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招財務報表的粉飾
簡介: 財務報告作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主要的載體,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最可*的渠道,然而由部分上市公司操縱的會計游戲從來沒有停止過。通過匯總研究1362家滬深上市公司披露的2005年度財務報告,我們發現并總結了這些“高手”涉嫌財務舞弊和會計操縱的六大新“招數”,分別涵蓋會計估計變更、重大會計差錯、無形資產、資產減值、收入確認、合并報表、長期股權投資、利潤確認八個會計項目。正是借助這些“招數”的掩護,上市公司們虧損、漏稅、權益縮水、資產流失等真相被一一掩蓋。
對倒式虛增 子公司以對倒支付的方式購買資產,虛增公司權益 代表公司:*ST源藥(600656) 曾用名:華源制藥 2004年3月31日,*ST源藥投資參股的公司金寨華源成立。其中*ST源藥出資8萬元,占金寨華源16%的權益;六安振林公司出資42萬元,占84%的權益。到了2004年4月間,安徽省金寨縣政府為了吸引*ST源藥對當地的投資,與金寨華源簽定了《關于馬鬃嶺林場林下地出讓的協議》。協議約定,金寨縣政府將3萬畝林下地以出讓的方式處置給金寨華源,出讓金1.94億元,并通過《縣政府辦公會會議紀要》以財政補貼形式返還1.92億元。根據公開信息估計,金寨華源土地出讓金的繳付很可能采取了與當地國土局對倒支付的方式,即*ST源藥借款2500萬元給金寨華源,金寨華源將該筆資金支付給國土局,國土局收到后再返還金寨華源補貼款2500萬元,此后金寨華源與國土局反復將同一筆資金支付和返還,直至金寨華源賬面體現為已完成繳納1.94億元土地出讓金,也收到了國土局1.92億元財政補貼為止。 也就是說,金寨華源實際上僅支付了2500萬元土地出讓金給當地政府,而得到2300萬元“財政補貼”和馬鬃嶺林場3萬畝林下地的使用權證書,但是金寨華源按照已全額支付了土地出讓金進行會計處理,將1.94億元土地使用權資產價值計入了公司資產,也將1.92億元財政補貼計入了公司資本公積。這樣,*ST源藥達到了通過虛繳土地出讓金,虛增資產約1.9億元的目的。其后的2004年5月,*ST源藥又以4388.65萬元債權(大部分為三年以上長期應收賬款)和550萬元現金,以金寨華源虛增了1.9億元后的總資產為依據,交換六安振林公司所持的金寨華源25.68%的股權。通過這種債權換股權的方式,*ST源藥在金寨華源的股權上升到41.68%,直接導致了其在金寨華源的權益虛增了4000余萬元。 研究員評述 *ST源藥虛增資產的手法雖然頗具“創意”,但是其會計處理卻有悖會計原則。按照《無形資產準則》的要求,外購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依據應根據外購所付出的實際成本。此處*ST源藥實際付出的僅為2500萬元,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原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所以*ST源藥對外購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顯然不正確。此外,其將難以收回的債權置換得到了金寨華源股權,實際上是將基本上已不存在的資產變成了長期股權投資,也顯然有違公平交易的原則。 分合報表 子公司貨物向分銷渠道轉移,虛增收入,以其他股東股權變動為由分合報表,美化財務狀況 代表公司:南方匯通(000920) 南方匯通原以鐵路貨車制造和修理為主,自從2002年巨資投入微硬盤項目后,成為所謂“高科技龍頭”,股價因此扶搖直上,在兩三個月內升幅超過100%。其微硬盤業務在投產后的第一年2003年就確認了2.75億元的銷售收入,到2004年6月,總計確認銷售收入高達7.36億元。然而仔細解讀其財報可以發現,南方匯通負責微硬盤項目生產與銷售的子公司貴州南方匯通世華微硬盤有限公司(簡稱“貴州世華”)同期的應收賬款達到了6.93億元,這意味著大部分的微硬盤銷售收入都停留在應收賬款上,并且從2004年9月起,貴州世華的銷售形勢突然急轉直下,進入停產狀態。 貴州世華的原料采購和微硬盤銷售主要通過在香港注冊的威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香港威星”)進行,2004年上半年通過香港威星采購原料和銷售微硬盤金額分別占貴州世華總采購量的84%和銷售總額的96%,令人疑惑的是,2004年上半年貴州世華確認通過香港威星實現銷售收入4.45億元,但應收香港威星賬款高達4.16億元,而且還預付了香港威星賬款4200余萬元。更奇怪的是,在此巨額應收款未收回情況下,到2005年底,其子公司預付給香港威星的賬款余額又增加至9984萬元。 2004年12月29日,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在美國加州起訴南方匯通系公司和南方匯通的美國聯營機構侵犯其微硬盤方面的專利。南方匯通一面堅稱并無侵權,一面發布合并會計報表范圍變更公告,公告稱,因貴州世華第三大股東將25%的股權托管給第二大股東,造成目前的實際控制人南方匯通失去控制權,從2005年起將不再合并貴州世華的會計報表,改為按權益法核算。到2005年7月南方匯通又發布公告稱,貴州世華將引入新的投資者,預計公司所占貴州世華的權益將下降至20%以下,又將權益法核算改為按成本法核算。 研究員評述 首先,南方匯通的銷售收入確認不能令人信服。根據南方匯通的公開披露信息分析,貴州世華只是一家工廠,由香港威星負責供銷,也就是說,貴州世華應當只收取加工費。但從報表看,貴州世華不僅提供生產資金,還有巨額資金被香港威星長期占用,這是極不正常的。更重要的是,按照《收入準則》規定,銷售收入確認必須具備四個要件,其中一條就是“與商品銷售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004年1—6月間,香港威星不僅占用了貴州世華巨額貨款,還占用了其巨額預付賬款,這足以判斷,與香港威星銷售微硬盤相關的經濟利益流入貴州世華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貴州世華和南方匯通當期根本不應該將香港威星銷售微硬盤的收入進行確認。事實證明,直到2005年末香港威星仍然占用著貴州世華的巨額貨款與預付賬款。因此,南方匯通有把貨物轉移到分銷渠道上、虛構銷售收入之嫌。 那么南方匯通報表分合到底有何動機呢?從公開信息分析,南方匯通在貴州世華的股份雖然比第二大股東多0.01%,但由于管理層對微硬盤的生產和銷售完全外行,根本就不具備對貴州世華真正的控制力,當初并表就不太合理。在收到訴訟、高科技神話破滅后,南方匯通先后以托管協議和新股東進入為借口,從合并報表逐步改為按成本法核算,因為根據規定,按成本法核算法下的投資賬面價值在初始投資后一般不改變。這樣,南方匯通就可以按最初對貴州世華的投資成本額3764萬美元計算自己的權益,避免貴州世華糟糕的財務狀況拖累公司財務指標。 回避計提 依據股權轉讓意向,回避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確保盈利 代表公司:三九醫藥(000999) 三九醫藥的2005年報因為“趙新先被拘”而備受人們關注,而其竟然在控股子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生化”,000403)連續兩年虧損、凈資產為負數的情況下,沒有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三九醫藥持有*ST生化38.11%的股權,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2.06億元,*ST生化近年來經營狀況非常困難,不僅已連續兩年虧損,并且在2005年計提了巨額的減值準備后,凈資產已為-1062萬元,處于退市的邊緣。而三九醫藥稱,自己已與受讓方簽定了協議,擬將所持有的*ST生化38.11%的股權以2.06億元的代價轉讓,只不過截至2005年底該股權轉讓的手續尚未辦理完畢。就是這樣的一個理由,三九醫藥為自己不需計提對*ST生化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找到了借口。 研究員評述 三九醫藥2005年報宣布扭虧,避免了連續兩年虧損而被ST的命運,但是其對*ST生化的股權投資不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的借口實在有點牽強。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準則減值的判定條件,被投資單位當年發生嚴重虧損或被投資單位連續兩年發生虧損,要計提減值準備。這些條件*ST生化均已達到,而在股權轉讓未形成事實之前,*ST生化還是其子公司,三九醫藥就應該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問題是,如果計提,僅憑三九醫藥1.2億元的賬面利潤,還能保證盈利嗎?此外,竟然有買家肯出如此高價去購買*ST生化這樣一家公司的股權同樣令人生疑。 掩蓋差額 先買資產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記入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掩蓋資產被侵吞事實 代表公司:東方寶龍(600988) 2004年,東方寶龍從河北興林車身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河北興林”)購買了汽車模具,根據東方寶龍2004年會計報表的披露,東方寶龍為此支付了5500萬元,2004年財報的審計結果為標準無保留意見。但是東方寶龍僅收到河北興林開具的3100萬元模具發票,并且根據東方寶龍、河北興林、廈門金龍汽車車身有限公司(簡稱“廈門金龍”)三方2005年6月1日簽定的合同,河北興林也只確認東方寶龍支付了3100萬元模具款。顯然東方寶龍購買該模具僅支付了3100萬元,但是賬上卻記了5500萬元的支出,另外2400萬元去了哪里? 在資產被侵吞的事實無法掩蓋的同時,2005年7月,東方寶龍宣布將該模具用于出資參股廈門金龍,作價3100萬元,并將該模具的所謂賬面余額5311.9萬元(已提折舊188.1萬元)與享有廈門金龍權益3100萬元的差額2211.9萬元記入“長期股權投資差額”。 研究員評述 東方寶龍通過會計科目之間的轉換,使流失的2400萬元最終出現在“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科目中。所謂“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就是投資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但東方寶龍當初購買時該資產就只值3100萬元,何來差額一說?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可按不高于10年分攤,這樣的話,東方寶龍就為已被侵吞的2400萬元在賬面上逐漸消失找到了依據?,F在的問題是,那2400萬元到底去了哪里? 內外騰挪 合并難以查證的海外子公司利潤,避免虧損,規避繳稅 代表公司:遠東股份(000681) 遠東股份在2005年報中宣布,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2004年下降了17.24%,但主營業務利潤卻同比上升240.70%。更重要的是,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率達到26.29%,銷售毛利率達到52.57%,較前兩年有驚人的增長。按照年報,遠東股份2005年實現凈利潤466.73萬元,主要來自海外業務,由其控股90%的子公司遠東實業股份(香港)有限公司(簡稱“香港遠東”)當年實現收入370.77萬美元(約2992萬元人民幣),實現利潤303.37萬美元(約2448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不計香港遠東貢獻的約2448萬元凈利潤,遠東股份當年的虧損將超過1000萬元。 另一方面,遠東股份2005年上繳企業所得稅僅為2.31萬元,較前兩年大幅下降。公司的審計機構稱,因為遠東股份無法判斷其海外子公司香港遠東利潤是否來源于香港,故相關所得稅未予計提,如果該利潤來源于香港,將計提所得稅530,896.00美元(約428萬元人民幣)。 研究員評述 遠東股份主業是服裝經營生產,而且完全是出口代加工,缺乏自己的品牌戰略,遠東股份2004年虧損2826萬元,如果2005年繼續虧損的話,就會被ST處理。令人驚奇的是,在服裝制造業銷售毛利率整體下滑的2005年,遠東股份竟實現了毛利率52.57%,其海外子公司香港遠東的凈利潤率更高達82%。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所得稅征稅對象是企業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但是對于與中國締結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國家,按所在國(地區)稅法規定及政府規定獲得的所得稅減免稅,由納稅人提供有關證明,經稅務機關審核后,視同已經繳納所得稅進行抵扣。無論是按照遠東股份12%,還是其下屬子公司7.5%、17.5%和33%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466.73萬元的凈利潤都不是2.31萬元所得稅能夠對應的。遠東股份對沒有計提海外子公司所得稅的解釋牽強,如果連子公司利潤來源于何處和已繳所得稅的依據都無法提供,該子公司的利潤還應該被合并確認嗎? 偷換財務概念 以“重大會計差錯”取代“會計估計變更”,調節盈虧 代表公司:德豪潤達(002005) 2006年4月25日,德豪潤達公布年報,報表顯示,公司2005年度實現凈利潤613萬元。但是,這一數字可能并不真實,因為公司有一筆高達1262萬元的費用并沒有計入當年損益,而是作為“重大會計差錯”轉入了2004年度。 這筆有爭議的費用和德豪潤達的“榨汁機產品召回”事件有關。2005年3月11日,德豪潤達的客戶Applica公司宣布召回其在美國市場銷售的50萬臺榨汁機,這些產品由德豪潤達生產,并由Applica公司于2003年12月—2005年1月期間在美國銷售,需由德豪潤達承擔賠償責任。召回事件發生在德豪潤達2004年報披露之前,德豪潤達報表因此產生了預計損失1000萬元,并計入2004年度損益。但一年以后,德豪潤達實際發生和Applica公司要求德豪潤達額外承擔的相關費用增加到了2262萬元,比德豪潤達2004年報中的預計損失1000萬元多出1262萬元。這1262萬元應該計入2004年度還是2005年度的損益?德豪潤達將估計損失的差額1262萬元作為“重大會計差錯”對2004年期末的財報進行了追溯調整,于是其2004年度凈利潤由原4603萬元相應調減為3341萬元。 研究員評述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差錯是指在會計核算時,由于計量、確認、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包括會計估計錯誤。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期初留存收益以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而會計估計則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變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或后來的發展可能不得不對估計進行修訂。對會計估計進行修訂并不表明原來的估計方法有問題或不適當,只表明會計估計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實際情況,在目前已經失去了繼續沿用的依據。會計估計變更不調整以前年度會計報表,也不需要計算會計估計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顯然,上述德豪潤達所認為的“重大會計差錯”本應該是“會計估計變更”,因為當時并不是因為會計估計錯誤而少計費用,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情的發展,不得不對之前的估計進行修訂。所以德豪潤達不應進行前期追溯調整,而應在當期確認,即把多承擔的1262萬元費用計入2005年度。不過如果這么做的話,在不考慮所得稅的因素下,德豪潤達2005年度將由盈利613萬元變為虧損649萬元,也將成為首家虧損的中小板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