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干部,不是被人指示后才行動的人,而是抓住自己負責的問題,在自己擔任的一個個職位上,完成某種事情的人。
高效干部應具備如下七種能力:
(一)目標指向力:奔向目標的能力
1、干部的三種狀態:
第一種干部:為每天的工作所迫,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
第二種干部,雖能勝任工作,但沒有一個要盡自己全力達成的主動目標。
第三種干部,自己能夠抓住所在部門的實質性問題,決心“到什么時候”要達到“什么樣的狀態”,并為達到目標而不懈地追求。
對待工作的態度:
第一種對工作力不從心,由于工作的重壓,苦不堪言,對所有的事情都持一種防御態度。
第二種雖在努力工作,卻無自身目標的人,工作沒多少樂趣,不會主動迎接挑戰,當然就只有在自己熟悉的范圍內,每天重復著同樣的生活。
第三種是處于幸福的狀態中的人。當人們找到“自己該做的事情”,并為之奮斗的時候是最幸福的。
應該自己去主動抓住問題的實質,確定目標,積極地為達成這一目標而努力,“到那個月之前我一定要做好我的工作?”要冷靜地分析所有的事情,盡快將自我恢復計劃付諸行動。
2、“問題”是制造出來的
你們這個5%,太低了!
不具備問題意識的人無論在哪家公司,都會令人煩惱。而這樣的人要不是普通員工而是干部時,公司可能就要遭殃??梢哉f,僅僅冠以部長或科長的頭銜,卻不知道自己必須干什么,也不知道必須解決什么問題的干部,還比不上問題意識強的年輕職員。
此例告訴我們,問題并不是發現已經存在的事情。如果是那樣的話,5%利潤并沒有問題。問題不是早已存在的,而是“自己創造”的。使用較高的價值判斷標準,從事不滿足現狀的自我創造以及迎接挑戰。
因此,滿足現狀型的干部、理想低的干部,都是不具備問題意識的。
3、干部簡易檢測法
一位經營者進入一家公司后,在短期內就使該公司重新興旺起來。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來選擇干部的呢?
他單獨會見科長并問同一個問題:“在你負責的領域,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呢?”目的是確定每個人有多大的問題意識。
4、公司很大,僅我一人;被人占得先手是干部的恥辱
有人會說:提出問題,宣布方針,發出指令,是經營者的職責。骨干干部的任務則是去充實并付諸實施。
對十年或二十年前的骨干干部來說這是允許的,但對現在的骨干干部來說,則是根本錯誤的想法。
一個一個提出問題,并自行找出解決方法的干部,是經營者認為可以信賴的人。而什么也不說,下了指示才去做的干部是不能相信的。
5、什么最重要
干部應解決的所有問題分為當前問題和將來問題,還有人的問題和業績問題。一般來說,人的問題應是優先解決的課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去討論將來問題是評論家的做法。
6、問題永遠就在眼前
干部要有這樣的能力,不拘泥于自己負責的部門,能夠掌握機構整體所處的環境條件,并決定自己在其中應當發揮的作用。
干部必須很好地把握整個機構所面臨的問題,整個團體當中,必須明確自己到底要實現什么目標。
如果您還沒有弄清整個機構情況就說公司方針不清楚,我很難辦的傻話,就有必要事先把辭職報告寫好。
不明白公司方針時,進行調查研究,拿出自己對整個機構的看法,再把它和自己的問題意識結合起來。
7、要從問題出發,主動去承擔不容易實現的目標。因為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業績,也是提高自身能力,擴大自信范圍的最為有效的方法。
8、干部應敢于面對而不是回避未經歷的問題,并要去著手解決。在最終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自信,進而再去著手解決未經歷過的問題,這就邁入了“循環成長路線”;
9、目標中必須有期限,必須有一定要實現的決心,不能被上司占得先手而變得被動;
10、目標的標準是:必須使自己絞盡腦汁才能實現的、有些“勉強”的目標,同時還必須是慎重分析、判斷了自己及下屬的力量或者說整個公司擁有的力量后制定出來的;
11、一旦實現了目標后,就必須設定新的目標并開始新的奮斗。干部只有永遠將自己放在“過程”中,才能懂得生命的意義。
(二)發現良策的能力
問題已經抓住,應該實現的目標也已經決定,接下來,就以什么樣的方法去實現這些目標了。
1、要具備發現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把“不行”、“難辦”等語言作為自己的禁語。
2、認為“不行”,是自己陷入了省略語法成分的魔咒中。要是“用現有的方法不行”,就放棄舊有的規則、習慣和方法,找出“和現有方法不同的方法”。
3、要是“現在”“不行”,就要將成果大小撇到一邊,在現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管多小都可以——開始著手,然后一點點地堅持,一點點地積累,直到成功。從經營上說,這一點最為重要。
4、要是“自己一個人”“不行”,那么,就趕緊考慮要利用誰的力量。
5、發現好方法的契機,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獨特的眼光,從那些乍看起來無關的現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質,然后產生連鎖反應。
6、所謂干部,是“利用他人智慧的人”,最初的主意未必要出自自己,要不遺余力地借用他人的智慧。
7、能自然地將智慧集中到自己這邊來的人是更理想的干部。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積極地收集他人的智慧,認真聽取別人的談話,并在事后告知提供智慧的人。這三條缺一不可。
8、所謂智慧,并不是順利產生出來的,而是歷經困難之后才產生出來的。工作并未在大腦中扎下根來,沒有總想著“工作難題” 的人,不能說是好的干部。
9、如果想提高您發現方法的能力,就要讓自己經歷困難,在從困難中擺脫出來。沒有困難的干部,是最“難辦的干部”。
10、想讓自己經歷困難,怎么辦才好呢?就是讓自己承擔足夠困難的負荷(目標)。目標指向力小了,就必然導致發現方法的能力差。
(三)、組織能力
現在,目標已經找到了,實現這些目標的辦法也大致有了,下面干部還要面對兩個問題:
1、干部必須具備的第三種能力,可以說是結合以上兩種能力的“組織能力”。
讓誰干這件事(選擇人的能力)
怎樣讓選定的人盡力去做這件事(創造環境的能力)
2、選拔人選的方法之一是論資排輩選拔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被選人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協助,缺點是適用于重要的事情時,經常會出現關鍵問題不能順利進行的情景。
3、以經驗為中心的選拔制度是受大家歡迎的。這種方法可以讓干部放心, 但同時它也使得干部不會去面向革新性工作,造成一些人“身通百藝,潦倒一生”的局面,從而埋沒了人才。
4、以教育為中心的選拔制度是一種理想的制度,在決定人選時總要考慮到這一原則。但是,必須將時間和干部自身的負荷計算進去。
5、以性格為中心的選拔方法,是一種容易讓工作達成預期成功的方法。但不要指望通過這種方法總能選到勝任的人,當本人的性格太適合該工作時,就很難期待他會自我革新自己的人性。
6、以本人的希望為中心的人事選拔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組織,就是使具備各種各樣潛在能力的人能夠最大限度地燃燒的地方。
7、在進行人事選拔時,不管用那種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工作得以成功,另外一點是以此為契機,達到使部下進行開發自我能力的目的。同時,必須檢查他所帶來的危險,要多角度地、周密地決定人選。
8、能夠信任部下當然好,但當部下需要援助時卻不去支援,而讓部下“玉碎”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會使信任感喪失。
9、相反,也不能過分擔心,呵護過度,或把部下束縛得太緊,這也會使信任感喪失,結果會妨礙部下能力的提高。
10、根據各人情況,有的干部偏向激勵過度而援助不足,有的因過度擔心而呵護過度。必須弄清自己偏向那一邊,并進行自我調控。
11、干部在讓部下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必須明確“讀懂”如果讓他去干“會發生什么事”,并根據這個情況,來縝密地決定自己應該做什么。
12、部下能做的事要部下去做,部下不能做的事應有干部自己去做。干部必須自行承擔困難或者大家感到煩的事。
自己坐觀其變,以“大義”的借口將權限委諸部下,將困難的事情、煩人的事情,一股腦兒地推給部下,可以說就不具備做干部的資格。
(四)傳達能力
公認的干部都必須同時具備的第四種能力是傳達能力,也就是廣義上說的交流能力。
可以將傳達能力分為以下兩種:將自己周圍的人引向理想的方向上去的“影響力”,和為了確保組織這個有機整體的活動所需的“聯系力”。
1、要想就自己認定必要的事情說服上司,重要的是,要頑強、徹底地對各個細小環節進行研討,要確保自己的判斷跨度在上司之上;不要只在自己的事業范圍內考慮問題,而要永遠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觀地進行判斷。
2、要想確保橫向合作,最為重要的是,如果您認為有必要與其合作的話,就要盡早與他聯系,傾聽他的意見,并與他商量,如果是突如其來的要求,誰都難以跟您合作。
3、現在是這樣的時代:您對部下的領導權,容易受您對上司或同事的影響力所左右??偸钦驹趯Ψ降牧隹紤]問題的態度和讓周圍人感到快樂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
4、日常聯系中,有需要傳達的信息時,要馬上想到應該聯系的對象,“立即”、“細致地”與“所有的地方”進行聯系。養成這種習慣是很重要的。一旦擱置下來,就必定會錯過時機,甚至遺忘事情,引起麻煩。
5、交流的本意,在于面對面。正確的想法是把用文件或復印件聯系,作為最后的、最差的聯系方法。
6、將必須的事情簡明扼要地說清楚,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對方理解,這種能力對于干部來說,非常重要。
7、如果您的臉上表現出急躁的話,必然會導致部下會推遲匯報或漏掉信息。所以,看起來很忙也是干部的禁忌。
8、對于人事變動、工資以及正在進行的未決事項,應特別注意說話或傳達的分寸。必須充分考慮對方如何才能接受之后再告知他。
(五)賦予積極性的能力
干部必須具備的第五種能力,是讓部下情緒高漲,不去劃分自己工作和公司工作的界限,從而使部下“完全燃燒”。
1、部下本來就有“做事的愿望”,對干部來說,首先,必須注意自己那些會損傷部下熱情的惡習,并進行自我控制。
2、部下不是工作的工具。一旦您有“只要把工作干好就行了”的觀念,部下就絕對燃燒不起來。
3、重新考慮部下的工作,對工作盡心重組,使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成就感,這一點十分重要。
4、經常注意部下日常工作中為難的原因,難以工作的要素等,要永遠先行一步地把這種情況解決到部下易于工作的地步,這也很重要。
5、不能成為裁決型或遙控型干部。必須走到部下中去,成為他們的伙伴,養成與他們一道工作的態度和習慣。
6、為了讓部下自發地興奮起來,需要有一個大家一起去實現的目標。要花時間去討論這個目標,使大家都認為:“可以做,而且必須做好!”
7、沒有燃燒起來的人中,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干部的責任就在于:與部下密切接觸,把自己降到與他相同的起跑線上,去了解真正的他,并專注地排除這些原因。
8、干部必須要比部下中的任何人干得都好,要有成為臺風眼,把大家都卷入這場旋風中的氣概。
9、不為人們信任的干部,不可能讓部下完全燃燒起來。要永遠警惕滿足于目前地位的思想。
能夠創造出讓部下情緒高漲的環境,任何一個部下都“簡直分不清哪是自己的工作,哪是公司的工作”,這才是干部應該達到的最高目標,也是其存在的意義所在。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不斷地自律,在無限平凡的事情中勤勤懇懇地積累,不斷地解決問題。
(六)培育部屬的能力
還有一種必需的能力,就是關于培育部屬的能力。
您在培育人、提高其能力方面怎么樣?高明嗎?或者,您能讓一個什么也不會的人重新站起來嗎?從某種意義上說,干部支配控制著部下的人生,您有能力承擔這個重大的責任嗎?
1、首要的前提是不要“殺人”。為了自己方便而損傷一個能干的人并讓他從此萎靡下去的做法,是典型的劊子手的做法。如果部下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就要以間不容發的決心,盡量讓他去做一些他未曾經歷過的業務。這種觀點是十分重要的。
2、在對新人進行基本的培訓時,不要生氣、必須頑強地堅持到它能條件反射地采取行動為止。
3、不利用部下的大腦,而只利用他們的手腳的干部,或者捏著部下的想法不放的電離層型干部,都是可能阻礙部下成長的干部。
4、說得太多的溺愛型干部也不行。對骨干員工只說目標,方法則由他自己的大腦去考慮,一般來說,這是培育部下的一種好方法。
5、盡管自己的地位提升了,但還不放棄以前的感覺,就會導致和部下的職責發生沖突,這樣做不好。尤其是自己以前所任職的部門,必須有意識地疏遠它。
6、培育手法是否高明,決定于您將部下接觸的每一個機會多大程度地運用于教育中。必須考慮到,對部下的影響,五分靠工作,五分靠培育。
7、要對每一個部下分別就其現在應該解決的問題、之后必須逾越的問題,制定一個清楚地計劃。
過分將他人理想化,得不到預期的結果時就生氣的做法是沒有道理的。正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完美這一事實,不屈不撓地、頑強地培育人是十分必要的。
(七)自我革新能力
干部必須具備的最后一種能力,是自己讓自己變化的能力。
經營環境和經營條件,都在不斷地變化??蛻粼谧兓?,技術在變化,部下的欲望也在不停變化,因此,經營就要永遠不停進行革新,而擔負著一個新任務的所有干部,也處于必須不停地變化并讓自己成長的狀態中。
1、不斷向未曾經歷過的問題挑戰,克服這些問題是自己獲得自信,讓自己踏上這條循環成長路線。
循環成長路線的特征:
首先,不斷地碰到未曾經歷過的問題。
不回避這些問題,而是從正面去著手。
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實現,或者說能夠擺脫困境。
由此感受到成功并增強了自信。
再讓自己去面對未曾經歷過的新問題。
惡性循環路線特征:
沒機會碰到未曾經歷過的問題。
遇到了未曾經歷過的問題時,要么采取回避的態度;要么轉嫁責任,說它是上司或部下或同僚的問題;要么就縮著頭,讓問題從自己的頭上經過。
這樣做的結果,使得他漸漸失去周圍人的信任,他去推動人的能力也隨之降低,就什么事業做不好了。
由于創造不了什么成果,他也就逐漸喪失自信,變得愈來愈消極。
隨著年齡的增長,力氣的消失,他變得無事可做,最后“光榮”退休。
2、僅僅這樣做還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因自信增加而使可塑性喪失;視野可能變得狹隘。為了防止這兩個問題,要形成“自我防衛系統”。
3、將對自己缺點的研究成果運用于實踐中。
將以上三點確確實實地付諸實施,那么您算是走上了正確的干部道路。要想提高自己,只能靠本人,最后,為了相互的利益進行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