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經銷商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電動車行業的迅猛發展,電動車經銷商自然是功不可沒,但是隨著電動車廠家的大規模崛起,電動車經銷商卻未見大規模崛起。很多經銷商還陷入了發展瓶頸,不知如何突破發展瓶頸,不知如何面對電動車市場的變化,甚至對如何正確有效地規劃未來也心存疑慮。為此我們采訪了遠卓品牌機構策劃總監謝付亮先生。謝付亮先生是我國著名品牌專家,電動車品牌理論權威和實戰專家,被廣泛譽為“中國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第一人”,系統提出了中國電動車行業第一套完整的品牌塑造模式:“PCMT”模式,并在咨詢實踐中成功應用。
記者:電動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整車廠家和經銷商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在發展的同時,很多經銷商漸漸都遭遇了瓶頸,您怎樣理解電動車經銷商的發展瓶頸問題?
謝:盡管電動車行業發展很快,但是電動車行業的品牌集中度很低,缺乏全國性的強勢品牌。電動車行業還遠遠沒有達到本世紀初家電業的發展水準,打比方來說,買冰箱,當時大部分消費者能夠立即想起海爾,買空調,當時大部分消費者能夠立即想起格力,買彩電,當時大部分消費者能夠立即想起長虹,但是,現在還沒有哪個品牌的電動車到達這樣的水準。
可以說,目前大多數電動車企業還是中小企業,行業整體上有規模,企業個體上還與規模很有距離。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產生大的電動車經銷商,中型經銷商也是少見,大多數電動車經銷商都是小企業,甚至還存在大量的經銷個體戶。但是,經銷商的成長,同樣遵循著市場規律,同樣需要發展壯大。小經銷商要成為中型經銷商,中型經銷商要成為大型經銷商,大型經銷商則需要謀求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這種跨越式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日積月累”,但是積累到了一定階段之后,經銷商不超越原先的做法,找不到合適的運作策略,就會在原地“蕩秋千”,“打轉轉”,很難突破現狀。這就是所謂的經銷商發展“瓶頸”?!捌款i”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資金瓶頸、人才瓶頸、行業瓶頸、品牌瓶頸、模式瓶頸等等。經銷商要“破頸”,要發展,每種瓶頸最終都必須破,否則,經銷商難有實質性的跨越。
記者:電動車經銷商的瓶頸這么多,您認為“破頸”的關鍵是什么?
謝:“破頸”實質上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找到關鍵的“結”,隨后才能逐步將瓶頸“各個擊破”?!捌放破款i”是電動車經銷商發展瓶頸中最關鍵的瓶頸,解開這個“結”,其它瓶頸的突破就可以“迎刃而解”。打個比方來說,品牌瓶頸好比是火車頭,其它瓶頸好比是列車車廂,火車頭啟動了,后面的車廂自然會一個接一個的動起來,最終整列火車都能動起來。
記者:您提到電動車經銷商大多是中小企業,而且“小企業”所占比例更大,那么,對于“小企業”來說,他們適合做品牌嗎?
謝:做品牌,不是大企業的專利。市場經濟中的大企業正是注重品牌建設才逐步長成參天大樹的。而且,事物的大小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大”,也沒有絕對的“小”。電動車經銷商也不例外,其規模大小也是相對的。
比如,對于一般的城市來說,銷售額1000萬的電動車經銷商在這個城市可以算是大企業了,但是相對于中國市場來說,銷售額1000萬元的電動車經銷商只能算是一個小企業。也就是說,電動車經銷商的規模需要結合具體的地理環境來看待。
因此說,小的電動車經銷商同樣適合做品牌,但要努力找到合適的品牌運作策略。電動車經銷商多年的辛苦經營,發展到一定規模不容易,是輸不起的,一定要保障品牌運作過程的穩健性,不能弄得個“東吳招親——賠了夫人又折兵”。
值得注意的是,從發展的眼光來看,沒有強勢品牌支撐的“市場”必然缺乏穩定性,也就是說,品牌是電動車經銷商生存與發展最有力的保障。這里的品牌既包括電動車整車品牌,也包括電動車經銷商自己的品牌,而且從廣義上來說,還應該包括電動車配件品牌。
記者:的確如此。電動車經銷商輸不起,也不能輸。這種心態也是導致電動車經銷商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裹足不前的原因。但是,品牌塑造畢竟是有風險的,您認為怎樣才能保障品牌運作的穩健性呢?
謝付亮:要保障品牌運作的穩健性,其核心是保證品牌運作的超低成本,即,要通過超低成本的運作策略來塑造強勢品牌。具體來說,包括包括四個方面。
其一,領悟“一分錢做品牌”的品牌運作理念?!耙环皱X做品牌”是比喻,主要是要表明,只要找到適合企業的品牌策略,電動車經銷商就能夠以超低成本來塑造強勢品牌,甚至不需額外花錢也可以逐步塑造品牌。換句話說,經銷商必須跳出品牌是“奢侈品”的誤區,跳出沒有大錢做廣告就不能做品牌的誤區。
其二,明確做品牌,究竟要先做什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但是,很多企業都沒有認清這個基本問題。舉個例子,有個電動車廠家上門來找我談合作,張口閉口都是廣告怎么做,基本色怎么確定,宣傳單頁怎么設計,甚至第一次應該印刷多少張。更為嚴峻的是,我們根據上門拜訪和電話咨詢的電動車相關企業,粗略統計了一下,八成以上的企業不知道做品牌究竟應該先從哪里“下手”。
實際上,做品牌就像我們建造房屋一樣,要先做建筑規劃,然后是結構設計,以及選用怎樣的室內裝潢材料等等。如果一開始就考慮瓷磚用哪一個品牌,水泥就選擇哪個廠家,這顯然會“亂了套”的?!熬V舉”才能“目張”,沒有正確的品牌戰略規劃,就等于沒有“綱”,后面的視覺形象設計就是無“綱”之“目”,很難有有真正的“生產力”。所以,很顯然,做品牌就要先做品牌戰略規劃,先把“綱”做好。
為什么這么簡單的問題迷惑了那么多人?個中原因有三。一,看問題局限于表象。許多大品牌都在鋪天蓋地的打廣告,很多企業家看不到廣告的背后是什么,以及這種現象的背后是什么,就“順理成章”地誤以為做品牌就是做廣告。這就像冰山,我們能夠看見的水面上的冰山,實質上只占整個冰山的一小部分。冰山的大部分都隱藏在水下面,我們在水面上是看不清的。二,受錯誤觀念誤導。例如,VI、企業畫冊等等的確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不是塑造品牌的第一步。但是大量企業家受到錯誤觀念的誤導,“昏頭昏腦”地找了個設計公司,草草合作,合作到最后“剩下幾本冊子”,不知如何是好,很多都是放在那里睡大覺。三,自以為是,盲目自大。不少老板一路打拼過來,對自己的能力和觀念懷有近乎“自我崇拜”般的自信,一旦抱有一種觀念,就很難改變,這就導致其實質上在“霧里看花”,“水中望月”,自己卻以為“了如指掌”。
其三,做品牌必須有一種心態:做品牌就是在做投資,必須用做投資的心態來塑造自己的品牌,否則,在做品牌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影響品牌運作的穩健性。為什么呢?我們來做一些簡單的思考。投資者都看重投資回報率,塑造品牌也自然要求回報。既然要講回報,那么就不能不重視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那么,如果做品牌不具有投資人的心態,就必然不能把投資回報率提高到戰略的高度,而且沒有足夠的意識來認真剖析品牌塑造過程中的成本。例如,很多企業在做品牌這個問題上,落入了“寅吃卯糧”的誤區,比如,浙江某電動車企業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具有一定的實力,但是,其卻把公司很大一部分銷售收入投在了廣告上,以謀求更大的發展,結果造成資金鏈斷裂,企業很快就“失血而死”。
其四,品牌塑造過程必須可控。無論企業最終采用怎樣的品牌策略,都必須保證品牌塑造過程的可控性,包括投入資金的可控性、人力資源的可控性、產品質量的可控性等等,缺一不可。例如,產品質量一旦在品牌知名度快速上升、銷量急劇攀升的情況下失去控制,其后果將不堪設想,亞細亞、秦池酒、三株口服液的失敗不能不說有這方面的原因。當然,對于現階段的電動車經銷商來說,要塑造品牌,首先應該保證投入資金的可控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銷商和專業品牌咨詢機構合作時,這個可控性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來保障。例如,經銷商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脫離企業實際選擇品牌策略,而且必須注意提醒自己,盡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能用豪賭的心態來塑造品牌,應該穩扎穩打;品牌咨詢公司則應充分分析經銷商實際狀況,準確把握社會和電動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抱著“投資”的心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確保品牌塑造過程的可控。
記者:您剛才提到要保障品牌運作的穩健性,其核心是保障品牌運作的超低成本,或者說就是努力實現“一分錢做品牌”。能否請您再進一步談談,如何才能實現“一分錢做品牌”,以帶給電動車經銷更多的啟示,幫助他們順利突破發展瓶頸。
謝:可以。我們知道,人性是相同的,品牌的本質也是相同的,電動車行業正處于大規模洗牌的前夜,品牌整體運作水平仍舊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只要電動車經銷商抓住以下三個關鍵,就可以順利實現超低成本的品牌運作。
其一,統觀全局,做好系統工作。做品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電動車經銷商因“企”制宜,其具體表現也不只是招商、廣告、宣傳、公關、銷售,而是企業實力由內而外的持續傳遞,它應包含企業的一切內外行動要素,包括:戰略規劃、企業家言行、企業制度建立和健全、人員招聘和培訓、企業文化建設、品牌選擇、產品選擇、銷售模式、終端布置、促銷、廣告和公關活動等等。
其二,夯實根基,努力遵循六個基礎觀念:社會責任法則,泰山法則,三,TBM(全員品牌管理)法則,定向法則,三位一體法則和自動法則;步步為營,在實踐中大力實踐十個操作技巧:水滴石穿法則,“品牌典故”法則,“活廣告”法則,一箭多雕法則,四勢法則,凸透鏡法則,攻心為上法則,陸空法則,3S法則,微調法則。上述內容《品牌天機——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條黃金法則》一書對其有詳細闡述,感興趣的經銷商可以參考和借鑒。
其三,謹慎并精心選擇品牌策劃人才或品牌策劃團隊,謹防“上錯花轎嫁錯郎”??陀^地說,品牌理論現在處于“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一些人只是看了一本書,理解幾個案例,就開始對品牌指手畫腳,甚至提出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觀點。于是,在大量電動車廠家和經銷商迫切希望做品牌,同時又缺乏對合作伙伴的甄選經驗與合作“誠意”時,不少“江湖術士”就有了用武之地,結果耗費了大量資金也沒見效。而成功實現“一分錢做品牌”,更需要“深入”的理論研究,以及多種行業的豐富實戰經驗,才有可能“淺出”,為企業制定系統的品牌戰略;“一分錢做品牌”也需要務實周密的執行作為基礎,需要專業團隊全程跟蹤服務,資源互補,才能一步步將品牌戰略轉化為階段性的品牌戰術,從而一步步“積累”品牌、提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