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這話題本來不想聊,因為每個人對財務自由的標準不一樣,把標準說高了說低了都容易遭罵??蔁o聊刷知乎、微博,總能看到充斥著販賣焦慮的話題,動不動就是資產3000萬算財務自由嗎、又或是家里北京三環3套房能退休了嗎,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社交平臺帶節奏,讓大家都跟著瞎焦慮,實在是看著不爽,就想聊聊我的看法。
今天分享下我覺得比較適用于一般人的財務自由標準,打消下大家的焦慮。
講財務自由這個話題前,先給大家科普一個“4%法則”的知識。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William Bengen通過分析過去股市數據和退休案例,發現只要你退休的第一年,從退休金提取的本金不超過4.2%的花費,之后每年根據通脹率動態調整,就可以實現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這就是知名的“4%法則”。
這個法則其實不止適用于股市里,只要每年的資產增值回報率達到4%,它在任何儲蓄規劃中都適用的,利用4%法則,計算退休儲蓄目標的方法是:每年開支÷4%=退休所需儲蓄。
假設你預計退休后每月開支1萬元,一年總支出就是12萬;12萬除以4%,儲蓄目標就是300萬元。根據4%法則,這300萬元可以耐30年,如果一個人壽命為80歲,而他已經擁有了300萬,理論上可以在50歲退休。
是不是一下子覺得對于咱們來看,生活壓力沒想象那么大了?除了房產以外,咱們財務自由的目標其實不難達到。只要遵守好4%法則,不任意揮霍,工薪階層一樣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這個法則是在1994年提出來的,現在世界和那時早已不一樣,但我認為即使現在,它還是靠譜的。當然,這個不是說告訴大家就不用奮斗了,在中國,每個家庭都擺脫不開房子這個死結,考慮進來這個因素后,絕大部分人還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得死死的。今天聊這個話題只是說告訴大家,別因為一些閑得無聊的節奏狗,成天跟著瞎焦慮,把自己未來的規劃想清楚以后,才能有個努力的方向。
關于盡早實現財務自由,保障自己退休后無憂,再說幾個我的觀點。
1.對于自己財務自由的標準,自己心里要有個底,這是最關鍵的。如果你把你財務自由的門檻定在潤研究院提出來的一線城市2.9億、二線城市1.7億,那可能一輩子也沒戲,但咱們客觀點,定個300萬、或者500萬這個標準,是不是退休前沒那么難達到?其實這個標準就能保障絕大多數人未來的生活水平。
2.努力工作、并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人生最大的財富一定是自己的價值,別每天都把空余時間用在看那些制造焦慮的內容上了,那些垃圾信息沒有什么用,并不能讓你發大財。把這些時間用在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上,才能讓自己人生后半段的壓力小些。
3.現在開始每個月拿出一定的現金流,定投指數基金。關于這點,之前我在“未來十年,A股大概率會迎來一波慢?!蔽恼吕镎f過我的觀點了,過去十年,普通人實現資產保值升值的機會在房地產里,而未來十年這個機會在股市里,普通人參與這波紅利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投指數基金,而且一定要把自己的目光拉長,堅持每個月把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來定投,過幾年后絕對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