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生水起的并購市場, 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大魚、活魚吃活魚”,“快魚吃慢魚”的并購交易。而并購“休克魚”,是指一些技術、設備、人才素質優良,僅僅是因為產權模糊、無人負責或經營管理不善導致效益低下,生產難以維系,處于休克虧損狀態,將要破產倒閉的企業。
如同任何成功的并購重組一樣,并購“休克魚”企業,不僅取決于無數交易要點的有效執行,關鍵取決于并購后的整合,取決于能否激活“休克魚”,能否輸血供氧,催醒“休克魚”。
1997年,在并購市場長袖善舞者海爾,收購了處于休克狀態的順德愛德洗衣機廠。該公司硬件設施良好,但因管理不善造成企業停產一年多。并購后,海爾集團洗衣機本部僅派去了3名管理干部,6周后,大批高質量的洗衣機走下生產線。而盤活這條“休克魚”的洗衣機本部,卻是2年前被海爾集團并購的“休克魚”紅星電器廠。短短2年時間,在海爾管理模式浸潤下,昔日“休克魚”不僅自己蘇醒,在市場中縱橫馳騁,而且又催醒了另一條“休克魚”。
海爾集團近年的高速成長,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好地把握了吃“休克魚”這一原則。迄今為止,海爾已并購了20家“休克魚”,被收購企業的虧損總額超過5 億元人民幣,但重組之后海爾盤活的資本總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海爾并購“休克魚”, 注入資金、技術,對其組織制度和企業文化進行改造,解決企業發展動力和經營機制問題,變輸血為造血,使被并購企業從假死的“休克魚”變為能夠盈利的“活魚”。海爾這條并購市場的快魚,吃得其所,吃得其法,其激活“休克魚”的成功案例被業界廣泛流傳與學習,也是唯一被搬上哈佛商學院講臺的中國企業并購案例。
企業高速增長的核心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而并購是支撐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方式。約翰·錢伯斯在談到思科公司在新經濟條件下成長規律時說,現代競爭已“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的吃慢的”。民營企業東盛集團借助一連串的收購,激活了一條條“休克魚”,將“白加黑”、“云南白藥”、“蓋天力”等知名品牌攬入旗下,完成了在醫藥領域的布局。如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并購市場瞬息萬變,有競爭就有并購,有并購就有生死輪回。誰能搶先一步獲得信息,搶先一步做出應對,搶先一步主動出擊、重組,誰就能捷足先登,獨占并購商機。
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經濟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將導致行業競爭的加劇和產業結構的急劇調整,大多數行業在10年內都面臨著大規模的整合,不長于并購和整合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被無情淘汰。國際著名的波士頓公司專家預測,中國的并購額將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長,未來有望成為亞洲第三大并購市場。抓住當前產業變遷所創造的并購機遇,通過并購,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占領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在技術、管理以及營銷網絡等方面,獲得企業發展所需養份,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致勝之路。為此,本刊圍繞如何并購“休克魚”,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案例,為企業并購重組提供了9個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