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科學”還是要“藝術”?
管理是現代企業的一把“利刃“
什么是管理?面對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許眾多的人不屑一顧。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管理到底是什么,許多人并不能夠完整的把它說出來,哪怕是一些身處管理其中的一些所謂的管理人員。而要說清楚管理到底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那就更不是顯而易見的了。
管理,我們可以把它簡單化,也可以把它復雜化,關鍵是如何去理解和實施管理。由于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地位顯現的舉足輕重,將管理運用好了,則會成為企業管理的一把利刃。管理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物的管理,如物資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等;另一是對人的管理。人是經濟活動中最積極最生動的因素,即使是對物的管理,也離不開對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個管理都搞好了,即“以人為本”的管理形式。如果說現代企業的競爭是管理上的競爭,那么管理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
在注重科學性的原則下必須注重藝術性,而人和人性是世間最復雜的事情。完全相同的人根本就沒有,每個人更多的是心理、心智、心靈、精神、情感、思維、氣質、性格、喜惡及追求的差異,這就需要藝術性的經營和管理帶來的因人制宜,隨機應變。經營管理的眾多元素,隨時可能形成變化無窮的排列組合和永遠變化的動態系統。
而在現實生活中,事實證明管理是復雜的,有時感覺是生搬硬套的,有時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而有時又是天馬行空的。而對于管理是更多的去講科學性還是去談論藝術化不免有點牽強附會,但我們在現實中還是想方設法象同兩位對決的“武林高手”誓要比出一個高低,爭出個勝負來,那就需要從管理的深層次狀態的另一種探討空間了。
管理的科學與藝術之“爭”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是真理。但是,如果用最直接、最快捷的思維方式來對待關于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的問題,或許會適得其反。站在更多觀點立場上的人員和派系則認為關于企業管理的科學與藝術是并不矛盾也不相互排斥的一對概念。管理既需要科學,也需要藝術,科學的管理就會成為藝術家式的管理。
許多經濟學家已經對于管理的科學和藝術持有: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的觀點。但目前在業界仍然在對于管理是講科學還是要藝術的問題上在進行著沒完沒了的爭論。所以,就會有許多人士在管理的藝術性上常會過分強調管理的藝術性,從而否認管理的科學性;認為管理藝術是少數人天生具有的,大多數人只能天生地處于被管理、被領導的地位。
管理的理論應注重科學性,管理的實踐則應注重藝術性;企業基層的日常管理應強調科學性(程序化),而高層的決策管理應注重藝術性(非程序化);程序化的科學管理是對非程序化的藝術管理的一種約束,重在對其約束度的把握;管理的藝術性比科學性更為高超,更為復雜。
科學性是經營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礎。它注重自然規律,客觀數據,分析結論,程序化、規范、規則、理性體驗,同一性和經驗運用??茖W性是一種行為的嚴謹,帶來平衡和穩定,如同人的骨架和軀干的作用。藝術性則是經營管理變化創新的靈魂,它注重的是靈活應變、逆向思維、創造創新、情感認知、審美感悟。藝術性是一種思維的升華,帶來活躍與發展,如同流動的思想、神韻和血液。
管理的科學性是管理藝術性的前提與基礎。要將管理工作做好,尤其是將現代企業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須承認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績效考評制度與激勵制度?,F實中,人們可以發現,一個企業管理得好,肯定是因為有一套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與激勵制度。
“藝術”的魅力在于能抓住時機,做別人想不到的事,做別人拿不準、沒膽量做的事;而“科學”的力量在于其系統性和完整性,能指導其戰略決策, 以達成長遠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茖W側重于研究總結共性,而藝術則強調個性和個人發揮。
因此,有專家結論說“沒有管理藝術的管理科學是危險是無用的,而沒有管理科學和管理藝術則只是夢想?!?BR>
國際與國內企業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論戰
如果說科學化的管理為工業化的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的話,藝術化的管理則促進了現代商業社會的發展,一個又一個創造性的管理概念正在把人們帶向新的世紀。 “工業時代”“一窩蜂”式的模仿,經驗型的管理已經不適合今天變化無常的信息商業社會。傳統的市場已經份額飽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越來越打破陳規,五光十色的現代經營招式,將商業市場演繹得更象個變幻莫測的戰場,閃耀著管理大師們藝術般的創新智慧。
現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務是應付變化。變化是推進事物進步的動力,只有那些先于變化并創造變化的企業才能贏得成功?,F在,企業的生存方式在發生巨變,從自然生存到適應生存到學習生存甚至設計生存,本身就是極其藝術化的演進過程。創新才能求存,有棋高一籌的創新謀略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適應生存和學習生存的初級階段,科學性很重要;而在設計生存的高級階段,則藝術性顯得更重要。
管理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科學”的比重已經很大,約占80%,而“藝術”的比重很小,約占20%。這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斷探索、修正、總結而形成的一套體系,當然這里的“科學”和“藝術”都是廣義的。因為科學可以量化和復制,而藝術不可以量化和復制,所以管理成為一個規范的、可以推廣的理論和實務,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在中國,由于市場經濟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實務。所以,從總體來說,藝術的比重仍然很大,約占80%,而科學的比重很小,約占20%,當然具體到某個企業,其比重可能千差萬別。這種國情造就了一大批“藝術性”很強的企業家和策劃大師, 也創造了不少奇跡和令人羨慕的業績。
在現代環境中,經營和管理的界限有時會變得非常模糊。從管理經營(對經營進行的管理)向經營管理(將管理作為一種經營)的發展,證明了管理理念的升華必將創造一批超級經營“大師”。
當然很多人會認為今天的中國市場還處在不規范運作的狀態,所以只能用不規范的方法去應付,去操作,“亂中取勝”。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家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暫時現象,是過渡時期。少則5年,多則10年,中國市場一定會走向規范。因此,中國迫切需要一大批“職業經理人”的出現,盡快補上科學的管理這一課, 用現代管理科學的理念、方法、工具來裝備自己。管理的藝術則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創新是一種變夢想為可能的藝術。
如何用管理藝術演繹科學管理?
現代企業管理的藝術性是管理的科學性的補充與提高,在承認管理的科學性的前提下,講管理的藝術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管理制度是經營者與職工之間的一些契約,而這些契約不可能是完備的。
許多的企業過分強調管理的藝術性,由于管理的藝術性更多的摻雜了決策者和管理者個人的隨意性和感情色彩,所以造成了管理的不科學:由于科學的比重很小,企業的命運常常是由決策者一人控制,“人治”大于“法治”,“藝術性”和隨機性過強,企業的大起大落很難避免。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沒有規范的、深入細致的市場調查體系,用戶分析理論和方法,憑感覺、拍腦袋做決策的情況比較多,導致風險高、成功率低。管理也沒有與國際慣例接軌,過分強調中國國情,管理與運作不規范,即使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很多年,也無法積累科學的管理經驗,總結出科學的道理,更談不上學習性企業。
因此,必須用管理的藝術性打造出管理的科學:
1、完善管理制度的科學與藝術性;由于對管理“度”的把握是不精確的、概念模糊,造成了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備的,在制度不完備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藝術。而管理制度包括的內容很廣,如決策制度、組織制度、績效考評制度、協調制度、激勵約束制度等,但最關鍵的兩個方面是績效考評制度和激勵制度(激勵約束制度)??梢赃@樣說,管理藝術是對管理制度的補充,在管理制度規定到的地方,是不能以假管理藝術之名違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訂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藝術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沒有規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創新與靈感即藝術的補充與確定的。
2、對人的管理,實現有效的激勵機制。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根據工作過程或結果對人進行獎懲,在交易過程中對人進行約束和監督,而績效考評是激勵的基礎,沒有績效激勵將是沒有依據沒有目標沒有效果;激勵是績效的目的,如果僅是停留在考評層次上而沒有激勵措施,就是資源內耗??冃菫榱思?,激勵是為了促進人努力工作、開拓創新,創造利潤??梢哉f,一個企業只要績效考評制度與激勵制度科學,管理也基本上是科學的。但同時管理的科學性有不能完全代表管理的平衡性,管理科學的同時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性。
3、因勢利導,理清管理的階段、層面與導向;
(1)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級知識分子為主的企業、強調創新的企業,要更多采用民主管理。
(2)上級管理人員要善于授權下一級管理人員,不要事必親躬,不越級管理。管理要在于各級管理者之間有制度化的權利與責任,管理越科學,這種權利與責任劃分就越細致,也就會越發體現出管理的藝術性。
(4)要持之以恒地對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知道達到成功的方法。
(5)有明確的升遷制度,讓較高層的管理者都有以下各層級工作的具體經驗,避免越級提拔,避免以“英明領導”的管理代替制度管理;
(6)描繪出未來美好的愿景,那是一種用物質與文化鋪就的未來之路,即需要管理的科學性,也需要用藝術家的氣質去維系。
4、使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達到完美統一;由于科學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所以可以達成共識,有推廣價值,而藝術則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所以很難推廣,要達到同漲同消,共存共榮的效果,就需要共同的進行有價值的推廣。
只有正確處理好管理中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才能象一個父親對待兩個兒子一樣,盡最大的可能將一碗水端平,不至于厚此薄彼,科學與藝術相對于管理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是缺一不可的,不能拋開一種談另一種,或是單方面否定一方對于管理所起的價值,也只有持有這種辯證的觀點,也才會使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這樣以來,企業家的人格魅力、聰明才智、創新精神才得以有發揮的土壤。如果承認了管理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達到兩都的完美衡量和統一,就必然會使企業管理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也就不再會使形而上學的去長久的論戰管理究竟是要講科學還是要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