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具有聯想血型的人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基本上不再負責聯想的具體業務,主要把握戰略方向,很少兼任他職,但是要兼任聯想管理學院院長。
聯想認為,企業有血型,符合這個血型的人,成為聯想的員工;不符合這個血型的人,聯想與之無緣。聯想管理學院就是培養出具有聯想血型的人。聯想需要三種血型的人:能獨立做一攤事情的人;能夠帶領一幫人做事情的人;能審時度勢,一眼看到底的領軍人物。
聯想的培訓架構
企業的培訓有兩種架構,一種是直線型,企業培訓部統管企業所有的培訓,各部門要培訓,就給培訓部提需求,整個企業的培訓只有培訓部輸出。這種模式便于管理培訓,費用上好控制,弊端是供需之間經常有矛盾,比較適合中小型企業的培訓需求。另一種是事業部體制,集團總部有培訓部,各分公司也有培訓部。集團培訓部不負責整個企業培訓,只是負責企業文化的灌輸。各事業部的培訓部負責工作技能培訓,更小的部門都設有培訓接口,小部門和大部門都能夠進行培訓,培訓覆蓋面比較大,可以進行需求小的專業技術培訓。這樣的架構使培訓更加貼近員工,缺點是重復培訓導致資源浪費。聯想的培訓正是這種事業部的組織架構,培訓組織滲透到公司的業務部門。
聯想企業文化的培訓在公司總部的管理學院進行,下面子公司的文化稱之為企業亞文化。員工除了在集團總部接受公司文化培訓,在各子公司還要接受亞文化培訓。聯想電腦(LCS)公司的培訓部負責電腦公司亞文化培訓,還要對電腦公司文化進行提煉,另一項重要職責是做新員工入職培訓。在電腦公司下面的事業部,例如臺式電腦事業部、筆記本電腦事業部等都有培訓接口人。神州數碼科技的架構與此同。
管理學院的主要任務
聯想集團管理學院不管技術培訓,也不做前線銷售培訓,主要任務有9種。一是新員工入模子培訓,每個月一期,時間一周。1999年聯想共進行了13期65天新員工入模子培訓,培訓人數1040人。二是1年兩期聯想經理培訓,每期是3天,1999年共培訓120人。三是為期2天的聯想高級干部研討班,高級干部培訓班包括整個公司集團的高級主管,包括大陸、香港、歐洲等全球的主管,總人數在100人左右。這些總經理研討班每年討論的題目不一樣。四是外地平臺新員工培訓,1999年共進行了19期培訓,包括香港在內,共進行了19期95天,培訓1136人。五是進行企業文化培訓,內部包括聯想文化和企業精神。許多臨時工,沒有資格進行新員工入模子培訓的人也參加這種培訓,許多外圍員工要求聯想給他們做企業文化培訓。例如食堂、車隊等。企業文化培訓每期2天,共4期8天,有200人參加企業文化培訓。以上5塊培訓由管理學院來做,總期數45期,共計天數198天,1999年培訓共2836人。1年除去雙休和節假日,整個培訓非常忙碌,而從培訓實施、到授課、到開發課程,整個管理學院只有四個人。管理學院的第六種培訓是通用技能培訓。這個培訓是員工、主管到經理,直至總經理都需要參加的培訓。例如時間管理、有效溝通、團隊合作、團隊建設、如何來授權和激勵等等,這些課程都歸到通用培訓,這些是技能不是技術。三大子公司有自己的培訓,所以這項培訓主要針對三大子公司以外的公司進行。1999年管理學院共進行了6期12天240人的通用技能培訓。第七項工作是培訓實施。第8項企業文化的提煉。管理學院專門有崗位提煉企業文化,每年舉行的高級干部研討班,和平時老總在會議上講的話,通過提煉,編輯成冊。第9項是學歷和海外培訓,包括員工的在職學歷培訓和海外短期培訓。聯想每年送人到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做短期培訓,1999年,柳傳志親自到管理學院接受培訓。
通常一個企業的培訓費用占其營業額的1.5-2%,高的達到3%,聯想集團的培訓費不足1.5%。還要厲行節約,1999年管理學院培訓費省了300萬元。為了節約費用,管理學院派人到大企業去參觀學習。內部進行員工培訓需求調查,給各個部門領導經理進行培訓問卷調查,根據這些來訂培訓計劃。管理學院還經常派人去聽別人講課,如果覺得課程還可以,就列入課程采購計劃。聯想內部網,管理學院有一個網頁,管理學院將一些課程上網,讓學員了解課程,如果他們感興趣會和管理學院聯系,需求有了,管理學院就與培訓公司接洽。剛開始可能只派三個人去聽,如果都覺得好,管理學院會考慮將課程引進。
管理學院吃“文化”飯
管理學院專門設置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崗位,整理企業文化和管理思想,1999年管理學院將1990年開始到1998年所有執委會成員的講話,整理成冊,編成<<我們的過去和未來>>。每年的高干研討班,主要研討聯想的管理思想和問題,會后都要編成一本很厚的冊子,而且是保密級材料,只要總裁一級的人可以看到。收集和整理聯想企業文化、亞文化及各下屬公司的管理經驗也是管理學院的一項重要內容。聯想最早提出“把個人追求融入企業的發展中去”是聯想集團的文化核心價值。后來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楊元慶提出:“每一年每一天我們都在進步?!边@句話是電腦公司的文化,也成為聯想集團中著名的亞文化。去年管理學院在提煉聯想亞文化時,發現電腦公司的文化又有發展,提出了“每一年每一天我們必須進步得比別人快一點?!贬槍@個思路,電腦公司還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做聯想代理,哪怕業務做得不錯,只要是最后三名,就會從代理中取消。楊元慶的領導有點半軍事化。做系統集成的郭為相對來說更加貼近現代管理,更加像一個職業經理。但是他們都能夠達到勝利。
柳傳志有一個名言:爬喜馬拉雅山,可以從南坡,也可以北坡,但是聯想一旦決定從北坡爬,大家就不要再爭了。哪怕北坡看似更遠,更陡,更威脅。他的意思是:企業里面所有的制度不是用來討論的,而是用來執行的。
對公司的經營理念,發展動態及管理現狀的跟蹤、了解業是文化提煉的任務。聯想集團將業務分成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將一家品牌變為兩家品牌,這是一項重大變化,為了適應這個變化,聯想管理學院馬上設置了變革中的自我管理的課程。管理學院還要對聯想歷史中成功的案例進行分析和整理,充實聯想的文化教材。其中一個著名案例是“追獎風波”。當年聯想的漢卡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是聯想人知道,聯想的漢卡不僅僅是漢卡,而是漢字系統。當時柳傳志責成當時的公關部經理,也就是今天的郭為,要求他一定要將二等獎變為一等獎。但是要改變這個結果,科技部50位評委里要有10位專家提出復議,而且在50位評委里需三分之二的專家通過。郭為受命后成立了一個追獎小組,最后將成功,所以有今天的:將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
企業培訓是一種演練。聯想不斷去演練那些大家認為沒有新鮮感的歷史,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們真正從這些簡單和直白得有些“土”的道理中,煥發出一種精神和行動,這樣的人,就具備了聯想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