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腐敗風險一直伴隨著采購職業的始終,一直是企業管理者最頭疼的問題,同時,這給很多采購職業人有效開展工作帶來困惑。
采購腐敗,容易理解,因為從供應商引入、標的物定價等諸多環節都是采購決策或參與決策的,供應商為了獲得自己的合作利益,通過回扣、分成的利益再分配方式,獲得所謂的“雙贏”性合作機會。更有甚者,筆者見過供應商業務員直接稱呼采購為“兼職銷售”,用銷售提成的方式反饋給采購人員。
于是企業采購各種各樣的預防腐敗方式:
1、輪崗制。即采購崗位人員在崗3年,期滿無論工作績效如何,一律調崗。調崗的方式很多:
A、采購內容交叉調崗,比如原來負責塑料件的,現在負責結構件等;
B、采購崗位調崗,以前負責sourcing,現在負責buy等;
C、跨部門調崗,即調離采購部,去其他部門任職等。
2、采購崗位擔保制。即應聘采購崗位需要個有一定要求的外人來擔保,這種做法相當于增加采購人員未來腐敗的成本。
3、供應商廉潔保證。讓供應商與企業簽訂廉潔協議,所有的采購人員也必須在廉潔協議上簽字等。
4、采購審計。即采購人員準備好自己經手的所有采購訂單,審計部可以隨時抽取,從供應商開發到入庫的全流程審計。
5、幽靈計劃。即在采購部明確告知有一位屬于“非采購”監督人員,不知道是誰,但每天都在你身邊.....
當然,還有定期供應回訪,公布廉政舉報電話......等措施。我們也清楚知道,任何一種制度無法徹底杜絕腐敗,大概也因為是實在太難管控了,采購一直被稱之為“小舅子”崗位,一方面是采購容易腐敗,“自己人”比較有忠誠度,二為就算有腐敗,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種犧牲績效,甚至影響企業戰略的方法是否有效值得商榷。但采購職業腐敗風險確實是一個管理與治理的重點。
為什么?
因為,先不評價這個行為,就說正規公司的面試官都不是一個人,無論有級別有多高也盡量避免單獨面試應聘人員。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寄希望于我能理解你,但不能奢望所有人都理解你,任何公司都不會冒風險去雇用一個有“歷史污點”的人。
怎么辦?
有人會問:一會兒說要誠實一會兒說不能承認,但我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來說說我的經驗方法。
我對面試中關于腐敗問題的回答總結出來有兩句話和三個問題。
兩句話:
第一句話:這是每個應聘采購職位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不能回避。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很專業)我知道你們遲早會問我這個問題。
目的:(大家都不用裝著不經意)表明我很坦誠!我會直面這個問題。
第二句話:我不承認我有過這樣的行為,我也不否認采購人員中會有這樣的問題。
分析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你們不用再問我個人有沒有腐敗行為了,(我不傻)我不會承認我有過,你們問也白問(潛臺詞是你們不問我,我就不用回答,不用說謊我就是誠實的)。
第二層意思是,我不替別人打包票。你們最好也不要問我有沒有聽說過或者身邊有沒有發生過這一類情況的問題。
目的:即不承認也不否認,避免降入兩難的境地。當然這只是一種面試的手段,不建議在工作中頻繁使用!
一般公司提出這個問題,除了社會上普遍的對采購這個職業的偏見外,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面試的人員聽說過類似的案例(例如大彊事件),亦或是這個崗位上原來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問題離職的。所以,如果回答說我相信大部分的采購人員都還是正直的,也不見得很合適。
以上兩句話說完了,關于腐敗這個問題有90%的可能性從你個人的身上挪開了,同時還有90%的可能性,面試人員會追問“既然你認為采購人員中會有發生腐敗的可能(或者已經發生這樣的問題),那請問作為采購人員應該如何避免?”
遇到這個情況,我會嘗試反問面試人員“我可以問幾個問題嗎?”一般都會得到肯定的答復。這時候就需要用到那以下三個問題了。
(一)“請問你們公司采購價格、采購數量以及向哪個供應商采購都是采購部門或者采購人員單獨決定的嗎?”
分析:如果回答是“是的”,我的答復就簡單了“你們公司的采購不出問題都不可能!這么大的權力卻沒有監督,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我有能力和經驗制定相應的制度來改善上述的情況?!?/p>
當然以現在公司治理水平回答“是的”情況比較罕見,可是你如果不親自去見識一下你都不知道有的公司會有多LOW!
即便回答是“不是,我們有相應的制度流程和部門分別管理定價、請購和合格供應商?!蹦且矝]關系,請看問題二。
鏈接閱讀:采購腐敗的七個重災區
沒有有效的監督,就不會有滿意的工作績效。明智的管理者會利用監督這把利劍,促使員工們既心有緊迫感,又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英國教育家洛克
在采購與供應鏈OTEP模型中,建設高效的采購體系,就設計職業化(操守)這個模塊。
OTEP模型四維架構
說實話,縱觀國內外企業還沒有一位企業管理者能有那么自信,無論是國內的華為公司與京東電商,還是國外的蘋果公司與沃爾瑪,都存在各種采購腐敗案例。為何其如此自信,于是很好奇地問了一句:何以見得?
他說:公司沒有腐敗原因很簡單,我的控制手法就兩條:
1、所有的供應商都是我的朋友;
2、所有的產品價格都是我親自敲定的;
我微微一笑:"S總,你聽說過采購腐敗有7大環節、28種方法么?"他頓驚鄂。
我接著說,你僅僅控制其中兩個環節,即“供應商準入”和“產品定價”,還有五個環節在裸奔......
OTEP采購管理模型中,將采購腐敗風險主要呈現在一下七個環節: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前總裁S·托伊說:干預不當,必成干擾。
(二)“請問貴公司采購驗收入庫和貨款支付都是由采購部門主導或單獨決定的嗎?”
分析:一般公司都會有檢驗入庫流程,可有的公司的會將SQE(供應商質量管理)甚至IQC(來料檢驗)職能設在采購中心,也有公司貨款支付并不嚴格按照約定的付款周期,特別是有公司付款完全由采購來安排,想給誰付就給誰付(當然也有公司明明當月的應付款是1000萬,老板卻對采購說公司只有500萬你自己看著安排,這屬于公司治理問題在此不作解答)。
如果根據上述情況得到的回答是“是的”,我的答復是“有權力操作的空間,就有權力尋租的可能。公司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來料檢驗要有相對獨立部門,甚至SQE和IQC之間也要完全獨立;采購部門要提前提報付款計劃,付款計劃要至少包括應付款總額和當期付款額,以供公司管理層掌握詳盡的供應商資金狀況。盡可能的壓縮采購權力尋租的空間?!?/p>
當然公司的各項制度和組織建設也可能都很健全,那么就可以向下一個問題推進。
(三)“請問你們公司對采購業務會定期進行審計嗎?”
分析:恕我直言如果在沒有準確的舉報的情況下,單純的依靠審計是不能確定公司運營各部門是否存在問題的。那你會問為什么只要上規模的公司都會設審計部門?審計部門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最基礎的層面核查運營績效的有效性和行為的合規性。如果一個采購人員在這層面都被查出來有問題,他有可能會因為不稱職而被轉崗或辭退。以我理解是,比起“壞蛋”來公司更不愿意用一個“笨蛋”!這也就是最近任正非表態,華為要辭退那些平庸的人的道理。
無論公司有沒有審計部門,面試時都不用給出具體的建議,因為設不設審計部這還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不在采購部門控制的范圍內,但這個問題提出來并適當的表示出采購部門應該受到監督并且我本人也愿意接受監督的的意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