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的半年多以來,物流行業的收購和投資案列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近3個月來物流行業連續發生的幾起投資和并購消息,還是比較重磅的,我們從中也會發現很多不同的投資邏輯和行業發展趨勢。我們按照時間軸從近到遠來回顧一下近4起投資案例:
8月14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于2020年8月已訂立最終協議,子公司京東物流將收購于速運企業“跨越速運”的控股權益,收購以總對價人民幣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現時股份及認購跨越速運已發行新股份進行。
8月11日,阿里巴巴發布消息稱,日前已正式完成對第三方電商物流供應鏈企業――心怡科技的全資收購交割,創始團隊不再持有任何股份。一接近上述交易的人士透露,“該交易早在今年年初就已敲定,后期需要走一些流程和變更手續,未來的主導權在菜鳥。
5月24日,韻達股份發布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德邦股份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寧波福杉擬以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認購6.14億元,擬認購數量約為6674萬股,認購后,韻達直接成為德邦快遞第二大股東,這意味著在德邦股份的董事會上,韻達有著強大的話語權和決定權。
5月28日晚間,京東集團宣布戰略投資國美,以1億美元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境外可轉債。而在4月19日,拼多多剛剛宣布認購國美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債。兩場合作的背后邏輯似乎無需贅述,很顯然,在資本的加持下,拼多多、京東將分別與國美在3C供應鏈、流量乃至物流等方面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這4起起投資案列發生在近3個月內,也就是說發生在疫情剛剛好轉后.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東西,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將徹底改變了很多企業,尤其是對很多物流及電商企業來說,業務量減少,成本急劇增加,融資變得遙不可及……,在生死面前,企業和人一樣,企業不得不放下很多,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起并購:
(1)韻達投資入股德邦:一切皆有可能
老漂在2019年的文章中就曾預測過二線快遞物流企業已經徹底沒有了機會,但一線物流和快遞市場也不會一成不變,一線快遞的并購和整合即將開啟。本來老漂預測這種投資兼并可能會首先發生在四通一達之間,沒想到這第一次竟然發生在韻達和德邦之間,雖然韻達僅僅是是入股占了2%多一點的股份,但這一投資的意義非凡。它預示著一線快遞間的合并整合已經開啟,未來幾年,一線快遞間發生任何兼并整合都不要意外。
德邦發生一點小變故,老漂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自德邦轉型快遞以后,似乎一直都沒有走出轉型的困境,快遞業務增速乏力,無論在單量上和營業額上都無法和其它六大快遞公司相比,而快運業務也呈連年下降趨勢,今年老大位置也拱手讓給了順豐,安能、壹米、中通等快快運業務增勢都非常猛。所以德邦必然要需求改變,或通過資本市場來改變這種現狀,截止今天收盤,德邦的市值在七大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二倒數(僅高于百世集團),從13日發布半年報以來,截止今日收盤股價3天上漲了28%。德邦的財報并不亮眼,這樣的資本表現實在讓人有點琢磨不透,難道后面還有還有更大的資本并購?
對于現在的德邦來說,增長乏力,尋找一個流量靠山,也許比純資本投資更為重要,放眼看來,現在也只有阿里、拼多多、京東三家有足夠多的流量了,而剛剛控股了跨越速運的京東也不太可能再次出手德邦了,這樣來看,阿里和拼多多也許是德邦的最佳選擇,且我相信這兩家企業也有這樣的意愿,也許,阿里的意愿會更迫切些。
(2) 京東投資跨越:門當戶對,一切為了生存
韻達投資德邦,讓人感到意外,但京東突然宣布30億元控股跨越速運也同樣讓人吃驚不小,雖然之前坊間早有傳聞,甚至更早之前還傳出京東要收購另一家知名快運公司,只是價格沒有談好。也就是說京東要布局快運業務這是早已有的計劃,只是當初也許是機會不成熟,或價格沒談攏而已,老漂認為更多的還是時機未成熟。而現在京東在快遞及及時配板塊的業務已經相對穩定,供應鏈業務布局也如火如荼,但干線和零擔快運這塊依然是短板,之前雖有布局,但發展的并不是很好,而通過收購外部成熟的公司是最好的一個選擇。所以京東這次入股跨越速運實際上也不意外,但這次京東以30億拿下跨越的控股權,這個價格之低還是有點讓人有點意外的,因為據說跨越速運的市值已超過200億元,而京東也區區30億元就拿下了控股權(今天有消息稱跨越速運已經進行了股權變革,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任跨越速運董事長),可謂撿了一個大便宜。當然,京東和跨越之間也許還有其它附加條款,我們就不得所知了。但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看出,跨越的日子可能也不太好過,否則也不會這樣“賤賣”了,跨越是這樣,國內的其它快運企業呢?
(3) 拼多多、京東投資國美:完善供應鏈,實現共贏
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用這句話來形容京東投資國美的事,可能比較恰當,也好理解。當初這對家電行業的冤家,終于又握手聯姻了,目的很明白,相互“利用”,雙方不僅能夠共同采購,供應鏈共用,京東還可以利用國美在大家電物流領域的布局,國美也同樣可以利用京東的電商平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拼多多投資國美也是和京東投資國美的邏輯差不多,實現相互資源的共享。在合作共贏這塊,互聯網企業似乎要比物流企業開放很多。另外,隨著黃教主的回歸,國美的新聞一下多了起來,看來黃教主果然不是一般人,不知道國美會不會在物流上再加碼。
(4) 菜鳥投資心怡:改變整合經營思路
菜鳥當初在布局快遞行業的時候,都基本是通過“投資入股+業務喂食”實現了對三通一達的“整合和控制”,但實際上這些快遞公司并不完全“聽話”,由于這些快遞公司采取加盟模式,其服務質量無法滿足阿里的需求。所以,在對城配及和時配企業整合的時候,菜鳥則采取了先投資,后逐漸整體控股模式,也就說采取完全直營模式,這說明菜鳥對物流行業的整合思路在發生改變,也許也是對當初投資快遞而總結出來的經驗結合教訓,不控股就無法按照自己的戰略經營思路去經營,就無法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服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