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常態成為一個熱名詞,新常態有別于過去30多年以耗費人口、資源、環境等紅利獲得高速發展模式的舊常態,當前調結構、去產能、去泡沫、去污染、去杠桿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選擇,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我們必須重視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制造是中國企業打造核心竟爭力的必然選擇!移動互聯網新貴以顛覆者的姿態,快速改變市場規則和客戶消費習慣,市場瞬息萬變,企業不變也得變!因此,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求變求快,這也作為企業及企業家如何迎接挑戰、擁抱變化、主動變革、順勢而為,構筑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為此,顛覆思維,企業管理層要面對領導企業變革,面對化解變革的阻力,面對變革中人力資源配置,還需要掌握快速復制人才的方法,使企業贏取未來競爭,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新常態下企業采取的人才策略。
首先,明確人才的標準,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根據企業的企業文化、行業定位及經營特點等,來確定企業的人才標準,如人才必須有立場、有成果和有能力,立場指職業素養方面,能與企業保持立場一致、能夠顧全大局,具有強的責任感強,成果指在企業的歷史業績,取得突出的業績,用心做事,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勤奮務實,能力指工作能力,技能嫻熟,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擅長人際溝通,熟悉企業產品與業務,能為企業長期所用。
其次,擺明人才的立場,人才是與企業志同道合的人,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與面臨困境和低效勢力抗爭,此時人才要引領變革,變革的最終目的是為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通過變革攻破阻止企業發展的人和事,人才要擺明立場,而非癡迷不悟,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歸根結底是人才。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阻止管理變革的人就是企業的敵人,每次變革是企業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的機會,逐步形成經久不衰的企業文化,形成組織的共識,并傳承經典,演繹成功。
再次,聚集人才的文化,企業文化是一種共有的價值觀,最終要融入思想與行為,不斷強化和熏陶企業的愿景、企業的使命、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工作準則,不要停留于周邊企業的一般文化或共性文化,而要找到企業聚焦人才的核心文化,讓主力文化成為企業持續經營的基因。通過文化宣貫,企業中長期規劃,年度經營計劃來讓人才達成共識,年度定期分析企業有哪些潛在的主要危機,企業的目標有沒有量化在每一個年/季/月/周/日或每一個過程里,我們的每次變革是否思想達成一致,企業老板是否引領變革。我認為,變革需要一定要由上而下,猶如品質管理一樣,老板的重視嚴重影響變革的效果。企業經營的一切,要求人才樹立質量取勝的觀念,一切事情都是為客戶而做,客戶是衣食父母。關注客戶永遠第一的重要性。
最后,提高管控力,通過計劃管理、目標績效、數據分析和制度流程來反復加強,這也是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之精髓,同時,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組織、流程和產品的復雜度,確保企業運營系統的高效進行,形成變革管理的流程化機制,促進企業快速的發展。然而,所有的一切盡在人才管理,人才的價值體現在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培養人才堅持內部培養,必須實施人才培養儲備機制,公司發展有不同的階段,對人才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按照公司的發展因地選才和因時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