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務角度看精益,讓公司賺錢才是是精益生產最終歸途。
我將目前碰到的一個案例,進行抽象化建立模型,試圖從庫存周轉次數、周轉一次凈利潤角度來說衡量精益生產成熟度,以及可能的改善策略。
01
目前碰到一個關于財務收益的問題
1.背景:兩家同行業的企業,生產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約為85%,企業凈利潤率約為8%。
2.企業A為月銷售額520萬,庫存占有現金為約為1000萬。
3.企業B月銷售額為1120萬,庫存現金占有約為3000萬。
4.企業A為在做精益生產,控制庫存提升庫存周轉次數,企業B無精益生產。
5.行業目前為存量市場爭奪。
6.問題如下:
①企業A、B庫存年周轉次數為分別多少,存貨周轉次數和收入周轉次數。
②如果要推行精益生產產生2倍凈利潤收益,A公司在保持現金投入不變前提下,月銷售額要多少錢?新的存貨和收入年周轉次數分別是多少?
③如果收入年庫存周轉次數提升極限9.8。請咨詢公司精益生產控制庫存是否值得?
02
問題的解答
1.常見術語的定義:
成本基礎的存貨年周轉次數、收入基礎的存貨年周轉次數,具體計算方式見附件1
2.問題解答:
①A公司:存貨年周轉次數12*0.52=6.24、收入基礎的存貨年周轉次數12*0.40=4.87
②B公司:存貨年周轉次數12*0.37=4.48、收入基礎的存貨年周轉次數12*0.29=3.5
③凈利潤為8%,企業A周轉一次8/4.87=1.66%,企業B周轉一次8/3.5=2.28%
3.問題解答:
①現狀年凈利潤為=520*12*8%=499.2萬,凈利潤要提升為998萬,每月凈利潤83.2萬;
②A=月銷售額,B=收入基礎的存貨年周轉次數
12A*1.66%B=998萬,12A=1000萬*B,最終得A=645萬,B=7.75。
③月銷售額從520萬,增加為645萬,存貨年周轉次數=6.5,收入年周轉次數分別7.75
4.問題解答:
從問題3的解答中,月咨詢費用付出約5萬,每月凈利潤增加41.6萬,可以有8倍產出。
所以請咨詢公司是一個比較經濟的決策。
03
建議的突圍措施
1.從原材料占比為85%可以看出,進行原材料采購管控,是降低成本很好方向。
2.A、B公司年周轉次數不同,周轉一次產生的凈利潤不同,說明管理在用:
①A公司著重管理,特別是對庫存的管理,積極主動處理各種異常;
②B公司庫存現金占有大,以庫存隱藏許多異常,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③如果庫存周轉次數,為一個公司管理水平衡量尺度來說。
A公司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加高,經濟處于下行期抗壓能力好。表現為:現金占有少,周轉快。
3.如果A=月銷售額,B=收入基礎的存貨年周轉次數,一次周轉的凈利潤為率C。
①商業貸款的利息約為6%,如果B*C<6%,那么你是在為銀行打工。
②將A提升150%很困難,提升凈利潤:12A*B*C提升150%卻有可能。
存貨周轉率有兩種不同計價基礎的計算方式。
一是以成本為基礎的存貨周轉率,即一定時期內企業銷貨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間的比率,它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的流動性,主要用于流動性分析。
二是以收入為基礎的存貨周轉率,即一定時期內企業營業收入與存貨平均余額間的比率,主要用于獲利能力分析。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收入/存貨平均余額
其中: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毛利/ 存貨平均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