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斷爆出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等問題接二連三的刺激著國人們的脆弱神經,拷問著國人們的信任底線。經濟指標上升數值是不是應該等一等國民的幸福指數?發展速度是不是應該與社會承受力齊頭并進?……這些都成為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后人們的普遍質疑。的確,事故的爆發喪失的不僅僅是鮮活的生命,還有更為可貴的信任,信任感的缺失以及國人產生的信任危機才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修補與磨平的。
好在中國政府機構應急機制的完善以及快速反應力的到位,事故的妥善處理以及問責制度的嚴格執行才逐漸平息了國人顆顆敏感的心。不可否認,中央問責制的嚴厲舉措,無疑是重大突破,這種責任追究制度一方面可以盡快厘清事件發生的因由,向公眾澄清予以消除各種猜測和慌亂情緒,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的消除負效應的擴散;另一方面也是在用一種積極的行為來表明解決當下事故的責任態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存在類似隱患的企業敲響了警鐘,逐漸對國人進行信任重構。因此,問責制著實是事故處理的良策之一。
然而,從問責制的特點來看,這種區分責任承擔有時并不能一問到底,往往只是問到最大責任人,卻問不到具體執行人,因此會屢有“免了領導、免不了事故”的現象發生;而問責制這種事后追究具體問題具體過錯的特點,也將問責制圈入一個特定環境下的特點事件,普遍借鑒性有限,對于那些存在潛在危險性、或者一觸即發尚未發的企業究竟存在多大的警示作用我們尚無法預判。難道我們只能用生命去試錯嗎?我們一定要“吃一塹、長一智”嗎?不,我們不能承受生命之痛,我們需要的是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我們要做的是扼殺潛在危險于苗頭。因此,問責制是良策,但絕非完美,面對現在急速發展的經濟腳步與殷切樸實的國人愿望,滅火不如防火,事后問責不如規避風險,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在規避風險上下功夫。
規避風險不是一個靜態過程,它是一個內外循環同時起作用的動態工作系統。
首先,安全文化入心入腦,安全管理提上日程,理念上的認識度和精神上的重視度才是做好關鍵內循環的旨中要義。
應該說,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是對企業“以人為本”理念的最狹義闡釋,正如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中,安全需求緊隨生理需求之后一樣,沒有安全保障,所有高一級別需求都是空談。所以人員在企業生產、生活以及生存活動中的安全保證都是最低標準,企業及個人的一切成長與發展活動都是在確?;A安全之上才能繼續考慮的。因此,任何一個企業在建立之初就應當對安全文化耳提面命,對安全管理重拳出擊,任何一個人都要將安全二字深植入心?!鞍踩笔遣豢梢元毶破渖淼?,看到今日媒體對種種安全事故的爆料,每一位國人是不是都在岌岌自危?因為,眾所周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國人的安全需要集體構筑,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理念上認識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在精神上提高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度。食品行業關注健康安全,交通行業關注出行安全,生產行業關注勞動安全……企業和國人的安全意識都提高了,才會扼制那些企圖蠅營狗茍求發財的人以及那些總想玩火擦邊球的企業。
其次,構建科學規范的風險管理體制,行為上的嚴謹性和制度上的完備性才是做好順暢外循環的重要保障。
嚴格來講,科學規范的風險管理體制包括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五個階段,每一階段的實施都會根據風險變化狀況及時調整風險應對策略,是能對危機事先預警、對已發生的危機評估處理、對已處理的危機時時監控的一個全生命周期的動態風險管理過程。這一管理體制不僅有和問責制目標導向相同的風險處理環節,而且還更為全面的具備了警示預判作用的風險規劃、切中肯綮的風險識別、實事求是的風險評價以及防微杜漸的風險監控,這樣的管理體制更為科學、規范的完備了各階段程序,為企業安全管理做好了制度上的嚴格保障。不可否認,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聽到的安全事故有一部分是由于不規范操作等行為上的疏忽錯誤導致的,固然,員工個人導致的行為不善是原因之一,而制度上的缺失、員工不知道該按什么規則做則是更為嚴重的紕漏。因而構建這個科學規范的外循環正是要解決此類問題,嚴肅員工行為,嚴謹規章制度,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只有“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才能做好外循環順暢運行的重要保障。
實際上,論述了這么多,無論是問責制還是規避風險,我們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切實的做到“以人為本”,從最基礎做到“以人為本”。安全和事故之間,距離并不遠,但往哪邊走則直接決定了“以人為本”這四個字的真正分量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