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緒論
進入90年代以來,經濟信息化和信息革命正伴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與完善而發展,從以物質和能源為基礎的工業經濟轉變為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信息經濟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1997年初,在瑞士召開的第27屆世界經濟論壇將 "建設網絡社會"確定為會議的中心議題。會議認為,"1997年將是世界信息數字化革命最關鍵的一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經濟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數碼化革命中不存在時空界限,建立網絡社會將成為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
據國外有關專家預測,到2000年,全球將有1億臺電腦與1000萬個網絡相聯,Internet的用戶將從目前的6000萬上升到5億。另據IBM公司1996年6月的報告預測,到那時,通過Internet/Intranet"虛擬市場"簽署的合同金額,將由1995年的4億美元上升到1萬億美元!美國物理學家拉里· 斯馬爾就此指出,"這種相互連結的網絡把距離和時間基本上縮小為零,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科學家都坐在一間屋子里。這對傳統的科學方式形成一種很大的沖擊,……由于這場革命將打破社會和地理的壁壘,因此,它將大大提高生產率"?,F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對起源于美國且與計算機系統工程學互相關聯的工業工程學 (IE)產生了重大影響。作者注意到信息革命及網絡的發展對IE進一步發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對我國工業企業在推廣IE的發展進程中,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的管理模式及IE發展戰略導向,提出幾點個人的淺見。
二、網絡技術應用于IE的發展過程
應當強調的是,由于與Taylor等人共同倡導科學管理的IE工程師們大多來自機械制造與冶金工程專業,而這些領域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又受到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和信息經濟學發展所帶來的極為深遠的影響,使IE在信息革命中受益極大。在"計算機就是網絡"的潮流引導下,IE也正在走向網絡時代。
從Joseph Harrington博士1974年提出的CIMS功能集成原理圖可以充分看出現代網絡技術對IE的影響與作用。
原理圖的第1版反映了Taylor傳統的基于勞動分工的IE原理,其中只是以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新的輔助管理工具。這與當時網絡技術的發展尚不成熟有很大關系。
1985 年出版的第2版開始強調必須重視"企業集成"的思想。即進入信息經濟時代后,CIMS集成的注意點必須從單一的制造工廠擴大到整個制造企業,并打碎在"設計"和"制造"這兩個活動之間的傳統壁壘。但圖中對于企業與其客戶、供應商之間的聯系,以及企業在推廣CIMS之前如何簡化生產經營過程等問題的重要性, 未能作出清晰明了的表示。它著重于企業內部的自動化與集成,但未能同時提示和強調企業外部的信息系統集成。這反映了當時系統集成思想和網絡技術發展水平的局限性。
而1992~1994年出版的第3版就有了根本性的進步,如圖1所示。圖中強調了企業系統集成應從制造業企業內部擴展到制造業企業內、外兩個范圍。圖的層次也由第2版的4層增至6層,所強調的核心修改為"用戶及用戶需求"。這一改動充分體現了以用戶為核心的思想,即以市場為驅動、以效益為目標的概念。此外,還開始強調了"虛擬公司"和"虛擬企業"的概念。
在第3層中,強調了采用分布式和聯網的計算機工具(包括那些支持網絡化及并行工程技術的應用軟件系統)的重要性。第4層中,在貫穿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從市場到工程設計、制造直至售后服務)的關鍵過程和實踐活動上,強調了必須從繁瑣低效的傳統結構,轉到精良生產、敏捷制造方式,即轉向更靈活的Agile CIMS體系結構上來。在第6層,提出了必須把外部環境因素(如客戶、競爭對手、供應商等)集成進來,同時強調要建立強大的全局性制造業信息基礎結構(即 Internet/Intranet網絡),在考慮用戶、資源及企業管理制度時,必須擴展到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礎結構(Infrastructure)的范疇。
第3版圓輪圖比第2版雖沒有根本性變化,但它卻是Internet/Intranet網絡即將在IE中取得廣泛成就和決定性突破的預示。它匯總了當今世界范圍內CIMS企業系統集成的實踐經驗,集中體現了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主流思想,即組織、集成自己企業的信息資源,并投資于這一資源,在完全嶄新的水平上盡量滿足用戶需求,使企業壯大和進步。這就是CIMS集成思想的新發展。而這一發展,恰好與近年來國際上科技界和產業界所強調的信息經濟時代全球信息基礎設施(GII)和信息資源設施相統一的戰略方向吻合。
IE 所應用的目標是將資本、人(包括知識和技能)、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要素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與配置,而在這一過程中, Internet/Intranet的目的恰好是要使獨立于操作系統平臺的企業員工充分共享企業信息和應用信息資源。尤其是Intranet,它并不一定要求每個應用者都在全球交互網上運用網絡,而主要在企業內部,甚至在一個局域網上運行,這樣,由于Intranet與Internet之間有"防火墻", Intranet可通過Internet自然向外延伸,既可充分利用Internet把各種內部專業網絡聯接起來,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協調地工作,并擴展面向客戶與市場的業務,又充分保證企業網絡與信息安全,集中體現了現代化企業發展的主流思想。
三、Internet/Intranet在IE中的作用與實效
對現代企業IE發展而言,由于網絡的迅速發展,使IE和CIMS不僅僅局限于一種工作方法,同時也把全新的思維方式、觀念、組織工作方法和新的激勵員工積極性的手段通過一種全新的傳遞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加以變革。其原因在于,在Internet/Intranet網絡普及前,IE的應用和CIMS的功能顯然要在設計完成之后,才能按CIMS的順序完成和發揮。網絡技術的發展完全摒棄了傳統的一環扣一環的集成方式。
以汽車制造業為例。過去,CIMS的修改需從設計開始,其程序仍是工藝—計劃—生產—控制—采購—裝配,而Internet/Intranet則可以實現" 一桿子插到底"的目的。即所有的變動可以同時通知集成制造甚至市場銷售的每一個環節,當說明采取什么措施后,各部門可同時作出反應。這樣,新車型的誕生速度將大大加快,這對企業的市場戰略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整個企業工作協調統一和標準化地運行,大幅度地促進IE的進步和企業發展。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工業工程領域中,Windows系列、NT或者Netware等操作系統的應用日益廣泛,像Lotus Notes、Exchange等各種版本的信息傳播、管理工具和系統軟件越來越多,迫切需要更容易使用和管理、操作更簡便的企業電腦網絡的新主干應用系統來發揮作用。因此,Web Browser/Server和Java的發展使人們感覺到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輕松地尋找資料、分享信息和發送E-mail。員工可通過公司的 Intranet,將本部門的運營數據、E-mail和資料有條理地儲存在網址上,同公司的員工即使不知道如何使用檔案管理程序或數據庫系統,也可以在瀏覽器上閱讀或下載資料,并通過公司的"防火墻"還可連接到Internet上,以便吸引對本公司產品感興趣的客戶。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Internet/Intranet網絡投資小而效益高。它最突出的優點之一是節省費用,僅打印文件一項就十分可觀,既可大大節省信息傳輸的成本,又可大幅度提高信息傳輸的效率,且公司的規模越大,受益也越大。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曾做過統計,該公司1993年打印文件的費用高達24萬美元, 而一個規模達3000名雇員的公司,其Internet/Intranet的成本僅為8萬美元,因此,不到半年就可將建 Internet/Intranet的投資收回。另外,員工即使分居世界各地,也可通過Internet聯入公司的Intranet,從而輸入或獲取公司最新的信息。這完全符合信息經濟時代下,跨國企業(集團)的LAF和Just-in-Time原則的要求。
正是因為Internet/Intranet實現了信息置于IE中,為企業所用,因此,這一網絡技術正迅速在國際上推廣。在IE和 Internet/Intranet最發達的美國,截止到1996年9月,已有26%的企業建立了自己的Internet/Intranet,16%正在建設之中,24%在評估方案,觀望者的比例已下降到34%。
專攻WWW的Netscape公司在一年之內擴大了3倍,這樣的速度充分證明了網絡技術的重要性。1996年第3季度,Netscape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1億美元,凈收益為770萬美元。據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在美國《財富》雜志上上榜的1000家大型企業都與Netscape公司的Intranet相連通。許多公司的專家認為,連通 Internet/Intranet的一大益處,就是大大加快了對與本公司相關的新產品、新專利的了解及新技術的公開、公布和公知的速度,有助于實現產品的"生命周期法"(Life-Cycle Approach)管理。這一觀點可以說是IE與Internet/Intranet相結合的又一例證。
當然,Intranet也有它的限制。如信息系統與網絡安全問題,以及HTTP與HTML越來越不能應付新的應用程序的需要,亟待擴展和完善的問題。另外, 很多公司內部使用的程序(特別是以前開發的程序),并不能在Internet上運行,因此,不得不考慮資源及數據轉換等問題。最近,有關公司提出了基于 Java計算的企業信息技術結構NCA(Network Computing Architecture),并在美國等國家的制造業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瀏覽程序可以使Java小程序在Windows或其它系統的傳統客戶機上運行,并用"編寫一次/到處運行"的能力獲得"高生產率語言"帶來的好處,而且在其應用上已不需受制于幾家大公司的軟件了。
還應當看到,在網絡經濟時代到來之際,"以經營過程為中心,以關心和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用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網絡技術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實現企業在速度、質量、效率等方面的經營性能的巨大提高"的理念,已不局限于企業界,IE在網絡時代的進步,也正由 Industrial Engingeering向綜合了新的網絡技術與管理思想、方法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方式轉化,它的實施和應用帶來的巨大而明顯的效益,已不僅在企業界獲得成功,目前已推廣至醫院、實驗室、科研院(所)甚至學校。在Apple、IBM等許多公司公布的下一代集成方案中,對"現代敏捷企業"的網絡集成設計采用了圓輪圖的方式,這充分說明,現代網絡公司已經開始將經濟網絡對企業構成的影響用之于工業企業系統設計方案之中。同時,我們有理由認為,伴隨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21世紀的IE將走向多媒體網絡化,并將由此引起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深層次變革,未來企業的IE結構將由以往的直線式、矩陣式向圓輪式方向轉化。
四、應得的啟示與國內企業的IE戰略
近年來,網絡技術已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六大重點技術群之一(另五項為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俄羅斯著名經濟專家康特拉梯耶夫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當一項重要專業技術滲透并服務于整個經濟與社會,而不僅僅局限于自身或某一個領域內發展時,一種經濟發展的長期增長常常于這種滲透與服務之中產生。"國外經濟學者根據這一增長模型,經過大量分析后認為,由于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超常規快速發展,正在引導人類社會進入新的一輪" 康特拉梯耶夫循環",網絡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高新技術競爭和產業領域制高點的核心。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信息浪潮正在使工業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與機遇。然而,我國許多企業仍把自己看成是"大洋中的定期渡船",尚未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在跨世紀的激烈競爭中,市場將成為更殘酷的戰場,如果適應不了網絡經濟時代的市場發展變化,勢必被淘汰出局。
90年代已經是全球網絡的時代, Internet/Intranet的發展已經為我們預示出新世紀全球工業革命發展方向的軌跡。據不完全統計,1996年國內PC機的銷量創下180萬臺的劃時代記錄,比1995年增長56%;全國計算機裝機量從1990年的50萬臺增長到1996年底的530多萬臺;以不同形式聯網的計算機從1995年的120萬臺增長到1996年底的243.8萬臺,聯網率從1995年的36.4%達到46%,這一比例已相當不低。1997年1月中旬,國內 Internet用戶突破10萬。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金"字系列工程的開展,這一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當前,我們尤其要強調企業在推廣網絡與CIMS的建設中推動IE,否則,為網絡而網絡,為CIMS而CIMS,把技術與管理二者割裂開來,勢必事倍而功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是在國家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開展并取得很大成就的。我國的平均勞動生產率仍不足世界先進水平的5%, 而物耗率達60%,比發達國家的水平高出近一倍。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講,在全球可利用的材料和能源正迅速減少的環境下,資源開發的重點要轉向信息。因此,國內工業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要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應強化IE和網絡建設方面的"一把手"意識,只有各級領導都從"興國之道"的戰略高度重視 IE和網絡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IE的戰略地位問題。
任何產業和技術的競爭最后都是人才的競爭,這正是被無數學科和產業發展歷史證明的不爭之實。在全球信息化發展的浪潮中,這一表現更為透徹。目前,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實力正在迅速超過傳統的物質資本密集型產業。信息化以其自身的高新知識與技術密集性、戰略性、高增長性、綜合性和新興性特征,更加依賴于人的創造思維、熟練技能?途梅治瞿芰 ?。高虚嗆簣D撲慊緙際醯姆⒄共壞揮?也不會)削弱人的知識和技能在IE和相關生產中的地位,反而進一步加強和依賴于這種作用。近年來,國外許多大型企業為適應信息經濟時代的市場要求,在生產中大量應用網絡技術的同時,還注重將其逐步融入、實施到IE之中。一些新的職務、職業也應運而生,如CIO (Chief of Information Officer,企業信息主管)制度、高級數據經理(SBM)制度等。國外企業也注意為信息部門和高級信息職員創造發揮作用的條件,以全面推進企業的信息化戰略。我國的大中型國有企業也應當在IE推廣過程中逐步建立自身的CIO體制,為面向21世紀網絡時代的企業發展建立良好的企業信息人才(尤其是高、中級人才)的儲備機制。
五、結束語
網絡技術對工業產業管理發展的影響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工業工程作為研究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的工程技術,在發達國家已成功地應用了整整一個世紀,它在日本、德國的經濟復蘇與"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鑒于此,在經濟信息化進程中,應用IE和推廣BPR必將在我國制造業企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也將推進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兩個轉變"的實施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