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受不了“罵人”的領導,但無論主管是采取指揮式、批判式、或細節式的管理風格,其實沒有所謂正不正確的問題,因為若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結果,只要主管能夠達到業績、獲利目標,接下來就是同仁該怎么樣去調整和適應的問題。
首先,大家心里也都明白:罵,是一種警示、訓戒,是一種宣泄,也許還是一種激勵。
有一次,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質量低劣的報告,在上面批示了幾個字:“臭、很臭、非常臭!”還有一次,前幾年,華為有一位新員工剛到公司沒幾天,就給任正非寫了一封“萬言書”,論述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任正非批復:“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睋f在海爾上司“謾罵”下屬的情況也十分嚴重,以至于流行了這樣一種說法:見過×××罵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罵人!
如果在中國企業里做一項“民意”調查,來為企業家的“十大特點”排序的話,相信“老板喜歡罵人或訓人”這一條一定會位居前列。我們無法將老板愛講粗話簡單歸結為企業家的文化素質不高。企業家或管理者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方式,歸根到底還是為了達到企業經營目標,如果在某些場合,罵人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而屢試不爽的話,自然就會有人習慣性地采用。如果企業老板喜歡采用罵人的方式,其下屬也一定會效仿,企業中也就很容易形成“罵人”文化。
“罵人”到底對不對?就像管理學上的許多問題一樣,這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們還是可以探討一下它存在的“合理性”。
“罵人”也算是一種激勵。一談到企業的激勵,首先想到的就是物質或精神的獎勵。事實上,激勵本來就是雙向的,有正向激勵,自然也就有負向激勵。當下屬表現優異時,主管會表揚;當下屬犯了比較明顯的錯誤時,批評也就成為了一種激勵。
非常嚴厲的批評,就很像是在“罵人”。這種方式,雖然不容易被下屬所接受,但卻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年任正非批評華為產品戰略規劃辦的研究過于前瞻時就曾經說過這樣 的話:“我們的戰略規劃辦,是研究公司3~5年的發展戰略,不是研究公司10年、20年之后的發展戰略,我不知道公司是否能夠活過20年,如果誰要能夠說出20年之后華為做什么的話,我就可以論證:20年后人類將不吃糧食,改吃大糞,我的道理是……”
這些不很中聽的話,實際上批評的效果卻非常明顯,甚至若干年后許多人已經離開了華為,仍然還能記得任正非的許多“經典語錄”,并以此作為自己事業發展上的“座右銘”。
企業家“罵人”,不僅中國有之,國外企業也同樣存在。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在他的著作《戴爾戰略》中就曾經說過:“企業要特別重視聽取外部客觀的意見,有人說‘相信自家的廣告’,我倒覺得更像是‘吸進自己的臭屁’,聽起來似乎不太健康,因為這的確不健康?!?/FONT>
如此形象的語言,有時不罵是體現不出來的。在中國的企業里面,“罵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文化而流行,又有它獨特的理由。其一,企業員工和管理者們的素質普遍不高,采取通俗易懂的“生動”語言,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罵人”,甚至于一些著名的“國罵”,是最能夠讓所有人聽懂的“共通”語言;其二,國內經濟目前尚沒有達到小康水平,對于企業大多數員工而言,需求層次仍然處在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最底層,也就是生理需求階段,主管即使說話非常難聽,但如果并未因此采取實際的物質懲罰手段的話,員工還是容易接受的。
大家普遍的心態是:雖然沒有人愿意挨罵,但只要不影響我的經濟利益,我就能夠承受,最多背后發泄一下,誰讓我們是打工的呢?再說了,挨罵至少說明上司對我的重視,總比不聞不問地被忽略要強一些吧。
領導罵人,也不是見誰罵誰,一般情況下,對待客戶和其他外部機構,大多數時候還是彬彬有禮。即使是對內,挨罵的對象也多半是直接下屬。老板一般不會隔著好幾個管理層次去罵普通員工,即使發現了員工的問題,往往也是把賬算到其主管領導身上。此外,為了提高個人在企業中的影響力,老板也必須樹立所謂“親民”的形象,而將“劊子手”留給經理們去做。
很多情況之下,老板“罵人”,并不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在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領導往往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這種情況下,他們很難完全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自覺地罵人也就在所難免。但事情過去之后,他們也有“后悔”的感覺,但為了維護自身的“光輝”形象,一般不會當面認錯,只能尋找適當的機會來彌補。
罵人領導全攻略:
天下大概沒有錢多事少離家近、領導又對你好的工作。在加加減減的過程中,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價值觀是不是符合現實社會的生態?也會更清楚自己要不要待在這個工作?一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即使領導很挑剔,會罵人也能從工作中的其它部分有所學習。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個很看重自尊的人,那也要反問自己,如果要轉換工作,自己的專業夠不夠?
如果自己的專業能力還不夠好,不如認份留下來,積極改進自己的核心職能、英文能力、細節管理能力等等。假以時日,只要自己的能力猛進,成為足夠的轉職籌碼,自然不必留在原地受氣了。
編者小語:其實,罵與不罵之間,并沒有明確的分界。如果我們把有辱人格的話當作罵人的話,那么,偶爾說一些不雅語言、或者態度過于嚴厲的話,就可以歸為“嚴師出高徒”的訓練方法,不一定算是罵人。而老板罵人的原因,如果是站在工作的角度,而非惡意的人身攻擊的話,又成了為達到正確的目的而采取的不當手段,我們雖然不能夠認同,但至少還是可以理解。任正非之所以對那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此嚴厲,其真正的用意,是希望借此給大家傳遞一個企業的價值評價準則:員工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構思“宏偉藍圖”和做“天下大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