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集團訴訟對雇主公平嗎
近日,由北京大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和美國律師協會全球法治項目部中國項目辦公室共同主辦的有關“就業歧視與集團訴訟”的專業講座在北京大學法學院舉辦。講座邀請了長期致力于美國公民權利和就業訴訟實踐的約瑟夫。M.塞勒斯律師作為主講人。
塞勒斯律師兩度被評為華盛頓特區最佳律師之一,曾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以及喬治敦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并曾擔任克林頓改選小組顧問。他現在是“科恩、米爾斯坦、霍斯弗爾德和托爾律師事務所”(Cohen,Milstein,Hausfeld&Toll)的合伙人,負責全國性的公民權利和就業訴訟實踐,代理個人和群體進行公民權利和就業訴訟,是典型的“公益律師”的代表。而他目前最令人關注的身份,是作為全美歷史上最大的集團訴訟案———200萬名女職工訴沃爾瑪性別歧視案的律師團成員。他代理全公司女雇員提出訴訟,狀告沃爾瑪在薪金、升值和培訓機會上歧視婦女。
2004年,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裁定,由于沃爾瑪內部確實普遍存在歧視現象。這意味著沃爾瑪自1998年以來在全球的160萬女雇員(包括前雇員)都可以成為此案的原告。沃爾瑪集團隨后向舊金山聯邦上訴法院提起上訴,對原告以集團訴訟方式提起訴訟提出異議。聯邦上訴法院在今年初裁定,給予控告沃爾瑪性別歧視的原告人集體訴訟權利,并同意增加原告人數,涉及的原告數量可能增至200萬人。沃爾瑪遂再次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目前是否最終裁定可以以集團訴訟形式起訴,裁定尚未做出。一旦最高法院同意原告進行集團訴訟,這將是全美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團訴訟,也必將極大的影響美國勞工和就業歧視的司法進程。
對于此案,塞勒斯深感肩上的壓力:“現在的力量對比是懸殊的,將近200萬人的原告只有八九個代理律師,而沃爾瑪有三四十個律師”,但同時他也表現出相當的信心:“我們已作好隨時迎接訴訟的準備,只要最高法院認可了集團訴訟,我們將一直堅持下去?!?
集團訴訟對雇主公平嗎
在整個案件開始后,沃爾瑪針對原告的抗辯并不是訴稱其并沒有歧視女性的行為,而是認為提起集團訴訟有失公允,認為全美上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以及女職工不同的個體狀況均有差異,應該將案件分割,以個體實施訴訟。這樣一來,必然導致女職工的個體懼怕失去工作或擔心自己力量的弱小而大大減少訴訟的數量,沃爾瑪的損失也將大大降低。
集團訴訟制度建立之初的確是為了權衡原告與被告力量上的不對等,譬如我國目前探討熱烈的證券集團訴訟。但在就業領域,由于原告個體之間的差異,一方面原告的舉證增加難度;另一方面,由于“一刀切”的判決,可能使雇主面對龐大的賠償費用,這對雇主是否公平?都是實踐操作中的重要問題。
本案中,針對沃爾瑪提出的分割訴訟的要求,原告律師團相應地重點搜集了沃爾瑪對女性歧視的普遍性證據。例如人事資料記錄的不公正薪酬、升值、培訓機會,以及企業培訓計劃中顯示的對女性領導能力的不公正評價,甚至企業領導會議多選在脫衣舞飯店的證據中顯示的對女性輕視和敵意的企業文化,證明沃爾瑪存在的對女性的不公正待遇是普遍性的,為其提起集團訴訟的訴求奠定了基礎。
原告如何參加訴訟
牽涉到160萬到200萬女員工的龐大原告群體,無疑是本案受到巨大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有原告如何參與到訴訟?6名代表人是否能夠起到代表作用?眾多的原告如何協調其利益?塞勒斯律師介紹,美國的集團訴訟分為“opt-in“(申請參與)以及”opt-out“(自動參與)形式,本案為典型的”opt-out“形式。在原告律師團的組織下,最先提起訴訟的幾名原告成為訴訟代表人,向法院提出代表所有女員工的訴訟,一旦法院確定此案可以提起集團訴訟,則所有沃爾瑪女員工自動成為原告范圍,如不同意者可聲明不參與訴訟或表示抗議。
這種將相關當事人自動劃入原告范圍的起訴標準,顯然更有利于原告弱勢方集結更廣泛的力量,進一步體現了此類訴訟對雙方力量的平衡。
雇主承擔訴訟費用
訴訟費用無疑是大多數處于弱勢地位的雇員起訴雇主的最大顧慮之一。與我國司法實踐中多將此類訴訟訴諸法律援助不同,美國規定此類訴訟如原告勝訴,自然由被告雇主承擔訴訟費用;如原告敗訴,也無需承擔訴訟費用,除非此訴訟根本不應提起,而通常根本不應提起的情況也不會進入正式的訴訟程序,這就大大減輕了原告的負擔,鼓勵更多的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普通員工提起訴訟。
就業歧視訴訟的方向
記者就本案對中國的借鑒意義采訪了相關專家學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長葉靜漪女士認為,集團訴訟形式是就業歧視類案件的合理形式,便于集合更多的在就業過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弱勢群體的力量,對我國正在進行全民征集反就業歧視法的意見,這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與本案涉及全球最大的私人企業不同,中國勞動力市場存在的更多的就業歧視、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更多的,是散見于各類規模較小的企業的歧視行為。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研究部主任李瑩女士介紹,目前該中心正在建設“中國婦女權益公益訴訟網絡”,計劃形成區域性、規?;牧α?,針對性騷擾、退休同齡、同工同酬、晉職機會、農村婦女土地權等,進行類型化、區域化的集團訴訟,以期形成結合中國國情的反性別歧視、就業歧視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