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原理”與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上有個很著名的理論,叫“不值得原理”,具體是這樣的: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再簡單不過了,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忽視遺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和行為方式,然后合理分配工作,如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隊協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挑戰性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一定的激勵。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后為之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既然選擇了,即使很多時候是無奈的(現實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感情投入,不然我勸你早點放棄,因為這樣是一種消磨時間、扼殺生命的做法。其實這也跟談戀愛道理相同。 我們為什么會產生“不值得“的想法,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的心理評價給這件事情定位在”期望值“總是大于做成這件事情的”讓渡價值“,的一種狀況。由于已經產生了先入為主的觀感,在對這件事情的評價或做的后續過程就”一棍子打死“的偏執心態。 “不值得“現象其實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因為在沒有目標、沒有全身心投入的學習、工作中,能收到的成效是非常有限的。 對于企業,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設備資源浪費、管理資源浪費和原料資源浪費。首先,這樣的狀況的產生要歸罪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和統一思想共同投入到為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其實這種現象都是根深蒂固的,已經扎根于員工心理的底層。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不是簡單的制定積效考核表和上下班考勤制度,這些其實都是很表層的東西。人,是最復雜的最難以把握控制的“行為動物“,凡是涉及到”人“,再簡單的事情也變得復雜了,因此,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是最復雜、管理難度最大的部門,比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更甚。在企業中,其他部門一直都在排除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說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沒為企業的價值創造貢獻任何價值,沒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他們都大錯特錯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是最必要、最有難度的…… 了解了國內外的人力資源現狀,回到‘‘不值得原理‘‘上,‘‘不值得原理’’到底在人力資源管理能發揮什么樣的特殊功效,這也許才是廣大讀者和人力管理專家想知道的。世界上沒有任何的靈丹妙藥,沒有任何針對特定的病癥或企業管理困境的“解藥“,說到底還是要回歸本原,就象市場營銷要回歸到對顧客”心“的分析和關注一樣,”不值得原理“其實也就是把脈人力資源的核心部分,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病急亂投醫做法。 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是人,人的核心是思維和思想,思維和思想是員工的唯一的行動指南和指揮棒。讓員工拋棄“不值得“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的生產運營中來,讓員工對自己的每一件工作成果產生滿足感和優越感,最后達到企業與個人各自價值目標的最大化實現,這就是”不值得“原理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應用。 人都有雙重性格,何況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表現和行為方式;不同的企業由不同素質,不同階層的員工組成。因此,不同的企業,具體的運用是不同的,要在分析每個員工的心理數據然后匯總的基礎上對癥下藥。 化“不值得“為”值得“,也是企業文化卓越的表現,一個有著卓越企業文化的企業,它員工往往更加表現為行動和意識的統一性,心理的歸屬性和價值實現的同一性。 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將體現為越來越關注人“本性“的東西,也許”人本管理“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