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聽到客戶的老總向我訴說,我培訓了很多,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向員工進行培訓傳遞,發現員工突然聽不懂了,我很痛苦;同時另一方面,客戶的員工也在向我抱怨,我們的老總不參加培訓還好,但是自從參加了培訓和進修了什么EMBA之后,回來講的話,包括對我們的要求等,我都看不懂了,我們很痛苦。
其實這方面了我們企業目前在培訓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一種初衷是好的,但是走偏了, 費用花了但是起到的效果,遠遠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我想原因主要是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訓出現脫節
往往我們老板對自己很大方,出去上什么EMBA,什么總裁高端培訓課程,但是員工沒有進行。結果是老板越來越高,員工越來越弱,當然這有一個相對比照效應在里面。
二、培訓沒有針對性
往往我們的總裁或者老板看起來是理性的了,實則不然。往往許多老板參加培訓是因為一時興趣或者興起所在。比如無意或者經過朋友介紹,感覺這個課程很好,就繼續持續不斷的上,并認為自己提高了,自己培訓了就可以給員工來傳授和講解。
三、對培訓的認識有誤區
具體表現的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認為培訓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百病,并且立竿見影。其實,這是對培訓一種扭曲的理解。培訓課堂上講的一些東西或者道理本身沒有錯,但是關鍵是看你執行了沒有,執行了,就是你的,沒有執行就不是你的,所以許多時候,我們的學員將自己沒有執行歸結于培訓課程沒有效果。這是不對的。培訓要區分類別。有些是道理,有些是基本知識普及,所以這就注定了培訓見效的效果比較長,
如何進行呢?
首先,應該建立全員分層次的配需體系
其次,培訓要有事前的宣導和時候的跟蹤刷新,
最后,培訓的目的是在于強化執行力,而不是強調執行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