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溝通,后有認同
對于領導者而言,溝通只是手段,認同才是目的。把溝通和認同的關系處理好,巧妙地把二者融合起來,互動起來,就會感悟到領導藝術中的一鞋精妙之處。
讓旅客自愿跳海的船長:
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艘客輪在慢慢地航行。突然客輪不知什么原因開始快速下沉,情況十分緊急,船長讓客運經理立刻通知旅客穿起救生衣跳海保命??墒怯捎谶@位客運經理不善音辭,不懂溝通藝術,三番五次地通知也無濟于事。各個船艙的旅客一是有害怕心理,怕跳海淹死;二是有僥幸心理,想拖延時間可能有人搭救,所以遲遲不愿跳海。
客輪下沉得更快了。在這緊急關頭,船長從容不迫地親自到各個客艙動員不同國籍的旅客跳海。他首先見到的是意大利的旅客,一想到他們可能是教徒,于是就很認真地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你們側耳靜聽,在大海的深處,主在呼喚我們跳海!”話沒落音,這群意大利旅客虔誠地跳到海里去了。
接著,船長來到另外一個客艙。一看都是年輕的英國人——大家知道英國人,尤其是年輕的英國人非常喜歡體育活動——船長就面帶詭秘的笑容說道:“年輕人,你們怎么這么孤陋寡聞呢?現在跳板跳水,跳臺跳水都過時了,不刺激了。近來最流行也最刺激的水上項目就是甲板跳海了……”沒等船長把話說完,這群性急的愛好體育的英國人就向海里跳去。
一個客艙、一個客艙的旅客很快在船長的說服下自愿地跳到海里去了,船長松了口氣,可是他一回頭卻看見一群德國老人躲在客艙里死活不肯跳海。船長讓他們跳,他們跑回向船的二層,再讓他們跳,老人們則急忙向三層跑。怎么辦呢?這時船長急中生智,加重語氣,大聲說到:“跳!這是命令!”這群七八十歲的老頭一聽是命令,來不及反應就跳下去了。為什么會出先現這種情況呢?原來第二世界大戰期間這群老頭都在軍對服役,對于軍人來說,服從命令就是天職,所以來不極多想,下意識地就服從了船長的“命令”。
對于意大利教徒,船長用教徒習慣的語言,用“主的呼喚”與之溝通,使他們找到了共同語言,所以溝通的效果好。對于英國的體育愛好者,船長用體育愛好的語言,用“刺激的體育運動與溝通,使他們找到了“共同的興趣”,所以溝通的效果好。對于年邁的德國退伍軍人,船長用他們習慣的方式,用“命令”與溝通,使他們找到了“共同接受的方式”,所以溝通效果好。
認同是管理的基礎。先認同人,后認同事,把人與認同事緊密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把認同人作為管理創新的一個焦點。
所謂認同,就是一個人發自內心地從心理承認你,擁戴你追隨你。
認同的另一個規律是先人后已。要想贏得上下級對自己的認同也不難,主動權就在你自己。你主動認同上級,上級就認同了你;你主動認同下級,下級就認同了你;你主動認同供應商,供應商也就認同了你;你主動認同客戶,客戶也就主動認同了你,因此認同既是相互的,又是主動的。
對于經理人來說,一定要知道,溝通是手段,贏得認同才是目的。然而社會的整體人與人溝通也是一樣。
為了贏得認同,領導者要有人格魅力,要有親和力,要有很高的情商。毛澤東說過,領導的真經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B>
請看救了將軍不留名的故事。
拿破侖一生英雄,可是敗在了滑鐵盧,打敗拿破侖的將軍就是惠靈頓?;蒽`頓一生善于指揮,精于部署,善于埋伏,在軍事史上的地位雖然不如拿破侖,但也可以稱為一代名將。
一天下午,惠靈頓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一個不知名的士兵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位將軍救上岸來,惠靈頓當然十分感謝這位士兵,就對士兵說:“你要什么謝禮我就給你什么謝禮,你有什么要求我就滿足你的要求,請說吧!”士兵說:“將軍,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親愛的將軍,請你千萬千萬不要把我救你這個事告訴別人??!”惠靈頓以為他要當無名英雄,就說此事不必保密,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和嘉獎士兵。這位士兵說出了心里的真話:“將軍,對不起,如果別人知道是我救了你,他們就有可能毫不猶豫地把我扔進河,因為很多士兵恨你,他們并不認同你?!?/B>
由于惠靈頓將軍和士兵的關系不好,缺少親和力,他們雖然知道將軍的威嚴,知道將軍的軍事天才,可是士兵們未必真正擁戴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親和力將成為一個突出的話題,那么離開認同就更是寸步難行。
因此在人與人溝通,一定要讓人感覺到與你有共同點。共同點包括共同的價值、利益、信仰、認識、興趣、背景、處境心情等等。尋找到的共同點越多,雙方溝通就會越順暢、充分,效果也就會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