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提升商品價值,降低商品的銷售價格,經濟學家將挖掘和利用自然資源作為企業獲取更大利益的手段稱之為“第一利潤源泉”。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意識到,由于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完全依賴自然資源不能更有效地為社會帶來長期的經濟增長,于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研制新產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成為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競爭手段,這一過程直接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經濟學家將降低商品的直接成本作為企業利潤主要增長點的做法稱之為“第二利潤源泉”。
但是,隨著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生產成本已得到良好有效的控制,而應用最新科學技術,研制新產品的成本和代價越來越高,周期越來越長,企業家們不得不開始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來增強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此時,德魯克先生研究發現的商品流通成本占產品總成本50%的觀點逐步被工商界認同并接受,人們通過對物流資源的整合運作和物流信息的共享,發現其對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支持越來越大。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現代物流業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按照“產業三分”的理論框架總結先行工業化國家產業結構變化的歷史,人們發現,英、美等工業化國家在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時,即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服務業的增長明顯加快,其增長速度很快超過工業,到20世紀中期,服務業不論是就業份額方面還是產值份額方面都超過了工業,成為國民經濟中比重最大的產業。
先行工業化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產值比重的變化和就業結構的變化證實: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不僅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發展及社會和諧的依據,更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保障。
現代物流業發展與政府商業定位
現代物流業是繼資源開發利用、提高經濟活動和科技水平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是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其發展內涵及經濟包容量是無可比擬的,可持續發展空間值得政府特別關注。
現代物流業賴以發展的高科技手段及其對流通和第三產業的影響、帶動和促進,可有效地增強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厚度和潛質,提升地區經濟品質和發展速度,最為重要的是與現代物流業相關聯的流通、運輸、裝卸、倉儲、包裝、分揀、加工以及IT(信息技術)、機械、商貿、金融、保險等諸多行業,通過高水平的物流運作支持,可有效地節約和配置社會資源,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和物流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以最小資源消耗和成本代價,獲取區域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作為一個具有公共屬性的管理群體,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現代物流業的本質特點,政府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中更是起著無可替代、無法比擬的作用。政府在現代物流業發展上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不同,政策和發展模式將體現不同的取向。
所謂政府在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商業定位,就是以市場經濟規律為前提和指導,它不同于政績經濟和形象經濟的政治定位。其實我們有不少逆市場經濟規律而行的教訓,如我們國家珠海國際機場超大規模投入,就是機場建設中的一大敗筆。又如湖南省的“漣鋼技改擴能”項目,漣鋼始建于1956年,當時年設計能力是5萬噸鋼、5萬噸鐵,主要是適應戰備的需要(三線建設),在計劃經濟時期,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步入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期后,成為湖南的支柱產業,特別是在2003年投產的板材生產線的拉動下,生產能力擴充至年產450萬噸鋼、400萬噸鐵,這種規模經營發展戰略表面上看是合理的,但用市場經濟規律來分析,就不難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如它的物流成本(單指原材料購進成本)比沿江沿海要高到每噸100~150元,按年產400萬噸計算,將有4億~6億元消耗在流通成本中。如能在“技改擴能”時將130億元投資在岳陽的長江口岸,這種規模經營發展戰略將會錦上添花。
各級政府和企業界發展物流業的熱情不斷高漲,并由起步階段開始邁向理性、務實、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有科學的物流理論體系做支撐。
國外的物流理論研究起始于20世紀30年代,而我國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接觸“物流”的概念,雖然經過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但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特別是在廣度和深度上落后于物流實踐,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物流發展的盲目性,如物流產業政策不明、產業定位不清、市場混亂、物流園區一哄而上等。在如此高速發展期,梳理湖南省物流理論研究的脈絡,調整研究的內容、結構和方向,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物流理論體系,是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中選擇商業定位的重要依據和手段,更是政府把控宏觀政策、指導微觀運作,促進現代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建議
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物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產業支柱,對提高綜合國力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促進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政府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審視和支持物流業的發展。
一是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建議政府成立一個統攬湖南省物流工作的領導小組,統一制定湖南省物流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政策,加強市場引導和行業指導,并及時、有力、有效解決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如湖南省獨一無二的岳陽城陵磯港區規劃建設和長、株、潭物流發展統籌規劃。
二是設立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現代物流業的理論研究和推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與創新。建立以電子身份認證、電子支付和電子數據交換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加強物流信息規范化管理、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貨運物流網、加工貿易網、商貿流通網互聯互通,提高物流業的服務效率和運作質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現企業經營網絡化。鼓勵企業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等先進物流技術和設備并對此給予優惠政策。
三是鼓勵金融、電信、保險、生產和流通企業與現代物流企業跨行業合作聯盟。以資產為紐帶,以信息技術和專業化管理為基礎,以服務質量為品牌,真正做到全社會的信息共享、資源互動,提高現代物流企業和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四是盡快出臺扶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F代物流業特別是物流園區建設是社會經濟的基礎性、承載性產業,是其他相關產業發育和發展的平臺。物流園區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回收慢、利潤率低。為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建議政府給予相應的稅收、土地等政策扶持;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及物流園區,在其啟動階段適當給予專項資金補貼、專項資金貼息貸款或低息貸款,并比照工業企業享受水、電等價格優惠。
總之,物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物流業是基于知識、科技、綜合服務的產業;現代物流是一個地區的基礎產業和投資環境;現代物流不僅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終端,更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