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買什么樣的股票可以長期持有穩賺不賠?
很多細節還沒有想清楚,但是,我覺得在中國股市,這樣的企業至少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這家企業必須牛到可以先收錢再干活,不給賬期。
第二,這家企業的發展不依靠供應鏈!
第一條比較容易理解,先收錢再干活,企業會是輕資產,而且企業會有充足的現金流,一句話:不容易死!
為什么需要第二條呢?這件事比較悲催。
在研究中國上市公司的時候發現,如果和國際領先企業進行對標,中國企業的采購極有可能是差距最大的部分,也是最缺乏專業職業經理人的一個部門。
企業采購的現狀是什么樣子呢?
中國企業的高管一般都對采購有極高的要求:
要價格最低,要質量最好,要供應穩定,要供應商最棒。
另一方面,又沒有給采購團隊足夠的信任和足夠的授權,薪酬不高,待遇不好,沒有太多職業發展的空間,無法吸引到頂尖的人才。
當然,采購自身的專業能力也有待提高,一些采購經常以壓榨供應商為榮,以砍價為傲,戰略高度和科學方法乏善可陳。
不過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隨著國際化的發展,專業的采購人才逐漸在企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二三十年前,歐美國家的成熟企業,也經歷過這樣的發展階段。過去,歐美國家的采購也主要是從事一些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下單、跟單。在一些公司,甚至老板不想再看見你了,就把你打發去采購。那個時候要求采購的職業技能,就是一些行政性質的和談判性質的,很少參與企業的核心業務。
隨著戰略采購的深入,企業需要采購去管理供應商關系,參與企業創新,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對于越來越多的企業,供應商的能力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速度和高度,一家企業的供應商群體所表現出來的素質,甚至能夠清楚地在市場上反映出這家企業的實力,比如中國股市的蘋果供應商生態圈,一直是市場資金追逐的熱點。
隨著這種變化,企業對采購人才的能力要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包括:采購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和內部相關部門達成一致意見;采購要能和業務高管良性互動;采購要能夠跨職能部門工作;采購既要具有戰略眼光,還要能夠管理復雜的招標。
與此同時,還要具備其他的關鍵技能,比如像供應商學習的開放心態,能夠為業務問題,提供有創意的解決方案的能力,作為面對供應商群體的橋梁,能夠代表公司和銷售公司的能力,能夠把供應商群體的智慧和公司的市場定位結合起來,創造新產品的能力。
這些能力也是市場營銷部門、戰略部門,甚至一個總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具備這些能力的采購可以在企業內部有很多種職業發展路徑,比如說,采購可以轉去做銷售,可以轉去做戰略,可以轉去做財務,甚至,還可能有機會做總經理,比如蘋果的庫克。
過去的幾十年中,發達國家的成熟企業為了吸引頂尖人才加入采購部門,做了大量不懈的努力:調高采購的薪酬,設立首席采購官的職位,派高管去頂級商學院演講,吸引更好的人才。
對于目前中國的采購從業者來說,生存環境還比較辛苦,在公司內部經常受到各個部門的緊逼,時不時成為企業內部管理問題的背鍋俠,這些讓我們時不時會對自己的職業前途感到迷茫。
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意識到,采購部門是公司的短板,開始招募和吸引頂尖的采購人才。
上周,一個做采購的哥們咨詢我:一家創業公司拉他去做采購高管,給股份,有工資,但工資低,去不去?
我說:趕快去!只要有股份,沒工資都應該去!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中國的創業公司主動給采購人士股份,拉采購人士一起創業,看來還是有人識貨的,這消息振奮人心!
寒冬已過,春天已來,讓我們繼續加強自己的能力,迎接中國采購未來騰飛的十年,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