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人社部張紀南部長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張部長在文章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新目標,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等一系列新舉措,這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引。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高站位,奮發有為,努力開創新時代就業工作新局面?!?/span>
1、深刻領會就業工作的重要意義,把促進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就業問題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就業不僅是勞動者生存的經濟基礎,也是其融入社會、共享發展成果的前提。
2、深刻領會就業工作的基本規律,實現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良性互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增強做好工作的協調性、前瞻性、主動性。
各級黨委和政府有責任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社會政策托底等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但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引導和鼓勵廣大群眾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3、深刻領會就業工作的重點任務,圍繞突出問題,聚焦重點群體,全力穩住就業大局。
青年就業仍是首要難題,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要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在去產能過程中必須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確保職工有安置、社會可承受、民生有保障。
4、深刻領會就業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強政策協同,創新工作舉措,全方位推進,盡心竭力把就業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要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增強就業人員技能,培養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要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1、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
預計到2020年前,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將保持在9億人左右,年均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超過1500萬人。
2、重點群體就業任務仍然艱巨。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年均將達800萬人。崗位需求與畢業生求職預期存在偏差,“慢就業”等新情況值得關注。
3、就業服務需補足短板。
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政策落實有待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基礎較為薄弱,就業服務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就業服務管理、用工制度和社保政策需要完善。
1、著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強化以就業為底線的區間調控,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加強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
2、著力支持創業帶動就業。
推進培訓升級,打造創業培訓品牌,實施重點領域創業帶頭人培養計劃,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創業培訓。強化創業服務,高標準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和園區,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和綜合配套服務。
3、著力推動職業培訓轉型。
提升培訓質量,全面推行職業培訓包制度,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新模式,鼓勵更多優質民辦培訓機構參與培訓服務。
4、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建設扶貧車間、衛星工廠吸納一批,征集愛心企業幫扶一批,運用公益性崗位托底一批,穩定居家靈活就業增收一批,開展有組織勞務協作轉移就業一批,促進更多貧困勞動者就業增收。
5、著力加強全方位就業服務。
構建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推廣“最多跑一次”等便民舉措,打造全國統一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為勞動者求職就業和跨地區享受政策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