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文化貌似大家都十分熟悉又特別陌生,所謂熟悉大家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經常聽到文化的詞匯。我們通常把文化兩個字理解成學歷,也就是說把學歷等同于文化。認為有學歷就是有文化,這是當下無數人對文化的理解。所謂陌生我們在工作中時常遇到一些行不通的事情,例如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事可就是行不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求人辦事,例如生病去醫院看病。按常規排隊掛號,人多的時候需要提前一天或者幾天。假如你和這家醫院的院長是朋友這些都不叫事,隨時可以到這家醫院看病。這些看起來是見不得陽光的常識和學歷顯然是背道而馳,有學歷就能做高管當學者嗎?有學歷就能一路綠燈嗎?答案是不可能。
從孩子教育審視另一種文化
如今提的最多的詞匯就是正能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正能量。百度百科這樣闡述:“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是社會生活中積極向上的行為。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簽。它已經上升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與我們的情感深深相系,表達著我們的渴望,我們的期待。正能量可以引導人們有積極向上的三觀。我們人人都喜歡正能量,向往正能量。正能量是一股清淡的茶香,是濃濃的情意。我們倡導正能量,渴望正能量。但現實終歸是現實,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不陽光的東西。不去刻意的回避他,我們用開放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去看待也許會給予我們一種啟示。如今在一些地方流行補課,就是在寒暑假期間一些小學、中學的老師私自辦各類補習班。據了解,一些老師在課堂上不講重點,課下私自讓學生去自己家中補習。一個小時一百元,這是雙休日的價格。長假期間多則幾千元,這樣的案例在某地比比皆是。你可以選擇不參加,但后果是苦不堪言。家長怨聲載道,你學歷高又如何?這是潛規則也是顯規則,大家都認同了就正常了。
從社會大學學營銷
由于職業原因筆者經常到外地做咨詢工作,去的地方多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營銷咨詢工作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有一線的普通業務員也有企業的大老板。這些人多數都是久經沙場的戰將對于營銷的認識深有體會,就連我這個專業人士有時候弄得也無地自容自愧不如。有一次一個企業營銷老總在飯桌上問我,楊老師你說如何才能給客戶搞好關系。你是營銷專家從你專業角度給我支支招,我們好及時糾正自己的營銷策略。既然人家要問,我就要回答。我當時只記得從天上說到地下,從宏觀到微觀。把一些專業化、知識化、規范化、常規化的理論又復述了一遍??蛇@個營銷老總邊說邊晃腦袋,對我的回答顯然不認同。他告訴我太過于呆板,說我不了解真正營銷。這個老總說,自己是名牌大學營銷專業畢業。在實戰中遇到很多事,自己有自己的觀點和思路。每年業績做得都很優秀??墒亲约罕淼芎芸床黄鹱约?,他表弟以前曾是某地做過10幾年的醫生后來辭職下海創辦了一家企業。他表弟告訴他處理好客戶關系方法很多,大家對客戶的態度幾乎一致就是讓客戶滿意。以前的做法就是吃吃喝喝過年過節送些禮品,這些都屬于常規化的東西已經俗不可耐了。他說他的一個朋友月收入10多萬,可謂營銷有道。這個朋友是某市醫院外科大夫,因為職業原因請客送禮的很多。時間長了覺得習慣了,于是某保險公司工作的同學看重了他的資源。在保險公司給他弄了工號,并借助現有的資源對有人找自己看病的患者介紹買一份保險。就這樣,表弟朋友一個月不用做別的僅僅這份額外收入竟然超過了自己工資的好幾倍。表弟說這樣例子有很多,讓這個營銷老總也給自己的客戶買保險送保險,好好學學什么才是營銷什么才是客戶關系。一時間我無言以對,自以為做營銷這么多年。其實自己還是一名小學生,社會是一所大學從社會中來到社會中去脫離社會的營銷遲早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