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每半年一次小調整、一年一次大調整。來公司兩年多,已經親歷了四次調整,每一次調整都帶來組織結構人事的巨變。馬上又要開年中總結大會,據說到時又會有重大調整,而且是地震級的。
變化的好處在于在這種氛圍下,每個人(指經理級)都有危機感,一旦自己做不出成績來,很快就會被別人替代掉,這逼迫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不能有任何松懈。
可變化也要有個度,超過這個度,過于頻繁的變化,就不見得是什么好事了。每半年一次小調整,一年一次大調整,半年時間能做什么?一年時間又能做什么?企業經營管理的很多方面,是需要積淀的,過于頻繁的變化,使大家疲于奔命,剛剛適應新的環境,一切又變了,又要去適應新的環境。企業無瑕也無力去完成所應有的積淀工作。
從財務部的角度,最怕的就是組織結構的調整,因為一調整就意味著財務要增加許多額外的工作,最簡單的一點,變化后的財務數據與變化前的財務數據往往沒有了可比性,為了保證數據的可比性,財務人員只好按新的組織構架重新整理以前年度的數據,而往往很多數據無法按新的組織構架分解。一次的變化已經夠麻煩的了,多次變化呢?結果可想而知。目前的現狀就是,在經營分析中,很多時間沒法取到去年同期數據,而前年,大前年,就更別想了。又如,從ERP財務系統的角度也是如此,ERP的很多運行都是建立在即定的組織架構,即定的管理流程下的。組織結構過于頻繁的變動,導致ERP系統頻繁的進行調整,不利于系統的穩定性及數據的完整性。
今年是財務基礎管理年,公司財務工作的重心在于加強會計核算基礎工作。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諷刺意味,開展了那么多年的財務工作,最后才發現原來大家連最基礎的工作都還沒有做好。為什么基礎工作會這么差,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組織結構調整過于頻繁,人員的流動過大,財務工作缺少積淀。記得有一次我設計了一個模板,在會議上討論時,我說:“有了這個模板,方便了數據的收集與積累,如果能一直這樣做下去,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數據體系?!碑敃r就有人笑了:“改天換個人做你的崗位,你這套東西就沒用了!”一語驚醒夢中人呀,我們往往在除草的同時,把那些好苗子也一并給鏟除了。在這種動蕩的環境下,往往換一個人,前任所有的工作都被否認了,一些好的基礎管理的東西又怎么可能繼承下來呢?
其實,變化與積淀并不是矛盾的,在變化中同樣也可以沉淀,但過于頻繁的變化只能導致大家的短視和功利行為。如果說變化已經成為了我們企業的一種文化,那么,我們是否也應該建立一種正確應對變化的文化呢,將頻繁變化所帶來的負作用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