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前也許什么事都不用干,但有一件事必須干,那是什么?
設定目標與底線!
沒錯。就算你不懂任何談判技巧與策略,如果談判前依據自己的情況設定目標和底線,至少不會不會出現疏忽性與本質性錯誤。
今天,我們文章聊聊目標分層的話題:根據目的的達成度,我們將目標進行分層,制定上、中、下以及最低四類目標制定上中下三類目標。進一步細分,談判目標可以確定為最優期望目標、實際需求目標、可接受目標、最低限度目標。四類不同的目標,直接決定著最終的談判成果。
圖片
圖2.4.1-1 分層目標圖
1.最優期望目標。
所謂最優期望目標,是指最終達成的協議,遠超出我們的期望值。它具有這樣的特點:
(1)是對談判者最有利的理想目標;
(2)是單方面可望而不可及的;
(3)是談判進程開始的話題;
(4)會帶來有利的談判結果。
2.實際需求目標。
所謂實際需求目標,即談判雙方根據主客觀因素,經過科學的預測和核算,納入談判計劃的目標。它具有這樣的特點:
(1)屬于內部機密,一般只在談判過程中的某個微妙階段才提出;
(2)是談判者的最后防線,如果達不成這一目標,談判可能陷入僵局或暫停;
(3)一般由談判對手提出,采購人員可適當作出決策;
(4)關系到談判方主要或全部經濟利益。
通常來說,最優期望目標的難度實現非常大,往往退而求其次,能夠達到實際需求目標即為勝利。
3.可接受目標。
所謂可交易目標,是經過綜合權衡、滿足談判方部分需求的目標,對談判雙方都有較強的驅動力。在談判實戰中,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它具有這樣的特點:
(1)是談判人員根據各種主客觀因素,經過科學論證、預測和核算之后所確定的談判目標;
(2)是己方可努力爭取或作出讓步的范圍;
(3)該目標實現意味著談判成功。
很多時候,談判往往以“可接受目標”的達成而告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可接受目標不要過早暴露,否則很容易被對方發現我們的目的,從而進行索取并得更多的要求。
同時,可接受目標的其他附加值較低,如果條件允許,如已經與對方取得了彼此互信的關系,那么未來可以展開進一步的談判,盡可能爭取進一步的權益。
4.最低限度目標。
所謂最低限度目標,即為我們的底線,這是談判需要達到的最低要求。如果達不到,會造成談判破裂。最低限度目標是談判方的機密,一定嚴格防護。它具有這樣的特點:
(1)是談判者必須達到的目標;
(2)是談判的底線;
(3)受最高期望目標的保護。
最低限度目標的實現,僅僅意味著談判達到及格,它與我們的很多期望都有一定距離。如果合作較為順利,那么在合作過程中我們應當再次開啟談判,爭取其他方面的權益。
通過對談判目標的分層,有利于我們把控談判,也有利于我們對談判進行詳細的準備與安排。
1.盡可能豐富地收集資料。
良好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
要做可行性分析,就必須以數據為基礎,用客觀資料做支撐。所以,信息收集一刻也不能停,分析得越透徹,那么準備也就會越充分,成功可能性越大。這些信息,不僅包括談判對手信息、公司信息,還有市場信息、文化環境信息等,通過大行業判斷,這次談判處于行業上升期還是下降期,以此進行目標可行性分析依據。
不到談判最后一刻,這些信息收集就不能停止,確保自身的信息準備詳實、完善。如果信息隨日新月異的市場發生了變化,應當及時根據信息調整談判策略與方針,讓目標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2.對自己進行有效分析。
知己知彼,同等重要。自己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故在分析對方的同時,也要分析自己。對自己進行有效分析,尤其是不足之處。當我們確認目標后,必須不斷進行內部分析:“我們堅持的目標,是否有漏洞會被對手攻擊?”“談判團中有哪些弱點?這些弱點該如何規避?”正確地認識自己以及自己的公司,這樣才能在談判中揚長補短,保證可行性分析能夠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
3.制定多種策略方案。
首先,我們要確認:談判過程中,哪些部分是可以做出讓步的,這需要進行精準的成本核算,同時確認何時進行讓步,如何進行讓步。
讓步部分,屬于談判彈性組成,切不可對方一句簡單的反駁,立刻進行大幅度讓步,否則很容易落入對方陷阱。在談判之前,我們要制定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根據談判實際情況使用。例如:
當對方表現出咄咄逼人、好不松口之時,那么應當適當降低目標進行讓步,以此達成談判的推進;
如果對方的合作欲望較為強烈,那么我們不妨適當提升條件,追求最有期望目標。
當然,條件的提升必須謹慎,不要一次過高反而為談判制造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