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價值分析的生產管理成本控制方法,一些優秀的制造業中的大企業都使用了這種方法。易派管理咨詢師稱,這類企業往往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降低成本”,他們分析現有的工作、事項、材料、工藝、標準,通過分析他們的價值并尋找相應的替代方案,可以相應地降低成本。比如,某企業的成本管理人員經過認真分析,發現將企業內的保潔工作外包給公司以外的專業保潔公司完成,比企業自己養清潔工成本更低,于是提出議案,公司領導看后認為可以,于是就把公司的保潔工作委托給了一家專業保潔公司。
生產管理中這種方法在先進的公司使用是經常的和制度化的,即企業設有專門的人員(通常是工程師)以此為工作職責。但是,幾乎所有的公司看似或多或少地使用了這種方法,而其實做得并不專業。具體分析會發現兩種情況:一是,一些企業所進行的價值分析實際上是學另外的企業的經驗。比如,聽到或看到某企業將保潔工作實現外包,降低了保潔和管理成本,于是也來采取外包保潔的管理辦法。這實際上是在運用標桿,而不是獨立的價值分析的過程和結果。其二,一些企業經常也會特地對某些工作、事項、業務、流程等進行價值分析,并且有時也可能找出一個良好的替代方案,以及實行的效果的確比較理想。然而,這種價值分析的過程更多的是因為某些重要人物心血來潮時的行為。
生產管理之成本管理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價值工程分析。通俗地說,所謂價值工程分析就是對成本投入和附加值關系的分析。
在生產管理中成本控制一直是管理者不斷追求的目標,但是成本控制是講究方法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要看歷史數據,絕大多數企業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全面地或部分地采取了這種成本控制辦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據歷史上已經發生的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作為當前階段或下一階段的最高成本控制標準。比如,過去三年或三個月,某種食品原料的平均或最低采購價格是每公斤8.13元,企業的有關部門或個人就將這個8.13元確定為當前或未來一個時期同等級原料的最高采購限價來予以控制。采用這種方法最普遍的是那些工程建設類企業和及制造業中的企業。
易派管理咨詢生產管理咨詢(http://iep.essh.cn/sc/scglindex.html)強調,生產管理中這種方法的一個假設的前提是,物價通常是在保持相對穩定中不斷走低的。因此之故,使用這種方法的一個不足之處在于,當物價出現周期性上升,而企業的機制不夠靈活或反應緩慢時,過分強調歷史最低價,可能錯過最佳交易時機或造成采購品質量下降或數量短缺。某些領域的產品質量越來越不如最初,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不斷追求低于歷史最低價采購是有關系的。此外,當物價下跌幅度超過企業預期,而企業的機制不夠靈活,或有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或存在私心,或反應緩慢時,強調基于歷史的最低價可能使企業在短期內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