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自從海爾率先在全球推出了第一款“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產品之后,就以其強大的品牌、領先的技術、以及超前的膽識及氣魄,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這種關注并非單純的叫好,而是充斥著各種聲音。
一方面,質疑與疑問不斷。許多媒體從不同角度的充分報道,以及流傳較廣的一位用戶將產品開膛剖肚的質疑案例,讓海爾的這款產品成為眾矢之的,疑問越來越多、真相卻越來越遠。最突出的,當屬來自于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認為“技術不成熟、不適合全面推廣和應用、更不能夸大宣傳”一低公告,更讓海爾的這款產品“緋聞纏身”。無疑,這在產品帶來了影響力的同時,也造成其品牌美譽度的下滑。
另一方面,在這款產品遭遇了空前壓力和非議后,海爾卻充分看好了這一產品所擁有的“健康環?!眱瀯荼貙砭薮笫袌銮熬?,因而堅定不移地推動這一功能產品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并相繼在一系列海爾中高端洗衣機產品,比如滾筒機、洗干一體機上進行應用,而且還在終端作為亮點,進行實機演示。
同時,來自海爾方面的消息還顯示:推廣在紅火展開中,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不僅在國內許多大型城市被接受并青睞,而且還走出了國門受到了菲律賓、沙特等國外消費者的認可,最可貴的是其作為我國家電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典型案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理性關注。
現在來看,在海爾的這款產品自上市后,所出現的兩種截然不同態度的真實原因是什么?在這一產品研發和推廣背后,又折射出哪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三大難點
實際上,自這一產品上市后,首先就面臨著來自巨大的傳統觀念的抵制和束縛。對于洗衣,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必須要借助洗衣粉、肥皂等化學物質,才能夠將衣物真正清洗干凈”的習慣。而且自洗衣機誕生并被使用至今,也是要添加洗衣粉才能夠達到清洗衣物目的,并沒有太多的改變。
在整個洗衣機領域,一直沒有企業和單位就“不放洗衣粉就能夠將衣服清洗干凈”的洗衣機產品進行過全面、深入的推廣。因此,海爾的這款產品在推出之后,就已經預示著必然會遭遇來自傳統觀念的抵制和阻礙。
遭遇質疑聲,應該在情理之中。就像當年第一個吃西紅柿的人,他除了要承擔來自自身生命安全的責任,還要頂著諸多旁觀者眾說紛紜的輿論壓力。因此,當今天我們要佩服第一個嘗西紅柿人的膽量和勇氣,我們更應該鼓勵和學習第一個將西紅柿進行全面種植和推廣的人。他必須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代價,才能夠讓人人都知道西紅柿的食用價值,這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
眼下,對于海爾洗衣機而言,在推廣不用洗衣粉的產品時,所面臨和承受更多的壓力和負擔,出現非議與質疑卻在預料之中。但是,作為海爾自身卻要思考和尋找到一條有效、快捷的產品推廣方式,實施“曲線推廣”的路線,讓產品快速普及,讓流言不攻自破。
因此,在具體的市場推廣過程中,這款產品能出新卻不能出奇,否則將遭遇許多口舌和非議。作為洗衣機這一大眾消費品,目前在一二級市場的普及率趨高,特別是在北京、上海這類大型城市,日常需求量日趨飽和,企業的增長點多集中于二次購買和追求個性者。而三四級市場則處于從奢侈品向日用品轉型的階段,因此消費重點還在于普通型產品。
前期,消費者的選購心理和標準,在經歷了多年發展,正從盲目不成熟邁向成熟理性,人們的選擇變得小心而謹慎,因此對于奇怪產品多保持距離,卻喜好個性化產品。然而,在推廣“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這一產品時,許多營銷人員的行為卻經常游離于個性與奇怪之間。將“不用洗衣粉”這一功能過分夸大,甚至在一些城市和商場出現了妖魔化,將這一款產品的功能簡單包裝為無所不能,反而造成了人們的不信任。并沒有真正理解到這一產品的“不用洗衣粉”功能帶來的綠色、環保、不傷衣物等個性化特點,與市場上其它同類產品相比,擁有的差異化亮點,并不止“不用洗衣粉”這一條,而是還存在其它許多優點,但是其它的優點都被忽略,只重點突出一點。這顯然不符合市場推廣的要求。.
再者,對于任何產品和技術,都不能游離于市場和消費者實際功效之外,過分的概念化、抽象化。許多業內人士一聽說“不用洗衣粉”這一概念,就立即進行了否定,并沒有真正了解到這一產品的工作原理和真實內容。問題的癥結就在于,企業在前期推廣時,將功能過于概念化,脫離了產品自身的實際功效。洗衣機最終還是清潔衣物所用,而不用洗衣粉除了節省開銷,還能夠帶來環保等效果。顯然,這些形象化的例子并沒有進行重點突出,反而使企業的這款產品陷入了認識上的經驗主義,造成了阻力。
所以,我們發現從今年開始,海爾的這款產品在遭遇了諸多非議和質疑后,仍然沒有輕易放棄,反而加大了推廣力度,率先改變了推廣策略,轉向理性化的引導。 借用海爾在洗衣機技術上的領先上,通過開創的國際第四種洗衣機技術標準為契機,海爾率先將“不用洗衣粉”這一功能逐步應用到滾筒、洗干一體機等高端產品上,從而在實處和具體的市場化行為中推動這一產品和功能的形象化,實現與消費者的近距離接觸,營造利益共同點。這種方法,不僅幫助海爾順利地推動這一產品的發展和普及,還將為我國其它家電領域的新產品、新功能的市場化運作提供寶貴的經驗。
二處優勢
作為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海爾的“不用洗衣粉”功能還是獲得了無數的贊譽和好評。關鍵就在于這款產品所實現的差異化突圍。
多年來,我國的洗衣機市場一直停留于波輪、滾筒、攪拌等三種制式的產品競爭上,產品的最大差異化,除了品牌,就是細節處的外觀和容量。應該說,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洗衣機企業在走向理性而穩定的競爭時,產品卻大面積地陷入了同質化的境地。企業的市場營銷手段是比價格、比品牌、比外觀,就是缺乏一張比功能的牌。
這種格局被海爾率先打破,推出具有超強個性化的產品功能,即“不用洗衣粉”。這一功能首先在名稱上,刺激了許多追求個性、嘗試新鮮的消費者欲望,同時還打破了洗衣機市場上產品功能的千篇一律性,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方向。這種搶先定位的方式,無疑在戰略層面上為海爾的產品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利用產品的技術性從而牢牢確立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給競爭對手和同行以直接的沖擊。其次,再借助海爾強大的企業形象和技術背景,能夠增加這一功能的可信度、可行性,保證了這一功能不至于太過標新立異,而無法融入到具體的產品生產中去。
將這一技術放在海爾的身上,才能夠保證消費者在賣場中能夠直接接觸和購買,如果換成其它品牌,顯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進行技術方案的可行性論證,以及相關概念的普及和推廣,還要說服企業能夠安排生產。
這些優勢為海爾 的這款產品推廣,增加了便捷性優勢。自2003年帶有這一功能的產品上市自今,面對具體的市場和消費者時,海爾卻因為自身的一些推廣手段和方法偏差,遭遇了許多困難和阻力,這一產品的發展速度和進程一直緩慢。
一些思考
通過此事,筆者以為,也引發出有關我國家電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產品創新、新標準市場化運作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第一,作為企業而言,推動其長久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應該在于產品技術和功能的創新。這種創新的獲得不僅要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更要學會利用和借助外界的智慧,無論是海爾“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推出,還是海爾防電墻熱水器,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都是值得學習和推崇的。而且這些市場案例也告訴我們,必須要以技術為根本,以拳頭產品參與市場競爭。
第二,任何新產品和新技術在推廣普及之初,都會面臨一些挑戰和阻力。這并非產品技術本身存在的問題,而是既要面臨來自競爭對手在傳統產品領域發起的挑戰,還要面臨多年來大眾消費者已經形成了固定思維和消費者。一般來說,大眾的接受能力和消費者意識,永遠都是落后于企業的技術研發,否則企業的發展就將陷入被動的境界。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技術發展必須要領先企業的思想覺悟,這樣才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
第三,作為海爾而言,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家電業的領頭羊,特別是在洗衣機市場上,不僅很有遠見地率先展開滾筒產品的研發,加速我國滾筒機市場的成熟與發展,而且還不滿足于國際洗衣機產品發展現狀,立足國內市場推出了更高技術含量的標準。因此,海爾應該堅守不移地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特別是在“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這一差異化產品上,更應該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斷調整推廣方法和思路。
第四、企業在推廣新標準和新技術時,必須要明確的戰略方向和正確的推廣戰術,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來自市場的阻力和挑戰,從而做好明確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夠真正推動新產品和技術的發展。在EVD標準的推廣過程中,就因此事前缺乏明確的戰略方向,比如何時淘汰DVD標準,何時普及EVD。推廣過程中,各個企業自以為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抱團推廣的力量,從而亂了步伐,導致EVD標準推出已經三年多卻仍然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化效益和份額。因此,在這一方面,海爾更應該能夠及時揚長避短,獲得良性的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