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使用這樣一個零件,工人在裝配時,經常出現位置裝反的情況。管理人員對工人反復進行質量意識教育,甚至對操作者進行了考核,但裝反的問題依然時有發生。
員工的問題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后來,公司領導外出參加了《豐田質量管理》的培訓,回到公司后,就召集了相關干部,對上述的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
領導先將五個零件放在了會議桌上,然后問道:“員工為什么出現操作錯誤?”
有人立刻回答:“因為員工的質量意識薄弱,不遵守操作規程,所以出現了錯誤?!?/span>
領導繼續發問:“那我們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有人回答:“加大了考核力度?!?/span>
領導沉默了一會,一字一頓的說道:“如果由在座的諸位,去現場裝配這個零件,連續干上10天,你們能否保證不裝反?”一邊說著,一邊指向桌面上隨意放置的五個零件。
會場一片沉默,誰都沒有絕對的把握。
“看來人無完人,誰都沒有把握做到,那么,憑什么要求員工做到?”
緊接著,領導話題一轉說:“我出去參加培訓后,懂得了一個道理,員工的問題就是管理者的問題,員工的錯誤,是管理者只提出要求,而沒有給出有效方法造成的。下面,請各位用30分鐘時間,到現場觀察員工為什么會出錯,并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span>
防錯不是技術,而是管理者意識
3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參會人員一邊討論著,一邊回到了會議室。
設計人員率先發言:“這個零件的上下部分直徑一致,員工不留心就容易裝反,所以可以讓有’槽’的一邊直徑大于鋼板孔徑,就能避免操作出錯?!?/span>
工藝人員繼續發言:“可以在裝配定位的時候,加上一個識別環槽的定位,如果裝反,那么零件就裝配不進去?!?/span>
“非常好,”領導很滿意下屬們的理解轉化能力,“不過,還有沒有更簡單,快速見效的方法呢?”
一位坐在后排,正在實習中的大學生怯怯的舉手,請求發言。
“我就在干這個活,每天要做上百次這個零件的裝配,很難始終關注裝配正確與否,如果零件擺放混亂,就容易出錯。能否讓轉運箱中的零件擺放方法一致,我們一拿起來,就是正確的裝配位置呢?”
“好,這個方法可以立刻使用,而且成本最低?!鳖I導當機立斷的表態,“你們幾個,先從零件轉運的擺放方法開始改進,將這個措施立刻貫徹下去?!?/span>
進一步理解“質量在工序內保證”
豐田的TQM體系落實到現場,就是實現‘自工程完結’,即‘質量在工序內保證’。其手段不是依靠加強檢驗,而是識別影響本工序質量的影響要素,在各個職能部門協同努力下,讓本工序不管誰來操作,只要符合‘作業要領’,就必然做出合格的產品。
影響工序質量的有三類要素:設計要素、生技要素、制造要素。
1 . 設計要素
a . 無法制造次品的構造
b . 讓作業者判斷良否的構造
c . 易操作的構造
2 . 生技要素
a . 條件明確有工程能力
b . 不發生誤次品、工程遺漏等的工程設計
c . 產生不良品時、自動停止生產線與設備的生技構造
d . 維修基準明確
3 . 制造要素
建立一個能充分提出意見的體制,共同為“品質的易造性”而進行改善。最終實現‘不制造不合格、不接受不合格、不流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