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按:“圈友”,一個圈子里的朋友。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學做“蜘蛛人”。有更多的職場人士,將建立人際關系網視為職業生涯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甚至認為“編織網絡就是在編織自己的未來”。但是,在這個虛擬情感和友情越來越泛濫的時代,“圈友”就是朋友嗎?
建立職場圈子,多少還需要點兒職業化。要以更寬闊的胸懷和心態去接納多元的人,而在關系維護上則需要準確拿捏,過淡或過熱都是不合適的。
“莫將‘圈友’當朋友”,這句話的意思可并非說“圈友”不能成為朋友,而是說,大可不必用挑選朋友的“苛刻”標準來審視“圈友”。要知道,很多人的人脈圈之所以不夠廣,常常是因為在這個標準上沒轉過神兒來。
“朋友”二字涵義深遠。雖然在如今人人忙碌的狀態下,“朋友”也不免攙水,甚至囊括到一面之交的陌生人,都可籠統地稱為朋友。但“圈友”仍與其有很大的不同。對一個職場人來說,職場人脈圈是脫離不了“職場”二字的,說得更直白些,這些形色各異的圈子,終歸都指向一點:與促進你的職業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并非為單純追求友誼。
這意味著,建立職場圈子,多少還需要點職業化,需要以更寬闊的胸懷和心態去接納更多不一樣的人,而在這種關系維護上則需要準確拿捏,過淡或過熱都是不合適的。
接納你所不認同的“圈友”
人脈圈的重要性如今已不需贅言。最經典的莫過于斯坦福研究中心調查的一組數字:“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系”。細化到職場,而今人脈競爭力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
的確,人一生的職業發展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碰到幾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起到關鍵推動作用的人——俗稱“職場貴人”?!奥殘鲑F人”來自于哪里?自然,不排除是朋友或親戚,但在如今社會越來越多元,分工越來越專業,每個人的交際圈也越來越大時,更多的時候,這樣的“職場貴人”正是來自于你所處的職場人脈圈。對于需要掌握一定行業信息,了解更多全局事務的職業經理人來說,這點格外重要。
但是,如何才能打造有效的職場人脈圈依然是一個頗難把握的主題。許多能干的經理人或許有不少朋友,但卻未必有良好的職場人脈圈。他們在工作上相當職業化,卻或許并不知道,融入職場人脈圈也是需要點職業色彩的。
每個人的朋友,都必定是和他有一定感情,擁有共同話題的人。但“圈友”則未必。正如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但即使不喜歡的,也未必就做不好。培育職場人脈圈也同樣。你可以不喜歡一個人,甚至有些討厭他,但這并不妨礙將他納入到你的圈子中來。因為,他可能和你處于同一個行業,或在操作類似的業務,總之,他是你職業生態鏈上的一個環節,你們可以相互探討業務問題,分享經驗和心得,實現職業發展的共贏。
同樣地,朋友或許只要幾個就足夠,圈子則不妨更多元些。對任何經理人來說,圈子是圍繞你為圓點延展出去的不同的圓。它們相互有所交叉,卻有大半是并不相關的。圈子越多元,你與其重合點也便越多?!叭τ选被蛟S未必能提供給你朋友般的情感慰藉,但卻可以提供更多,比如工作情報、對工作方法的意見、行業動向、最新的理念等等。
總之,圈子常常是無形的。你想擁有怎樣的圈子,很多時候取決于你內心的認同標準,一旦將“圈友”與朋友劃分開,你會發現,職場人脈其實可以很寬廣。
圈子之交:只付出你該付出的
“黃金有價,人脈無價”,盡管職場人多數都天然地處于一些圈子中,但維護人脈圈卻并不容易。誠然,善于溝通、懂得分享是維護人脈圈的重要法則,但最重要的或許是,掌握好交往的熱度。
朋友之交往往是相當隨意的??梢缘缢?,尤其是發小或同學、戰友,一年哪怕只通過一次電話,也可以張口毫無顧忌;朋友之交也可濃如蜜,三天兩頭一起吃喝,一起逛街,或湊一起唧唧喳喳,也不嫌煩。但在圈子交往中,你可能需要那么一點點“目的性”,為防止無意中被遺忘,要隨時注意不要走出圈子的圓周線。
第一步,可能需要將你收集的散亂名片整理起來。實際上,一些職場有心人已經開始有計劃性地管理自己的通訊錄,有的甚至將其繪制成了一張一目了然的“人脈圖”,并定期進行整理和保持聯絡。根據你的工作性質,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譬如“地圖式”通訊錄:在一張標準大小的中國地圖上,在有朋友的城市畫個圈;另備一張附表,先以省做大劃分,再按城市進行編輯,在每個朋友的名字后面,添加上他們的聯系方式。
如此,自己的人脈關系在全國各地的分布狀況一目了然,聯系起來也得心應手。還可以行業劃分,在每個行業下面的欄目內,標明所有的人脈關系情況,甚至標注上不同登記的聯系頻率。當然,無論什么形式,隨時整理更新都是最重要的。
但在圈子交往中,同時還要注意不能貼太緊。從心理學上說,個人為了保持心理上的安全感受,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距離,這種距離的大小與人際關系的親疏遠近緊密相關。就像你可能不習慣和人面對面說話,對方的呼吸撲面而來一樣,“圈友”之間的交往也一樣不適合深入到對方的心靈領地。
因此,首先要尊重別人的隱私。別總拿“圈友”當自己人,隨便打聽、追問他人的內心秘密,也別隨便向別人吐露自己的隱私。要知道,過度的自我暴露也會使對方感到不安。
另外,還要注意千萬別讓對方感到盛情難卻。關心幫助別人本是好意,但如果太過,包辦別人本應自己干的事情,或在別人本不想讓別人干涉的時候過于熱心,只能越幫越忙,使對方感覺厭煩。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一腔熱忱付諸流水,豈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