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緯:以管理來規避信用風險.
信用交易備受關注風險管理日漸受寵
作為市場經濟下的產物———信用交易正在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10月26日在天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上,全國工商聯直屬會員商會執行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常務理事陳經緯接受本報記者專題采訪時指出,“所謂信用風險管理即是對于信用產生的風險如何去管理,企業管理不善是造成信用狀況差的根本原因?!彪S著企業間國際經濟交流的頻繁、競爭的日益激烈,傳統的交易方式已被越來越廣泛的信用衍生產品所取代,商務行為已經越來越倚重于“信用”的衍生產品,如何管理由“信用”而產生的風險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中國外經貿企業協會日前對全國13萬家外經貿企業進行了“外經貿企業信用信息跟蹤調查”也顯示,只有11.2%的企業建立了完備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
陳經緯指出,目前,我國在企業與個人征信、金融與貿易的授信管理以及信用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建設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中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信用風險的管理方面所長期踐行的“經驗決策”還普遍存在,由于其缺乏理論依據,根本無法形成團隊制度化管理協作,在企業規模擴大之后,這種決策上的個人判斷加上經驗決策的方式將使企業的潛在風險擴大。相關數據也表明:我國的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通常都會遇到發展瓶頸,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業對信用風險管理的缺失。提高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建設刻不容緩!
建立適合自身發展戰略和自身條件的管理政策,明確自己的競爭力和發展策略。陳經緯認為,信用制度是現代企業信用管理的基石。信用管理制度是企業的一把尺,一把衡量客戶的標尺,它會根據企業的要求選擇符合要求的客戶。在此條件下,很多有一定風險的商務行為將因為制度的設置而被過濾并放棄。面對現代社會企業規模,產業、產品、行業地位以及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各不同。他指出,對于一個處于創業初期的企業,競爭力比較低,發展戰略可以快速擴張為主,企業信用運作應該相對比較寬松和激進;如果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它的信用運作規律就應該相對比較嚴格和苛刻。
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和評價體系,保證制度的正確實施,減少企業決策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陳經緯說,中國企業缺乏國際品牌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體制上的非可復制性。而該體系建立后,客戶的授信管理和決策都可以經過評估、量化并結合企業其他管理制度和ERP系統等管理軟件來處理,從而將更大程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便利企業集團化的建設、跨國界跨行業的經營以及引進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
合理利用各種外部資源。市場上沒有“零”風險的生意。風險是客觀存在無法回避的,我們只能通過管理來降低其發生頻率與概率并盡力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陳指出,目前國內企業所能得到的外部支持還是比較有限的。如何合理地選擇資源是擺在所有企業家面前的一個大問題。企業需要很多外部的資源來對這個系統的正常運作進行支持。比如,對客戶的信用分析和評估所需要的信用數據及相關的經營信息的獲??;國際貿易或海外投資時,企業所采取投保信用保險等風險規避方式。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對潛在的信用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將風險可能導致的各種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
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21世紀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信用管理同樣需要專業人才的實施。國內信用專業人才、特別是優秀的師資力量的缺乏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共識,培養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家對在我國信用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除此之外,陳經緯認為,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參加國際交流,分享到國際先進企業管理者成功的管理經驗,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
據悉,26日、27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辦公室,國際金融、信用及商業協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來自國內外高層政府領導、中外企業的信用管理部門、信用管理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征信機構等單位的600多名專家和業界人士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為期兩天的大會中,專家們將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國際貿易信用風險管理、出口相關的國家風險評估、信用保險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提高國內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促進中外信用管理行業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