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RP原理
物料需求計劃簡稱MRP,對于龐大而復雜的生產系統,MRP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具有很高的難度,必須有強有力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實行集中控制,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MRP的邏輯原理如下圖所示:
(1)MRP的輸入
主生產進度計劃(MPS),根據營銷計劃、BOM和工藝規程決定成品出廠時間和各種零部件的制造進度。它決定了產成品與零部件在各個時間段內的生產量,包括產出時間、數量或裝配時間和數量等。
產品結構文件BOM(bill of material)。它反映新產品的層次結構,即所有零部件的結構關系和數量組成。根據BOM可以確定該新產品所有零部件的需要數量、需要時間以及相互關系。
產品庫存文件,包含原材料、零部件和產成品的庫存量、已訂未到量和已分配但還沒有提取的數量。根據物料需求計算結果所需的物料量,首先考慮庫存量,不足部分再進行采購。
(2)MRP的輸出
MRP系統可以根據管理的實際需要,輸出各種內容和形式不同的生產和庫存控制報告。一般包括零部件出產計劃、原材料需求計劃、庫存狀態記錄、工裝設備需求計劃、發出訂貨計劃、已發出訂貨調整、生產與庫存費用預算報告和各種統計報告等。由MRP邏輯原理圖可見,物料需求計劃主要產生新產品投產計劃和采購計劃,生成制造任務單和采購訂貨單,再據此組織產品的生產和物資的采購。
2.MRP的特點
需求的相關性
在流通企業在,各種需求往往是獨立的。而在生產系統中,需求具有相關性。例如,根據訂單確定了所需產品的數量之后,由新產品結構文件BOM即可推算出各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數量,這種根據邏輯關系推算出來的物料數量稱為相關需求。不但品種數量有相關性,需求時間與生產工藝過程的決定也是相關的。
需求的確定性
MRP的需求都是根據主產進度計劃、產品結構文件和庫存文件精確計算出來的,品種、數量和需求時間都有嚴格要求,不可改變。 計劃的復雜性
MRP系統的功能目標是隨時可以掌握計劃狀態、儲存狀態和供貨狀態,涉及多方面的計劃、文件及其時間上的有機銜接,因此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