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極致:自我管理
我經常在對ING安泰內部主管演講時說道:“現在坐在臺下的同仁,都是管理階層,而我個人很‘反對’這個階層,因為這個階層是成本最高,又最看不見生產力的!”企業最浪費、最容易內耗成本的地方,就是“管理費用”。
很多人不明白,以為“管理”是為公司降低費用,其實“管理”這個字已經代表要多找一個人來管理公司的收支,請問要不要給這個人薪水?事實上,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費用。最好的“降低管理費用”方法,是訓練每一個人“自我管理”。充分授權、相信部屬,就不需要另外找一個人來管理,可以節省很多費用。
業務部門最多這類例子,ING安泰的業務員都蠻厲害的,不需要業務經理去管。但我們還是有業務經理,其職責并非“管理”業務員,而是要“領導”業務員,讓他們覺得ING安泰是很好的工作環境!并且幫助業務員提升競爭力,這才是管理的真諦。
其他行業大多認為一定要有專業的管理,否則一定沒績效。其實什么是管理工作?盡管名目很多,說到底,管理不過是個工具,是為了達成公司的目標。所以,很可能員工沒有打卡、沒有做評估報告等,但他們節省了許多管理成本,同時也達成目標,這就是最好的管理!因為管理本來就是個“工具”而非“目的”,如果不必使用這個工具,還能達成目的,真的是最上選的管理。換言之,“自我管理是最好的管理”。
管理的極致:自我管理
這是否意味著不需要業務經理存在?當然不是。業務經理的工作不單純是管人員上下班而已,主要是關懷員工、鼓勵員工和提醒員工做事的技巧??偠灾?,是要幫助員工成長和成功的。比如當員工碰到問題時,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帶著員工直接去拜訪客戶,讓客戶了解公司的服務等等,都是出自人性關懷的管理方式。反過來說,如果經理只是要求員工幾點鐘上班、下班,匯報任務進展,這種模式短期之內可能奏效,但長期一定不會成功。
我在ING安泰里就看到,那些關懷員工、對員工好、幫助員工達成目標的主管,旗下的員工大都能自我管理。這樣的主管同時管理五六十個員工,也不會出什么問題。有些主管不過帶五六個員工,麻煩卻層出不窮,就是不懂得幫助屬下做好“自我管理”。每年在ING安泰的業績表揚大會上,都會出現這種感人的場面:上臺領獎者最感謝的對象,都是當他失敗時,特別鼓勵他、幫助他、給他機會的主管。所謂“雪中送炭好過錦上添花”,這些主管在屬下最失意的時候,伸出援手,得到的投資報酬率是最高的!有個觀念跟大家分享,我一直認為出資開公司的人不算老板,真正的老板,是我們這些實際在操作的員工。我們努力打拼,公司才有前途,所以說公司的命運其實是操控在員工的手里。
而對老板來說,這一家公司做不好,大不了關門另起爐灶,他只是雇人來為自己賺錢而已?!百Y本家”英文是Shareholder,賺錢就Share,虧錢就走人,他對這個事業的熱情,還比不上員工。所以我認為:“是我們決定老板的命運,不是老板決定我們的命運?!?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