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上個月有機構的朋友約我提供一個精細化管理實施技術的講座提綱,今天又有另一家機構的朋友向我提出同一請求。更有趣的是,他們都推薦我看同一位林姓老師的講課大綱,提醒我不要和他講重復了,因為這位老師已經給他們服務的企業講過精細化管理的課程,不過,林老師講的是概念,而企業需要的是技術和方法。因此,我們希望張老師只講操作技術和方法。我笑笑回答,你們自己去比較大綱,看我和別人有沒有重復。
在此,我不得不再次重復TCL總裁李東生先生三年前的話:“二十年前不懂國外的管理理論,是無知;二十年后還談國外的管理理論,是無能”。今天的企業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ヂ摼W這么發達,什么觀點企業員工不能看到?什么理論網上沒有說明?企業員工缺乏的是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先進技術和實用方法。凡是要求進行精細化管理培訓的企業都是對精細化管理理論認同并強烈要求付諸實施的企業。如果對各種管理概念一無所知的企業是斷斷不會提出精細化講課要求的。不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理論課講得再流暢又有什么意義?
我還說過,把握企業培訓的真實需求是培訓成功的關鍵流程。機構朋友或同行講師如果不能按企業要求設計課程,只講老師擅長不講企業需要的又有什么意義?“與時俱進”是最近兩年才流行的詞句,很多人往往將其當作一個政府號召,以為是一種思想要求,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任何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任何個人都在成長進步,與時俱進再貼切不過地反映了事物發展的軌跡、反映了個人成長的足跡。培訓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一個主題講十年,一個講義講千遍。即使是同樣的主題,在不同的企業可能要突出不同的重點,列舉不同的案例。我沒有一成不變的講義,也沒有適用所有企業的課程大綱,因為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需求。
隨著中國企業的進步,隨著中國企業管理人員學習熱情的高漲和學習次數的增加,企業對講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僅就精細化管理這一主題而言,眾多企業已經遠遠超越了概念學習的階段,從二、三年前我接講精細化管理的課程開始,理論、概念的講述就已經被企業人員限制在半小時之內,他們迫切需要掌握的是實施技術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