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豐田生產方式大行其道,幾乎主管生產和制造的經理們碰到一起,必談精益生產,好像精益生產成了唯一能夠解決中國粗放式生產與管理方式的靈丹妙藥,也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圍繞著精益生產而展開的討論和培訓。
誠然,精益生產有著許多可取之處,如:
★ 以“持續改進”為支撐的核心理念;
★ 以“認真”二字為精髓的工作作風;
★ 以“務實”二字為引導的各種現場管理工具。
但是,時至今日觀察精益生產在我國的實施情況,成功的案例卻少有耳聞,倒是常常聽到某企業實施的精益生產推行不下去,某企業推行精益生產只是“走過場”等案例。在我國,精益生產搞得好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具有日資背景或韓資背景的幾家屈指可數的合資企業,而大部分號稱精益生產搞得成功的企業,更多的是生產現場的一些變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整個企業運營系統精益管理的全面實施。這就有一個問題要考慮了:精益生產對國內企業是否適用?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精益生產產生的背景和主要思想。
精益是相對的
從哲學意義上講,不精益是絕對的,而精益只是相對的和暫時的,可以說,企業永遠處于不精益之中。因此,如果一些企業在推進精益管理的時候,過度強調精益,勢必使人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敷衍行事,往往只做表面功夫,導致精益生產的推動無法深入下去。
既然精益是相對的和暫時的,那么它也是局部的。生產線上某個局部過于的精益,一定是以其他某個局部的不精益為代價的,企業總體上的精益往往是以其相關聯的供應商或客戶的不精益為代價的。因此,很多工廠的“零庫存”,往往就是把倉庫建在工廠外的同義語,或者是把庫存轉嫁給供應商的同義詞。
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準時化生產,如果一個企業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自己干自己的,可以實現準時化生產。但一個企業偏偏又不得不依賴外部世界和周邊環境而生存,不得不依賴供應商、物流系統和市場的需求。因此,一個企業可以遵守春花秋實的自然規律,但很難預測到印度洋海嘯、南方冰凍災害以及汶川地震給市場帶來的波動,換句話說,老天爺是隨時要“發脾氣”的,是很難讓你安下心來搞“精益”的。
由此看來,另一門基于運籌學的生產能力與服務能力規劃的學說,“排隊論”似乎是更會“順著老天爺的脾氣”。但在中國,精益生產的推廣者們只提精益生產,卻很少會提到運籌學和排隊論。
精益生產是以強勢品牌為支撐的
前面已經說過,一個企業總體上的精益必然是以與其相關聯的供應商或客戶的不精益為代價的。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準時生產,而準時生產的前提是按訂單生產和供應商的準時供貨。這句話的另外一層含義,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客戶和供應商都要以企業的意志為轉移,要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在產業鏈中具有如此地位和影響力的企業,大概也只有像豐田這樣的強勢品牌才能做到,而中國的大部分企業還不具有這種能力。
通常情況下,國內企業面臨的是如下兩種狀況。第一,市場激烈競爭,爭奪客戶是第一要素。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必須屈服于客戶的苛刻條件,不是企業想什么時候交貨就什么時候交貨,而是客戶想什么時候要貨企業就必須什么時候交貨,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按訂單組織生產。第二,不是所有的供應商都是按企業的意志辦事的。如果一個強勢品牌的配套件廠家,以為挖掘機配套的液壓件企業為例,它們同時給多個企業和多個品牌配套,那么它一定會首先滿足它的主要客戶的要求,對于相對次要的客戶,往往就會出現供貨不及時的情況。而且給企業配套的供應商不止一家,一個產品可能也面臨著諸多個配套商,所以如果有一個主要的供應商不能及時供貨,企業的精益生產就很難實現。
精益生產并非“放之四海皆準”
精益生產是在豐田生產方式下總結出來的,而豐田汽車的生產方式則是大批量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目前,我們所能聽到的關于精益生產應用比較成功的行業大多是汽車、電子等以大批量流水線生產方式為主的企業。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對于不是大批量流水線的生產方式,精益生產是否也都適用,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典型的以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方式為主的行業,用精益生產的方式來管理是否合適,截止現在,我們還沒找到相關的報道。
搞“精益生產”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叫做“局部的精益不是精益”。因此,實施精益生產就必須在企業的各個環節上全面地展開。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矛盾論》中的著名論述,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區分,解決問題我們往往要從主要矛盾入手,然后依次解決各個次要矛盾;事物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不是齊頭并進一起解決主要矛盾和各個次要矛盾的過程。這種方法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也不能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對于實施精益生產,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企業資金比較緊張和員工的思想意識還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搞精益生產付出的代價是非常之高的。
以上說了這么多精益生產的“壞話”,各位可能就要問了:既然精益生產在工程機械行業行不通,那么有沒有其他的管理理論或管理思想能改變我們目前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事實上,在歐美還有另外一種管理方法,叫做“制約法”或“TOC”法,其應用范圍和適用程度,要比精益生產廣泛得多,成功的案例也多得多。
TOC法的主要思想認為,在企業的運行中,制約因素是永遠存在的,而起關鍵作用的永遠是幾個少數的因素。因此,為了讓制約的瓶頸產生出最大的效率,就必須為它建立緩沖(而不是零庫存),并建立起一套緩沖管理辦法,將瓶頸的效率最大化。當然,不可否認,TOC法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使用的方法,也是精益生產中的各種現場管理工具。
好了,一個不是專門從事精益生產研究的人向精益生產開了一炮,無非是想告訴各位,世界上不是只有精益生產一種管理方式。當一種管理方式走不通時,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管理思想或體系適合你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