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發展的虛擬化趨勢特征
現代物流正在向一體化、專業化和第三方向發展,基於這一發展趨勢,就要求現代物流企業要擁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和衆多的聯盟企業。同時,對於現代物流的客戶來說,因爲物流體系掌握在第三方物流企業手中,爲了能達到管理和控制物流過程,保障其運作安全,促進本企業産供銷的經營和管理,就要求物流企業能夠提供及時、有效的物流資訊。這就決定了現代物流企業要爲客戶提供一個虛擬網路平臺,將物流運作的每一個環節、每個步驟以及相關資訊和分析即時的提供給客戶,進而提高物流作業效率和反應速度,大幅度降低服務成本,使物流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及時服務(JIT:Just In Time),使企業實現零庫存成爲可能。
這些需求的實現,關系到現代物流企業能否吸引客戶和發展蠃利。換言之,現代物流管理最重要的是物流過程中的動態因素的虛擬化管理和資訊發布,而以Internet的商業應用爲代表的電子商務資訊革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爲物流管理的技術實現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手段。事實上,基於互聯網的及時準確的資訊傳遞技術保證了物流系統的資訊需求和高度集中的運籌化管理;使客戶即時掌握運輸計劃、倉儲計劃和執行情況;通過物流企業網上提供的分析系統,即時了解和分析貨物在庫、在途和各地市場需求預測,準確的預估貨物的銷售和庫存情況,從而即時組織新一輪的生産資料采購和生産過程;同時物流企業也可通過網路即時了解客戶的生産、采購計劃,即時做出快速反應,這種虛擬的資訊網路平臺,搭配了物流企業和生産企業的雙向資訊流,雙方同時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新的資訊資料,并基於後臺資料叁數的支援,通過最尖端的分析軟體的幫助,做出正確的快速反應,保證了整個物流系統中各叁與方的高效運轉,最終達到夥伴式“雙蠃”的戰略目標。
正是電子商務、資訊通訊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奠定了現代物流的虛擬化趨勢發展的技術基礎,同時也正是這些高新技術的發展引導了客戶需求,推動了物流虛擬化的進程。特別是當今很多虛擬物流運作中大量運用了高性能電子商務伺服器;電子交易柜臺;虛擬購物車;電子商務工具箱;資料庫綜合化管理系統;在線目錄出版技術;電子軟體傳送技術;資料倉庫;資料庫綜合管理系統;資料挖掘系統和視覺化工具;電子商務在線交易處理系統和電子商務在線分析處理系統等各種軟體綜合系統和集成系統,對少數商品和服務,例如電子出版物和資訊諮詢,即可以直接通過網路傳輸實現物流的控制、管理和配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種全虛擬化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電子資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爲現代物流的虛擬化發展帶來了以下新特點:
(1)資訊化。物流資訊化表現爲物流資訊收集的資料化和代碼化,物流資訊處理的電子化和電腦化,物流資訊管理的高技術化,物流資訊傳遞的標準化和即時化,物流資訊存儲的數位化,物流資訊的商品化等。物流資訊化是物流虛擬化的基礎,沒有物流的資訊化,物流的虛擬化趨勢也就無從談起。
(2)自動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物流自動化的設施有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衛星定位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物流自動化爲物流虛擬化的遠端控制和自動資訊上網傳輸提供了發展空間。
(3)網路化。一是資訊網路連結起供應商、制造商、下游顧客、以及貨物流動中的各個環節;二是實體網路與資訊網路的“無縫連接”。物流的網路化爲物流虛擬化提供了平臺基礎。
(4)知識化。物流作業過程中,基於大量的物流資訊,運用運籌和決策等多種知識來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及分析市場和物流各階段環境預測,提出方案和建議,這些無一不體現出物流的智慧型和知識化的管理特徵。物流的知識化是物流虛擬化的最佳賣點。
(5)彈性化。90年代,國際生産領域紛紛推出彈性制造系統(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電腦集成制造系統(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制造資源系統(MRP: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從而發展起一種適應消費需求的“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特色的靈活組織和彈性物流。物流的彈性化是物流虛擬化實現“以顧客爲中心”的理念目標。
(6)高效化?,F在,銷售物流可以不經由中間階段,直接把商品從生産廠配送到二次批發商或零售商,電子商務中的網上銷售還可以直接配送至最終用戶,從而減少了中間環節,縮短了銷售路徑,提高了商品流動速度,向著零庫存方向發展。物流的高效化是物流虛擬化的價值實體體現。
(二)物流虛擬組織的出現和發展,掀開了現代物流組織虛擬化的探索之幕。
傳統的物流配送企業需要置備大面積的倉庫,而電子商務、資訊網路化的虛擬企業將分散在各地的分屬不同所有者的倉庫、車隊、碼頭、路線通過網路系統地連接起來,使之成爲“虛擬倉庫”、“虛擬配送中心”,從而進行統一管理和配套使用。這樣的虛擬企業其核心競爭力或稱之爲核心賣點,是企業自有的人才優勢、管理優勢、資訊網路化優勢以及高技術化趨勢,而它在組織資源的速度、規模、效率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傳統物流企業所不可比擬的。
誠然,結點的網路化、全球化是現代物流企業發展的生存基礎和追求目標,然而我們同時又看到全球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著汽車空駛率高、倉庫等資源閑置率高的問題。
在我國,汽車空駛率在50%以上的生産企業占7.9%、商業企業占7.1%,而物流企業占到17.2%,倉庫利用率高於85%的物流企業只占36.1%,在140萬公里的公路上跑動著大約1200萬輛民用車輛中有近一半是空車,中國貨運車輛的空駛率平均爲49%③。如果我們把空駛率降低10個百分點,每年就可以節省200億元的投資。
這些資料表明,一方面隨著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市場對現代物流企業的實體網路和技術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卻是大量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如果需求一個國際物流企業在全球投資建設實體網路的話,一是資金要求很難滿足,二是重復建設投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所以市場已經開始呼喚那些依托管理和網路技術的虛擬物流組織或企業的出現與發展,來進一步的整合和利用資源,提高效率,提供給生産、流通企業以更加便捷、即時的虛擬網路服務。
在我國,深圳寶供作爲現代物流企業自1991年起步至今已擁有40多家跨國公司客戶,從最初爲P&G做物流在京、滬、穗、蓉設立4個分公司到目前其運作體系已經覆蓋全中國,針對每一個客戶的不同類別産品,不同運作需求,從接單、發運、入庫、驗收、配送,寶供的任何網路結點都能在統一的指揮系統下始終如一的執行和運作,提供給客戶一種便捷和即時的差別化服務。然而寶供在中國管理著的48萬平方米的倉庫,沒有1平米是自己建的,寶供的物流網路是充分借助社會資源經過整合而集中運作起來的。同時,寶供投巨資建立了一套基於Internet/Internet 的物流資訊管理系統,實現了在虛擬組織下的虛擬網路建設,對業務運作資訊即時跟蹤、查詢、及時反饋處理,而且資料自動動態分析、自動優化調配方案、Web的EDI技術應用、GPS系統的應用也都在計劃之中。
可見,現代物流的虛擬組織(虛擬企業)已經出現,而且在不斷探索和發展中.我們可以這樣定義這些企業或組織,即由若干自主權的獨立成員組成,針對某些共同的目標,成員組織接受管理中心的管理思維和模式,按照統一的標準和運作流程,協同完成一項或多項,或連續完成某些任務,達到預定目標的組織體系.(如下圖模型)虛擬組織就像一個生命體一樣,也有其産生、發展和結束的過程,在不同成長階段有著不同的目標、計劃和任務。爲使虛擬組織順利有效達到預定目標,就必須制定組織的策略、計劃,選擇組織的工作方法,確定組織的管理模式,處理好組織中的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傊?,物流虛擬組織的出現,爲物流虛擬化發展趨勢,添上了點睛之筆,揭開了物流組織虛擬化的探索之幕。
(三)虛擬供應鏈管理扣響了現代物流管理虛擬化的實踐大門。
亞太物流聯盟主席曾指出,物流一體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産品在有效的供應鏈內迅速移動,是叁與各方的企業都能獲益,使整個社會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在電子商務時代,供應鏈管理是一個使企業界既感驚喜又感困惑的概念。作爲一種戰略概念,供應鏈也是一種産品,而且是可增值的産品,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以産生和保持競爭優勢??梢?,供應鏈競爭的時代已經來到,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傳統的向上下游企業轉嫁成本的方式并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要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物流系統應具有高度的市場反應能力,這就要求成員企業協調工作,優勢互補,利益雙蠃。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所論述的那樣“我們必須形成一種關聯感”一種作爲同一系統的不同組成部分而共同工作的感覺。在此系統中,整體要大於各部分的總和。
那麼,何爲供應鏈管理呢?目前國際上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也有多種說法,1994年國際金融中心機構認爲:供應鏈管理是對在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顧客(消費者)四個環節中所流動的商品、資訊和資金進行管理;美國全球供應鏈論壇則認爲:供應鏈管理包括從最終用戶一直到初始供應商,對市場需求資訊的逆向傳導過程和從初始供應商向最終用戶不斷提供增值産品和服務的順向商務過程的一體化;還有一些國家的學者認爲:供應鏈管理是對供應鏈中的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以及貿易夥伴關系等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的過程,其中包括訂貨、制造、分銷、庫存、運輸、倉儲、客戶服務等方面的管理。
總之供應鏈管理是對從原材料采購到成本供應、分銷直至最終客戶的全程資訊管理和控制,其本身就具有復雜性、及時性和虛擬性。
在供應鏈管理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諸如MRP的生産管理系統將産品的原料供應做了逆向推算,并將産成品推向最終用戶,而另一些諸如JIT的準時供應系統利用電子資訊流,加快了通信速度,從而拉動生産。電子商務、互聯網和虛擬供應鏈共同組成了“市場空間”的新概念。在這個虛擬空間中,客戶的需求信號一旦發出,就會馬上被識別,并經過分析和判斷將資訊傳送給相應的供應商和制造商,使企業以最小的批量,最小的庫存,或是利用“滾動庫存”,實現零庫存的辦法,以最低成本進入最廣闊的全球市場,同時又使客戶極大的減少市場調研時間和交易成本,使供應鏈中的不同組織在很低的成本下分享資訊帶來的效益和效率空間。
寶潔和沃爾瑪即時的持續補貨計劃(CRP: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能夠讓我們更直觀的認識虛擬供應鏈管理的實際運轉。
在這兩個模型中,通過配送中心的低庫存或滾動庫存,特別是利用互聯網或企業虛擬網將叁與企業的夥伴、協作關系加以連接,從而以一種聯盟的組織形式在虛擬網路中共用資訊,利用靈活的制造系統以及持續補貨計劃使供應鏈的庫存水平實現了最小化。只有實現了資訊共用,才能使産品和服務的回應性運作順利地從供方流向需方,也只有在互聯網上虛擬供應鏈的運作才能成爲可能。
虛擬供應鏈管理仍然是當今高智慧性管理所探討的前沿課題,因爲它的管理已經上升到虛擬空間和快速反應,也許只是對一些資料的控制和管理,但它所涉及的知識領域確是廣闊的,也需要更加高新的資訊通訊設備的支援,因爲流經供應鏈的資訊頻率與速度會對實體庫存水平、生産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産生重大的影響。虛擬供應鏈管理已經扣響了現代物流管理虛擬化的實踐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