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對象主要分為兩類,即對人的管理和對物的管理。要進行良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把握人的運行規律和物的運動規律,也就是要探究人的活動之道和物的運行之道,由此就有了人道的管理和物道的管理這兩種不同的管理方式。
中國《周易》就提出了天道、地道、人道的說法,稱“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以此來概括了宇宙中萬事萬物的分類。其實,這三才可以分為兩類,天、地和其他事物運行之道都可以歸為物道,與人道相對應。而人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探究人道和物道。管理自然不能例外,也必須掌握人道和物道,于是便有了物道管理和人道管理這兩種不同的方式。
由于天、地和物的運動相對固定,規律性較強,便于把握,所以物的管理相對較為簡單和容易,對物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對物的控制,根據物的運行特性,將其掌控以為人所用。所以物道管理的核心和主要方式便是控制。而人具有思想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一般物所沒有的特性,所以對人的管理與對物的管理應該不同,人道管理與物道管理應該有區別。
盡管管理者都知道對人的管理與對物的管理應該不同,但物更便于控制,更能為人所自由支配,所以管理起來更容易,管理者就更喜歡用管物的方法來管人,更愿意將人也作為一種物來管理,于是,通過強力控制的方式來管人就成為最簡便易行的手段。所以,人類幾千年來的管理,無論是社會的管理、企業的管理還是家庭的管理,都是以強力控制為主要手段的。比如君主專制政權是通過武力奪取政權,又以武力威懾來治理社會,要求民眾必須無條件地按統治者制定的規則辦事、生活,必須無條件服從統治;過去的企業也向來是老板一個人說了算,雇員是沒有平等的權利的,也必須服從老板的指揮,否則就會整治、開除雇員;而過去的家庭都是家長制的,家長一個人說了算,其他人必須遵守孝道、無條件服從。當然,個別管理者對下屬會寬容一些,也會讓下屬有一定的自由和權力,但就整個社會的管理規則來說,權威式、服從式、控制式的管理是主要的管理方式。
因此,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上的大部分時間,管理方式主要是以物為本的控制式的物道管理,尊重人的人道管理只在個別管理者身上偶爾閃現。
直到近代西方人道主義思潮的興起,強調尊重人的本性和人的價值,提倡人的平等和自由,要求以人權代替神權,人道管理才逐漸開始發展起來。首先是憲政民主制度的建立,在社會管理上首先確立了尊重人權、讓民眾共享、共治的基本管理規則,人的價值、權利、自由得到了尊重,創造力因而被激發出來,從而出現了工業革命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政治管理的民主人道原則,也使家庭的內部逐漸形成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關系,和君主制的消亡一樣,家長制也逐漸消失了。
而以私人企業主為主導的企業的人道管理則要晚一些,禁止童工、八小時工資制、最低工資制、勞動環境保護等,社會的要求,使企業也不得不關注管理的人道化。于是,在西方企業管理領域,就形成了兩大管理流派:一是以泰勒的科學管理開啟的物道管理研究流派,主要是通過以物的、機械化、、數理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式來提高管理的效率,主要著眼于對物的管理,或通過物化的方式來管人;二是以梅奧的人際關系研究開啟的人道管理流派,主要著眼于對人的激勵和人的潛能的開發,通過心理的、文化的方式來管理人。目前世界企業管理正是沿著物道管理和人道管理這兩個方向在發展,雖然人道管理有了很大發展,但整個說來,目前仍然是物道管理占優勢,看看質量管理、精益生產、流程再造、信息化管理這些管理潮流的流行就知道了。除了物道管理的傳統優勢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物道管理可以迅速復制和推廣,并能通過數量來衡量。而人道管理需要通過人的改變和互動作用來實現,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成效。
人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對物的管理也必須通過人來實現,所以對人的管理才是管理的核心,人道管理無疑是人類管理發展的方向。但從目前的現實來看,人道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政治社會管理上,目前實現民主制的國家還不到世界國家總數的一半,世界上多數國家仍然固守著傳統的強權專制制度,把人當成物一樣對待,實現物道管理;在家庭管理上也與政治管理有相似之處;而在企業管理方面,雖然不少企業都在倡導人本管理,但目前還很少有企業政治推行管理的民主化、人道化,控制式的物道管理依然在企業管理中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