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弱者的深沉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開放和國際化,行業的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曾經順水順風的藍海轉瞬間墻櫓灰飛湮滅,客觀上需要企業有專業實戰的隊伍,創新的理念,基于此職場上催生了大批的職業經理人。他們以專業的理論、管理的經驗、良好的學習力和獨特的視角活躍于職場的各個舞臺,在輔佐老板歷史成功經驗在社會變革后出現盲區和資本駕馭能力不足的缺憾的時候,為上演了的更多是一幕幕悲歡離合的嘆劇,遺憾的是成功快意職場的職業經理人寥若晨星。筆者在很多企業做過管理,是個不折不扣的職業人,最近通過人力咨詢的便利也了解了更多的職業故事,于是更多的感慨油然而生。 在我看來,職業人大都經歷過無知無畏,張揚自負到最終的老成持重,內斂深沉,不僅僅是人格的成熟和成長,更多是因為職業經理人一直是弱者,他們也是需要社會關懷與呵護的弱勢群體?! ? 企業老板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在企業亟需管理人才,市場需要拓展,觀念需要更新的時候;抑或是企業面臨危機,急需有識之士加盟。不管新任者是大刀闊斧或是力挽狂瀾,都被老板賦予了不同常人的期待和渴望,對職業人的光環定位期望過高,從而埋下了只許旗開得勝但無法接受屢敗屢戰甚至首戰不捷的內心承受壓力值。對職業人定位過高,脫離實際是老板對后來與職業人合作不暢而深惡痛絕之的深刻原因。而職業人對企業往往也存在定位上偏差,認為企業硬件堪稱一流,老板聲稱大力支持自己工作,給予自己足夠的施展空間;高薪加好車,并描繪很多藍圖和遠景,于是對企業和老板寄予厚望,激情四射的投入工作,而實際上這一切來之依據和后續的前提是:馬上見效,立竿見影。而事實上馬到成功者有之,但這決不是上墻幾個制度,出臺幾個方案就能實現,他需要整合整個系統的資源甚至需要其他部門的大力配合方能實現的。同時企業老板在物色職業經理的時候,大都比較謹慎,但雙方互相了解的渠道單一,了解的內容和背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無論是獵頭介紹,業內人士的推薦,還是毛遂自薦都對職業人的輝煌業績加以烘托和渲染,就象紅娘介紹對象,對優點大肆夸獎,對缺點就忌謨如深了;與此相同老板也往往大談企業曾經的輝煌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和良好愿景,導致雙方都沉浸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之中。一旦進入合作磨合期,走馬觀花“相親”的后果和失望就‘水到渠成’了,失敗和破裂也在所難免?!? 因此雙方定位上落差和錯位是合作失敗甚至后來反目的根源。 雙方一旦認識出現錯位,互怨失望,那么最終受到傷害最深的還是職業經理人,需要撫平心里的壓抑不平,淡化原來的互相抵觸情緒,還需要靜心尋找新的生存平臺,并努力去適應他。 案例: 最近某跨國零售巨頭的中國北區運營總監王劍的心情很是黯然,時值國慶長假期間,正值超市上量出業績的旺銷階段,他卻一籌莫展?!? 面對眼前的困境,他做了幾點總結:首先,中國區總裁對他上半年的業績不是很認可,認為面對原材料漲價的情況,作為運營總監應該充分利用各地的價格浮動利勢,提高各個門店的毛利;其次盡管總部下大力度加強各個門店的信息共享,但各個門店依舊各自為政,甚至還出現了抵制公司總部簽訂的長期合同,很多TG(陳列)沒有完全按照公司的合同的承諾執行;第三生鮮課和日配課損耗過大,管理不善;第四時常有供應商投訴各個營業店的課長行賄索要,極大的暴露了管理的不善,加之公司總部對團購市場開發的不認可,數據庫建立的速度也備受非議。 雖然主管運營的副總裁還在支持他的策略和打法,但似乎也力不從心,他的一些做法似乎也令董事會頗有微詞。一系列的思緒感覺自己似乎在這個企業的職業生涯中壽終正寢,自己的精力也有油盡燈枯之勢。好在他們還認可自己對這個企業曾經創造的價值,因為業績曾經很突出,而且當時獵頭跟蹤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唉,好漢不提當年勇!3年從0到80億的萬明堅要承受40%下滑的屈辱,從7億做到43億的創維陸強華要面對黃宏生“相對增長幅度過低”的不滿,掌握小霸王命運的段永平無法改變自己是“打工仔”的位置,自己的一切太平常了,面對資本,職業人的素質和能力真的不值一提而又十分脆弱,想到此王劍不禁苦笑不已。 他感到十分的委屈和不甘心,也曾努力改變和抗爭過,但這些不懂中國國情的老外一意孤行,片面相信那些不懂業務但英文好善于歐式贊美其實就是拍馬屁的人,結果堂堂世界500強的企業一樣的貪污腐敗,一樣的傾軋斗角,甚至也跟著和稀泥,導致很多精心論證制定的規范和原則沒有正確實施,反過來又把責任推卸給他。他知道自己有責任,但一個運營總監似乎沒有能力承受這么重的責任,這與平時他的權力極不相符,看是需要自己戰略性的犧牲來換取中國區總裁的位置穩定了,他對外企的問責制十分清晰,只不過層次低的職業經理人在承擔責任方面是個不折不扣的弱者,具有優先權罷了。 進退維谷的時候,王劍總是想到離開,他深知外企對高層往往相對人性,一旦你沒有及時領悟,往往也痛下殺手的,所以有了外界看到的閃電離職。面對未來,他倒不是擔心生存,因為36歲的他到了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了!想到前途,他想到了自己的未來,但規劃了很久也沒有個思路,包括酒醒的一剎那,依然糊涂?!? 職業的敏感使得他無奈之際遞交了辭職報告,不到三個小時總部人力資源部門就把總裁簽名的批復傳了回來。于是第二天清晨新任的總監就下了飛機來接任他的工作,不到十分鐘就交接完了所有的工作。捧著一箱子自身的物品,在離開那座豪華寫字樓時候,想到即將離開自己為之奮斗6年公司的一剎那,王劍的心不禁有些酸楚和陣陣隱痛,禁不住潸然淚下。 職業經理人的命運有時難逃此覆轍,注定了在企業里擔負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企業南征北戰、攻城略地立下汗馬功勞,但仍不免給人以兔死狗烹的悲劇定位!職業經理人無法以個人之力與資本相抗衡,越來越多地選擇黯然神傷默默離開!在資本面前,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顯得那么蒼白和羸弱。想起自己在公司兢兢業業的付出和任勞任怨的耕耘,王劍抑郁難平。 王劍的遭遇具有行業的共性,在職業經理人行業尚有金領、白領之分,但他們在有著資本為依托的老板之間的游戲規則面前一樣顯得渺小和微不足道。職業經理人注定在市場經濟中呈現弱視的一面,不然就不會有那么多身價不菲的打工仔奮然投身創業大潮了。 規則的強勢傾斜和急于事功使得職業經理人的命運坎坷多蹇,甚至難以把握自己的職場命運,有刀俎下魚肉的無可奈何,也再次印證了在職場駁奕中他們是難以掌控自我的弱者。 市場給企業大約多少戰斗時間,老板應該給職業經理多長的時間參加戰斗,往往是仁者和智者各執一詞,但軍令狀立的不合理會給企業和個人埋下很多隱患和回憶的憂傷!往往企業老板與新聘用的營銷經理訂立的合同是一年為期,考核指標為固定的營銷費用完成多少指標,完之則如何,不完之則不用明言了。這客觀上促使職業經理人耗盡昨天的資源,挖盡今天的潛力,隱性的殺雞取卵或曰飲鴆止渴在口號和業績面前被遮蓋了,導致企業的營銷費用沒有真正用到市場的建設和品牌的積累,都被企業經理人用于塑造職業人的豐碑和光環,成了‘一劍封喉’絕招的磨刀石。筆者有位曾經的同事在一民企銷量下滑的時候臨危受命,市場費用的有限,使其很難找到四兩撥千斤的黃金分割點。于是上任伊始就把自己原來在這個行業里積攢的客情資源調動起來,利用一個力度不太大的促銷,分銷了大批的庫存貨物,公司上下嘖嘖稱贊他運籌帷幄的能力。飄飄然之余他開始擔憂經銷商庫存的貨物,不及時促銷幫其分銷很可能迸盤,也把自己多年的客情和人格葬送于此了。接下來的事情我想做營銷的都應該清楚,這位仁兄把大量的營銷費用下沉到渠道中作促銷,幫助經銷商做分銷。而在網絡構建,K/A點,新市場布局的運作上費用捉襟見肘,銷量萎縮,業務停滯不前。接近年終歲尾的時候,銷量指標按正常來運作,似乎沒有完成的可能性,而費用幾乎‘彈盡糧絕’。于是老道的營銷經理又有良策,迅速啟動了一個拉動熱銷老產品的促銷,將促銷期限延長,做個跨年度的階段性的促銷,這樣既可以完成任務,按民企的財務慣例,營銷費用又落到了下個營銷年度。怎么看似乎都順理成章,營銷經理在年底營銷酒會又會得到老板親自的敬酒和笑容,并拍肩膀說好好干大有作為之類的勉勵語云云。至于這位經理能在下個年度是否留任我們倒不必為之費心,但這個企業是慢慢會空心化失去核心競爭力確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有職業人職業素質的問題,更有老板與職業人契約不合理的因素,如考核時間、考核指標等。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要老板換一種眼光和思路來高瞻遠矚的看問題,職業人應該提高自身的從業素質,練好營銷的內功,講究策略,遠離投機?!? 是誰導致的職業人頻繁跳槽,彼此敏感的神經里有多少信任在支撐著彼此的合作? 職業經理的頻繁集體跳槽被媒體熱炒后,老板的心理素質也在經受著考驗,對于勤奮務實,辦事雷厲風行的營銷職業經理人,多了一番顧忌和猜測,特別是家族勢力雄厚并位居要職的企業里,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幾乎100%。它直接導致老板間接剝奪職業經理的一些權利,以免‘架空’企業,把“萬一如何將如何”的損失在理論上降到了最低。比如說老板和中層經理經常通話,探討營銷決策以及失誤,直接給大區頒布一些促銷政策,私招大區經理開會等等,但無形中高級的營銷經理感覺越來越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逐漸被老板培養出來,接著就是‘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了。這種錯位的互相猜疑和誤解,乃至莫須有的狀態被一方得到印證,那么他們的’在水一方‘是命中注定的。還有一種老板認識上錯位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也導致很多初進某一企業的營銷經理人感覺很差,憤然離去的。比如老板初期會認為,前期某某來了幾個月不服水土,不但沒有創造價值,還將某某機密帶走并挖走我幾個大區經理。這位能否步其后塵,還是防著點好,慢慢來。而很多營銷職業經理人是老板從外企刻意挖來的,初來民企很多制度和做法就會讓職業人感到不正規,難以適應,如果企業主要領導對其持猜疑和不太信任態度,會使已經具有獨立處事風格和思維模式的職業人心生倦意,斗志全無,在職業人最需孵化對外界溫度最敏感的時刻,企業給他的是秋風,將直接導致很多外企出身的營銷職業經理人在轉換思維的時候心力交瘁,進而“乘風”而去?!? 為什么老板都去念那些實際上大都聽不懂的MBA,很多原因是想掌控自己的企業,盡量擺脫對職業人的依賴,有對職業經理的矛盾認識,也有對高薪體系的不平衡;這也注定了職業人的命運是多桀不順的,也是難以列入強者隊伍的。 老板高薪從外企挖來有些職業背景和光環的職業人,希望其能將外企的先進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引進企業,為企業銷量上一個新的臺階。但隨之發現外企很多做法和模式自己的企業根本或暫時無法模仿和消化,新經理人也會對企業的不規范行為頻頻向老板闡述,并使其下決心大動手術,老板頓感失意和為難。加之職業人在工作中的一些失誤的發生;老板對創業艱苦的回顧和反思,一種念頭會越來越強烈:他憑什么拿這么高的薪水?我2000元創業至今,不知道歷盡多少千辛萬苦,他年紀輕輕,指點江山,享受高薪開著好車,他真的就有那么多文韜武略嗎,我怎么沒看出來? 而有的職業經理人對同樣的困惑有著不同理解,我放棄了外企優厚的條件和發展前景,到這里就是為了得到你的高薪,要知道企業這么不正規,一切進展這么慢,我當初不會這么草率的來這里,要是年底不給我加薪,我應該重新找一個外企發展自己的職場生涯。 很多在代表資本的老板和職業人之間的合作和駁奕中,職業人注定是天平中砝碼較輕的一側。作為職業經理人要正確理解和面對資本的本質和市場經濟的規律,這樣才能面對職場波折坦然處之,避免以受傷者的心態去看待企業和自身。我個人認為造成上面案例中王劍現在這種心態的根源就是,他缺少了激情和斗志。而缺少激情和斗志的原因我認為可以從二個方面討論,一是要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資方、業績甚至功勞。確實資本很殘酷,他的本質就是追逐最大的利潤,資本給了經理人奮斗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經理建功立業,盡情展示自己;但資本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他無任何人情而言,當你無法去為他追逐利潤時,你的唯一選擇是離開。如果沒有理解這點就會象王劍那樣失落,帶著一個受害者的心態去看待資本和曾經服務的企業。其次是,過去王劍有很多成功的經歷,而這些成功的經歷使得他害怕失敗,也無法去承受失敗,其實這時就有點盛名之下其實難負的感覺。真正的職業經理人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擺正心態,不怕失敗。無論是繼續深造、橫向跳槽還是是揭竿而起、自行創業,都需要有堅韌的意志和不斷的學習實踐能力,這些也許是職業經理人無奈的選擇。 真誠希望天下所有的老板和職業經理人能推心置腹,秉燭夜談企業發展戰略和策略實施,將職業人的慨嘆、猜疑和無奈變成商場的前進創新、動力和效益,那將是天下老板大幸,蕓蕓職業經理人的榮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