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物流有三巨頭
伴隨著中國電商業務的蓬勃發展,物流市場規模也達到了10萬億以上,是一塊很誘人的蛋糕。然而,目前中國的物流體系卻是比較低效的,社會物流成本高達12萬億元,占GDP的14.6%,而發達國家這一數據僅為6%-7%。電商巨頭如阿里和京東,自然會對改造物流產業鏈有著充分的需求和極大的興趣。
馬云早就表態過將投入一千億元,如果不夠,就再投資幾千億元。菜鳥物流CEO也曾提出目標是將社會物流成本從15%減低到5%之內。無獨有偶,京東CEO劉強東前幾天表示,京東物流的目標是將社會物流成本控制在5%以下,京東也將成為社會物流基礎設施供應商。兩邊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很有社會責任感。
物流是繼云計算之后的新一個國家級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必將成為阿里和京東未來10年的重要增長點。1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下有著眾多細分領域,包括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也就是物流是跟產業鏈相匹配。菜鳥物流是實現淘寶平臺到物流的“半打通”,而京東則致力于從商品到平臺再到物流的“全打通”。兩家的切入點不一樣,菜鳥物流選擇做平臺和數據服務,未來會做生態,而京東則形成起始端到終端的物流能力,除了自用還可以向第三方提供。至于順豐又不太一樣,它是定位中高端市場,自營投入運輸體系建設。
三者各有優勢,菜鳥物流有著與平臺匹配的低成本和高擴容性,京東物流優勢在于自建倉儲帶來的高效率和良好的用戶體驗,順豐則擁有效率方面的優勢。三者也各有短處,菜鳥的協同效率會是個挑戰,京東物流固定資產投入很燒錢,順豐錯過了電商紅利以至于缺乏信息流。只能說三者分別在探索三種未來的物流模式,至于哪種模式最優尚不可知,但是他們探索和變革的精神值得敬佩!
三家民營物流巨頭估值最低的是京東物流,為134億美元,菜鳥物流估值高達1300多億人民幣,而順豐上市后市值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對比全球劉巨頭UPS和聯邦快遞的市值分別是1000億美元和670億美元,可以說未來菜鳥、京東、順豐物流都有望成為行業龍頭,畢竟這個市場還有著巨大的潛力。筆者也相信他們一定能夠促進中國社會物流體系飛速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