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讀到管仲重賞勇夫的典故事,拍案叫絕之余,不由得對齊桓公肅然起敬,在那個動蕩年代,齊桓公有這等胸懷著實不易。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春秋時,齊國宰相管仲對齊桓公說:“去年我國的租稅收入有四萬二千金,懇請大王將這些錢預付給將士們當獎金,只要誰能約定戰功,就發給他?!泵鎸Π購U待興的齊國現狀和虎視眈眈的鄰國,錢對齊桓公來說非常重要,但他還是接納了管仲的建議。管仲于是召集全體將士說明了目的,但大家聽后將信將疑,不由得竊竊私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哪有這樣的好事,還未殺敵競開始行賞了,正在大家議論正紅火時,一個士兵發問:“長官,什么條件可以領賞?”“只要擊敗100個敵人即可?!薄澳俏襾碓囋嚢??!惫苤佼斲o了他五百金,于是戰士們紛紛報名,約定取敵將首級的一千金,四萬二千金轉眼便分完了,將士們興高采烈地離開。齊桓公見到這種情形,變得緊張起來,不由得問管仲:“錢會不會白白浪費掉呢?”管仲笑笑說:“請君主試目以待吧,將士們將錢交回家時,他的家人一定會勸說將士到戰埸上殺敵,不要失信。這比我們戰前動員都管用的?!卑肽旰?,齊國與蔡國進行了一埸戰爭,正如管仲所料,在上戰埸前,將士們的家人都勸說將士們一定不要負王恩,要勇于殺敵,不要違背與國家的約定。在戰埸上,齊軍英勇作戰,一舉打敗了蔡軍。從此,齊國開始走上了興盛之路。
讀完故事,不免有些感慨,“管仲真是膽大妄為!國家百廢待興,怎可把國家那么多錢如此花出去?也難怪連一代霸主齊桓公也不免會擔憂。仔細想想,管仲此舉同“藏富于民”的思想本質上并無區別,首先,戰后論?行賞倒不如先解決好將士們的后顧之憂;其次,必須對民對己都要有高度的信任;再次,要有戰略眼光,不急功近利。
晚清頂商人胡雪巖在對待員工手法與管仲眾賞勇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胡雪巖有一重要思想是:凡是其的員工被派出去辦事,決無家庭后顧之憂。因此,胡氏集團的員工都為加盟胡氏企業興奮與自豪。胡雪巖與湖州知府王學齡的幕僚郁四和秦老夫子等人的交往更是出神入化,因為胡氏在埸面上手段極其漂亮,因此頗有人緣,在結交蘇州絲行大老板龐二時,為龐二排解家務糾紛,特地寫信給郁四,郁四立即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這都是因胡氏的人際關系網絡經營的好。胡雪巖深知:牡丹雖好綠葉扶持,一個人就是三頭六臂,總有分身不過來的時候,埸面要做大,光有錢沒有,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緊,只要敬重懂得的人,用的人沒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聲傳出去,自會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門下。
確實,待人要禮多祿厚。禮多,智慧之士會不惜遠來;祿厚,義勇之士皆不怕死。昔日秦穆公與用五張羊皮換回的百里奚連談了三天三夜,言無不合,便果斷任用百里奚為相。從此,秦穆公求賢若渴和識賢如鏡的名聲傳揚開來,秦國也沃野千里,人民安居樂業,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不可否認,當今不少企業也在上演著“重賞勇夫”“千金買骨”“禮賢下士”的劇本,令人感動,如上月中旬,福建某民營企業老板用十億元的天價聘請打工皇帝“唐俊”出任集團總裁兼CEO;某知名網站重金禮聘賢士出任要職等;其誠意均令人感動。
與“禮賢下士”相對應的是“人才難求”。最近社會也不斷爆出種種丑聞,如“血汗工廠”之類,令人驚訝于當今文明社會怎還會有“血汗工廠”?人才短缺的情形導致不少企業倒閉,人才真的在泱泱大國如此匱乏嗎?當然不是,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對人才的態度。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血汗工廠”?誰在缺人才?
筆者認為:血汗工廠與夏衍老先生筆下的包身工工廠無異,指運用低勞務成本,從員工身上榨髓吸血用來充實自己體魄,壯實自己,自己變得紅光滿面,而員工變得面黃饑廋。用吸榨來的血髓建起先進生產線和高樓大廈,然后分一些殘羹剩飯權作交稅。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說體驗“血汗工廠”生活了,現在,人們只要讀到“血汗工廠”四個字就已經發怵了,人們可謂恨之入骨。
為著摘掉“血汗工廠”的帽子,大打出手的也不在少數,你打我一拳,我要致你于死地,打起天價補償,反正我有錢(暫不管從何處來的),我要封你的銀行帳戶,還要雇人恐嚇你。你來我往,忙得不亦樂乎;財大氣粗的“血汗工廠”手持巨資向國家有關部門哭訴的同時也威脅著,出于某種考慮或許可以得到正名;小“血汗工廠”便沒那么幸運了,難逃關門的命運。
我們不妨想上一想:當年管仲也可辦個“血汗軍營”的,克扣些軍餉,如吳太宰伯喜丕一樣貪財貪色,中飽私囊,若真如此,管仲便不會名垂青史了,管仲散千金聚人才的做法確很高明。人生活在世,家有妻兒老小,誰不想過上好的生活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從人的五個層次需要理論更說明了這一點,人除了有基本的生理、生存、安全需要外,還有著更高層次的需要如交往、被尊重、自我實現等。但高質量的生活是需要呵護的。
從媒體相關報道,我們不難找出“血汗工廠”的共同特征來。試看“血汗工廠”的員工是如何生活的呢?
每天站立著在恐嚇下連續工作十二小時以上不說,下班后還要忍受在不足10平方米方格內10多個人共做美夢;等發工資時,還要望著紙條上的阿拉伯數字出神發呆,連一年級小學生都會的加減法,怎在這張紙條上就失去作用了呢,這個紙條上的數字之間的關系不亞于“數學猜想!”因為怎么也不知道辛辛苦苦一個月過去了,咋就只領了不足六百元的工資?在經濟發達的今天,面對綠茵茵的草坪,竟說不出一句話,自己連小草都不如。人民幣是升值了,但不知怎的,出了廠門走了一圈已是袋中羞澀,于是便只好繼續投入戰斗,周而復始,整天沉浸在濕透了工衣中,和永無休止的美妙音樂中(其實分貝太高了),最后耳朵聽力下降不少,腳步蹣跚著在無奈中捂著食不裹腹的肚子緊張地逃離這個令人浮想聯篇的地方。
現實中,這類工廠通常大門緊閉,美其名曰花園小區,每逢周末才會有半個小時的“放風”時間,這時廠門口有不少人虎視眈眈,雖是曇花一現,但畢竟每周門口留下了青年人的笑聲。
到此,也可很容易地想像出,“血汗工廠”每天都會感嘆人才的缺乏。君不見,廠大門口掛上大紅標語“高薪誠聘男女普工”(高到什么程度,沒有知道)。一條不夠,便來個左右各一幅,還覺不過隱,便“飛流直下廠千尺”,高樓大廈上垂下紅紅的一條標語。這回真是三點一面了,人才啊,你一定能發現我的誠意了吧。但還是發現年輕的小伙子和姑娘們寧愿不要一個月的工資也要沖出此門,于是“血汗工廠”的老板不安了,一個人孤零零地陷進老板椅內,望著偌大的辦公室吊起的黃色豪華大燈出神,眼中充滿絕望,他似乎見到的是一滴滴血水,是一個個蒼白無力的臉龐。。。。。。
人來人住,高流動的人群,最終一定會擊跨“血汗工廠!”珠三角不少企業倒閉說明了什么,筆者真是難以分析出來何因。
人去樓空,留給我們的究竟是什么呢?
今 年,中國**了一部有關勞動工人的法律,這對“血汗工廠”的執政者無異于一記重拳!在暈糊糊中想找出“一線生機”,鉆研此部法律良久,還是沒能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只得倉皇收拾行裝去尋找世界上其生存角落。
春風拂面,人們的臉上現出久違的笑容,人們相信:只有正義才能擊敗邪?。我不由得想起梭羅(THOREAU)曾經說過:“一棵邪惡的大樹,砍它枝葉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眲趧雍贤ǖ?*,讓事情有了實質性進展,筆者同所有愛好美好生活的人們一樣期待著。
有人說過,策略性思維可以后天培養的,從史書中發現古人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做的,自己的策略性思維可以形成。讀書聽故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獲,從管仲重賞勇夫的故事中,筆者受的啟示是:只要有了善用人才的好名聲再加上遵紀守法,是不需掛橫幅扯大旗,公司內員工快樂的歌聲會吸引人們蜂踴而至。
只有哪些善使“用竹管望天”和“用錐量地”的人,通常用狹隘的觀點去衡量法律的人,才會發出人才難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