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經濟元年的營銷反思
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是一個復雜的名詞,這里面有經濟,有政治,有文化等多種成分。
2007年,中國股市一片飄紅,萬人歡騰。股民基民“美不勝收”。一般而言,在這種時候,是一個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茁壯成長的最佳時機,自然也是各路營銷人施展拳腳的最佳時機。
但是我們看到無論是理論家還是實戰家,都頗有些焦頭爛額。營銷理念很多,但是基本沒有用武之地;營銷名詞很多,但是幾乎都是老人新衣;營銷專業很熱,但是畢業了還在做推銷的事情。這是值得所有人關注的。
營銷的終極是什么?是不營自銷?還是消滅市場?還是消滅推銷?營銷的終極目的和手段其實是回歸到管理的,是要從策略走到戰略的。
現在的營銷人,策劃人,品牌專家之間的概念含混不清,往往是頭銜眾多,做事稀少。而在學校中的營銷專業的學生,往往接觸的實際工作很少,憑借著案例、理論和理想化的假設去認識市場,最終會導致人才的全線崩潰。
營銷是一個邊緣的學科,但是營銷人絕不能成為邊緣人!
工業品營銷,目前沒有在學科中分化出來,所以很多人進入工業企業,接觸實際工作的時候,就會產生疑惑,或者用快銷品的概念去理解他所從事的工作。
廣告、推銷,策劃,戰略,人力資源這些學科性的概念還沒有在理論學習中結合實際形成整體的系統理論。
很多實戰派的所謂專家也沒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甚至有些所謂知名的營銷人沒做個一個像樣子的案例,很多人東拼西湊,虛夸業績,生造概念。這些也是中國的廣告水平、策劃水平、營銷水平、品牌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營銷是靠近利益和權益的,所以營銷更要腳踏實地,手眼并用?,F在經濟環境給了營銷一個機會,營銷該如何把握?營銷人該做些什么?
一、 校園內的營銷人:將眼光放得遠一些,在掌握基本的營銷理論的前提下,更多的涉獵其他知識。奧運會在營銷看來不過是一次重要的公關活動,第一屆賺錢的奧運會是一位叫做尤伯希思的美國商人,是一位擅長營銷的美國商人,是一位商人讓奧運會持續了近30年的熱潮。那是一次完美的營銷活動,是值得每個營銷人去學習的楷模。
二、 實戰派的營銷人:應該放下心理的負擔和架子,不要總是擺出一幅唯我獨尊的派頭,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拿出一張舍我其誰的面子。我建議你們走進企業,了解一下企業的情況,走進市場,了解一下市場的情況,抽空讀讀書,哪怕是半路出家的營銷人也沒關系,只不過實戰派,就務實一點好!
三、 企業里的營銷人:企業里有這樣的一些人,很有做市場的能力,很有做推銷的本事,也有一群跟他賣命的弟兄。但是他們取得了太多的成功,以至于成功產生了讓他們只能迷信自己的陰影。不做市場調查,不做產品線調整,就是訓練出一幫人來,互相傾軋,互相拆臺,不做管理,內耗極高。其實完全不用這樣。
四、 企業的老板:能干的我信不著,我信的過的比較平庸。幾千人跟著我吃飯,要照顧下屬的面子,于是很多的政治手段必須要用,而且用得巧。其實很多人都看的清楚,只不過很多人是看著無奈,做著無聊罷了!制訂一套合理的規則,老板就不用那么累了!
其實像文章的作者,充其量是紙上談兵,有可能是趙括之流,也有可能有韓信之愿,文中諸人不必對號入座,花時間生氣,不如花時間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