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諸多的企業實踐中,外包策略確實在縮減成本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并且它使企業更加專注于核心競爭力的鑄造,例如產品研發、制造、市場開發、或者客戶服務等,然而,企業又該如何把握外包策略的時機呢?
財務指標
判斷企業經營狀況的最佳指標莫過于企業的財務成果。股東的投資回報率是所有企業經營發展的動力所在。如果企業的財務成果未能達到預定的目標,那么就有必要對企業的成本結構進行徹底的評估。這不僅僅局限于諸如資產回報率、存貨周轉率等方面的財務分析,而是延伸到諸如經營戰略、商業模式、組織結構等更高層面的實踐探討。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外包策略在IT領域所產生的成本節約是最顯著的。然而,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它們是否也需要維護自己的數據中心、維系龐大的IT員工隊伍、甚至開發自己的應用系統呢?通常來說,這種方法的實際效果并不好。因為企業將IT功能外包給專門的IT服務商,這有助于發揮IT服務商的規模經濟效應、為多個的客戶節省更多的成本,同時還能享受更先進的專業服務。換句話說,只要醫藥企業的重要產品信息(例如醫藥產品的研究配方)得到有效的保護,那么醫藥企業就沒必要在乎到底由誰來管理這些IT硬件。
合并或者收購
無論是原有的被收購方還是新成立的企業組織,合并或者收購對他們來說都是實施外包策略的契機。當兩家企業或者更多企業合并成一個企業組織后,在基礎設施和人員方面總會出現冗余現象。為了解決這種冗余問題,企業可以選擇一家外包服務商來管理這些事務。例如,外包服務商可以幫助您解決諸如人力資源部門(例如工資發放流程)、或者互不兼容的信息系統、又或者是過剩的設備機器等方面的整合問題。
外包服務商在整合軟件系統和基礎設施方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在第三方咨詢顧問的幫助下,企業準確分析不同的外包服務商,并選擇適合自身企業的最佳外包服務商。此外,第三方咨詢顧問還能幫助企業分析外包服務商的競爭力,確定哪些競爭力將有助于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
此外,實現技術飛躍或者組織變革是企業實施外包策略的另一個驅動因素。然而,要么由于部分員工的抵觸情緒要么由于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外包策略往往以失敗告終。但不可否認,外包也確實為企業的“更新”帶來新的機遇。
企業的經營業務是什么?
對于一家特定的企業來說,它必須清楚自己的經營業務。如果企業是一家專門研發藥品或者制造藥品的企業,那么他們是否有必要繼續保留HR職能部門呢?是否有必要管理工資支付系統呢?要想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對企業的基本財務目標進行分析:確保外包能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增強創新意識或者改善客戶服務水平等等。
外包并不是一味強調將企業的職能部門轉移或者精簡。有時候,尋求外部專業咨詢或者專家建議也是外包的一種形式。因為這種來自外部專家的建議或者技術是企業內部無法提供的寶貴資源。例如,外包一項業務職能往往是出于長期的經營考慮。然而,對于醫藥制造企業來說,如果他們在短期內獲得特定的藥品研發技術,那么他們就可以尋求一些小型的生物制藥企業合作,以成功完成特定的藥品研發項目,甚至建立長期的研發合作關系。
成功實施外包策略
企業一旦決定實施外包策略,那么影響外包策略實施效果的眾多因素便隨之而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外包其實就是企業和職能部門的文化轉變。它需要企業所有相關人員的積極參與,上至CEO或董事會成員,下至中低層管理人員。
獲得第三方咨詢公司的專門建議,因為企業內部的員工對外包市場的本質、外包服務提供商的優點和不足、以及與外包相關的其它元素都不了解。
確定可參考的商業案例是決定是否實施外包策略的首要任務。因為這是企業制定外包預算、與外包服務提供商談判的基礎。此外,它也有助于建立可行的服務模型。通過這種服務模型可以準確地勾畫出企業的外包內容,反映企業實施外包策略的目標和期望,并依據現在的服務水平進行外包效果評估。
最后,關系管理可能也是保證外包策略成功實施的最重要因素。關系管理不僅涉及到外包服務商和服務水平的管理,監控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員工對外包服務的感知也是主要任務之一。這也是企業創新意識的促成因素之一。關系管理平衡所有關鍵利益方的權益,并確保這種關系能達到企業的期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