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是通過協調其他人的活動達到與別人一起或者通過別人實現組織目標的目的人。一個好的管理者,不僅能夠實現組織目標,還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那么,該如何做好一個管理者呢?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1
基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又稱一線管理者,具體指工廠里的班組長、小組長等。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傳達上級計劃、指示,直接分配每一個成員的生產任務或工作任務,隨時協調下屬的活動,控制工作進度,解答下屬提出的問題,反映下屬的要求。
他們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組織計劃能否落實,目標能否實現。所以,基層管理者在組織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基層管理者的技術操作能力要求較高,但并不要求其擁有統籌全局的能力。應具備這樣一些能力:
過硬的業務能力
因為基層管理者不同于中層管理者,不需要對本部門的發展進行過多地規劃,而只需完成所負責的小部門工作職能?;鶎庸芾碚呒词枪芾碚?,同時又肩負了具體的工作和事務。所以,個人過硬的業務能力和素質是在組織中“讓人心服口服”的前提。
此外,企業的各種業務培訓一般也是通過基層管理者進行的。因此,業務能力對基層管理人員來說非常關鍵。
親和力
既然是基層管理者,就必須與群眾打成一片。不能因為自己是個小頭目,而拒人千里之外。但是,對于基層管理者來說,親和力并簡單指與同事在一起說說笑笑。
為了讓“手下”干事痛快,而且心悅誠服地服“管教”,必須具有以下幾種“心”:
尊重的心
基層管理者必須尊重自己組織中的每個員工。所謂“想人怎樣待己便應該怎樣待人”,尊重是贏得真誠的前提。盡管在組織中,每個員工的身世背景、家庭可能各有不同,但是以平等的心對待每個人,才能謀求一個融洽的氛圍。
關心的心
基層管理者直接接觸地就是一線員工,因而他們的“疾苦”“心聲”基層管理者知道得最清楚。關心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仁愛之心。
體恤的心
既然有了關心,就應該在他們出現個人問題時,體恤他們。同時,學會換位思考,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團隊建設能力
基層管理者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那么體現管理者魅力和價值的就是團隊建設的能力。
一個人的業績可能非常優秀,但是只注重個人的業績而忽視了團隊,充其量只是一個業務精英。如果將團隊發揮巨大的效能作用,便是一個管理者的最大喜悅。
領導力
基層管理者雖然是“管理者”,但由于本身所處的角色,需要更多發揮自己的領導力而非行政賜予的管理能力,之間的區別在于:
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響力來自職位所賦予的正式權力;而領導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從群體中產生的,影響力主要來自非職位權力。
管理可以運用職權迫使人們去從事某項工作;而領導者是依靠個人的魅力去影響他人。
管理者是依靠制度、管理工具達到目的;而領導者依靠的是遠景規劃、激勵去實現目標。
與上司相處的能力
授命于基層管理者的是上司,因而保持與上司良好的溝通是獲得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有很多基層管理者可以贏得下屬的尊重,業務能力也非常優秀,卻無法獲得進一步提升滿足自己的更大追求,原因是往往忽視了與上司的溝通。
讓上司知道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這點非常關鍵,第一是尊重,第二避免滋生出太多的想法,如想搶位、在暗中搗亂、輕視等等。
征詢上司的意見獲得支持。
有時明明可以走的捷徑,但因為忽視了與上司的溝通,而走了彎路。所以在一些問題上多聽聽上司的意見沒有錯。
2
中層管理者
中層管理者是指負責制定具體的計劃及有關細節和程序,以貫徹執行高層管理者作出的決策和計劃的人員。大公司的地區經理、分部(事業部)負責人、生產主管、車間主任等都屬于中層管理人員。
中層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職責、崗位職責以外,還起到員工與公司決策者上傳下達的作用。如果中層管理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則會對公司的管理和決策的貫徹帶來很大的阻礙。
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和決策層在選擇中層管理者時,除了要了解候選人的崗位技能和人品以外,還要注意是否具備下述四個能力:
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可分為概念化能力、判斷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三個方面。
概念化能力
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內在聯系,并從系統的角度進行分析。概念化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統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判斷力
通過管理者對已知信息的處理,對事物發展趨勢進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斷力有助于管理者在進行部門規劃和工作計劃時,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度。
邏輯思維能力
指管理者對一些事物進行的符合常理的判斷。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實際工作行為的有效性。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分為規劃能力和行動能力。
規劃能力
指充分調配現有資源制定達成工作目的計劃的能力。中層管理者應該具有達成本部門工作目標的規劃能力。
行動能力
指在工作中采取積極主動的行動策略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事情在行動之前不可能進行100%的充分的準備,這就需要中層經理能夠在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的情況下,對環境進行客觀、正確的判斷,并采取積極的行動。
人際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人際交往能力可分為對上級交往能力,平級交往能力和對下屬交往能力。
對上級的交往
主要是接受上級的任務和對任務的向上級的反饋。
平級交往
主要是部門協調及部門溝通。
對下屬的交往
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務及進行工作指導等。
不論是對哪一級的交往,溝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中層管理者不但要能準確的領會對方表述的意圖,還要能準確的把自己的意圖準確的表述給對方。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緒控制能力,自我估計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
情緒控制能力
對管理者而言,情緒化的語言和行為并不能解決任何工作中的問題,反而會讓其他員工喪失對你的認同。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智、客觀的對待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自我估計能力
自我估計能力的強弱體現出了管理者是否有自知之明,沒有自知之明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個明智的管理者。
環境適應能力
由于職務或者工作環境的變動,管理者是否能夠繼續有效地進行工作,勝任自己的崗位,這體現了管理者適應能力的高低。
3
高層管理者
高層管理者是指負責整個企業資源運用及經營成效的高級人員。因為其承擔著有關規模、一體化、多角化、成長以及創新等任務,所負擔的責任特殊,面臨的挑戰艱巨,顯然不同于組織內其他部門或階層的管理者。
總的來說,高階層管理者所關心的是組織整體的績效的經濟結果,即應該關心整個組織,而不應將其精力花在個別部門或功能性的事務上。
高階層管理者的責任重大,所需具備的素質與能力也是很高的:
基本素質
一流的總經理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堪為全體員工的模范,孚眾望,能合群;
品德高尚,見識廣博,工作勤奮,業務過硬;
頭腦靈活,對時代有預見性和洞察力;
有人情味,總能考慮別人的難處,能經常在部下、同事、上級、關系單位以及顧問之間創造出一種令人滿意的氣氛,像磁鐵一樣有吸引力,有領導才能;
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把全體員工的真正聲音帶到最高決策層,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而不是僅僅把決策和管理階層的意圖向下傳達;
自覺認清企業對社會所負的道義責任和其他責任,并在行動中恪守無誤,嚴守信譽,在任何情況下情不為私利輕舉妄動;
經營企業的思想基礎是,把企業的收益與員工的生活福利聯系在一起,使企業與全體員工形成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
有果斷的判斷、勇敢的實踐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有旺盛的進取精神,有獨創精神。
學識
一流的總經理應該具備以下學識:
總經理的知識結構。
具備有關經濟學、計量分析、信息處理技術、行為科學的知識;精通至少一門專業;接受過營銷、財務、生產作業、人事行政等職能教育和訓練;對工商企業的專業分工有全面系統的基本知識,充分理解各個專業的作用和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對工商企業活動的各種環境和層面有時確認識。
專業經驗
熟練掌握一種專業的理論、方法、工具及應用,懂得它們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全球觀念
了解工商企業活動所處的國際、社會、經濟、政治和自然環境,理解它們之間互相依存的關系;能認識并解釋全球趨勢,能識別國際商業機會;學會如何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環境中管理企業。
技術
懂得并致力于技術的生產性應用,懂得產品技術、工作場所技術和應用,以及它們對工商企業、社會所產生的普遍影響。
管理技巧
擁有一套有效的用于溝通、共事、調遣、信息處理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