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樹立品質管理意識是企業命脈意識
樹立品質是企業命脈意識,要全員認識到:產品的品質不好,產品就沒有市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就失去了利潤來源,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倒閉,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失業。當然對于我們公司來說,目前產品市場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們要“居安思?!?,要把我們的產品品質做得更好。
第二樹立品質的客戶意識
樹立品質的客戶意識,一切以客戶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戶,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產品的消費者。這樣,在工作當中就會自覺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產品的品質才會有保證,如果在工作中偷工減料,危害的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樹立品質的預防意識
樹立品質的預防意識“產品的品質是生產出來的、設計出來,不是靠檢驗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要把事情做好?!边@不是一句口號,這很好地體現了產品質量的預防性,如果我們的品質控制不從源頭控制,我們將很難控制產品的質量。即使生產中投入大量的檢驗人力去把關,生產時由于沒從源頭去控制而產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廢品,產品的成本將大大提高,給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沉重負擔及損失。況且有些產品的質量問題可能無法從后工序發現彌補,這更要求我們在第一時間把事情做好,預防品質問題的發生。
第四,樹立品質的程式意識
樹立品質的程式意識品質管理是全過程、全公司的,而各個過程之間,全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必須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體品質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嚴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錯的機會就會增多,產品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
第五,,樹立品質的責任意識
樹立品質的責任意識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認為,質量問題有80%出于管理層,而只有20%的問題起源于員工,也就是說,管理者可控缺陷約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區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則: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規格將會產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備對異常情況進行正確處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點都已得到滿足以及生產中設備、工裝、檢測及材料等物質條件均具備而故障依然發生,則認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點中有任何一點不能得到滿足或者生產中設備、工裝、檢測及材料等物質條件不具備而產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員的責任。只有了解品質問題的責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問題將品質提高。
第六,樹立品質的持續意識
樹立品質的持續意識品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質改善是一個持續的、回圈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式,PDCA回圈模式可簡述如下:
P—計劃:根據產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計劃;
D—實施:實施計劃;
C—檢查:根據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檢驗;
A—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產品品質。
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質量才會不斷上升,也只有這樣不斷地提高質量及創新,才會不斷地取勝于市場。
第七,,樹立品質的成本意識
樹立品質的成本意識保證品質,追求利潤是企業永遠的目標。企業要發展,不得不注重生產的成本,然而成本與品質息息相關,品質做得好,可以將產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產品的質量不好,經常遭到客戶退貨投訴,那么他的成本將會很高,甚至將企業逼到絕境。好多企業衰敗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沒有客源、沒有訂單,而是因企業內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來而無法參與市場競爭,我們應該引以為戒。但品質也不是越嚴對企業越有利。相反,過分地提高產品品質將造成品質過剩,也同樣提高生產成本。所以我們在生產時,要求各工序和環節嚴格按客戶標準要求去做,這樣我們才會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優勢。
第八,,樹立品質的教育意識
樹立品質的教育意識伴隨時代的發展,品質管理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需要學習。二十一世紀成功的企業將屬于那些學習成長型企業,加強內部培訓,提高全員工作創新能力,將會使企業欣欣向榮,日新月異。所以說,“品質始于教育,終于教育?!?/p>
隨著人們對品質意識的認知的不斷提升,其品質意識也會相應提升:判斷一個企業的品質達到什么程度,大體可以依據此表進行推斷。
CTPM華天謀具有超強的系統管理理論和實務推廣運用能力。擁有來自三星、LG、三菱、理光等世界500強企業、6年以上CTPM精益管理經驗的優秀顧問師80人。顧問師團隊成員80%以上接受過韓國KTPM研究所的專業培訓,是國內規模大的由全職顧問師團隊組成的CTPM精益管理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